項羽要殺劉邦父親,劉邦的無恥答覆,氣壞項羽卻沒有殺

公元前203年,楚漢爭霸到了最激烈的時刻。劉邦率軍與項羽在成皋一帶對峙,深溝高壘,堅守不出,還派出軍隊襲擾項羽的糧道。在此同時,韓信率領大軍先後平定趙國、齊國,勝利的天平開始轉向劉邦一方。那麼兩人接下來將會有怎樣的較量呢?

首先出招的還是劉邦,他利用彭越作為漢軍的“遊兵”,“ 燒楚積聚,以破其業”,搞的項羽大軍的糧草供給出現問題。彭越還趁著項羽大軍與劉邦對峙的機會,率軍主動出擊,“下睢陽、外黃等十七城”。項羽大怒,於是命大司馬曹咎鎮守前方,自己親自率軍去滅彭越。

項羽要殺劉邦父親,劉邦的無恥答覆,氣壞項羽卻沒有殺

臨行前項羽囑咐曹咎,“謹守成皋!即漢王欲挑戰,慎勿與戰,勿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復從將軍”。但劉邦就是要調虎離山,如今項羽走了,他怎麼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呢?劉邦一再派人挑戰,還出言辱罵,曹咎大怒,於是率軍出戰。

結果趁著楚軍渡河的時候,漢軍發起了攻勢,“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咎及司馬欣皆自剄汜水上”。這時候項羽正在梁地,屢戰屢勝,突然得到了成皋之戰楚軍大敗的消息,他只好暫時退兵,立即返回前線,與劉邦作戰。

項羽要殺劉邦父親,劉邦的無恥答覆,氣壞項羽卻沒有殺

劉邦正率軍圍攻楚將鍾離昧時,聽說項羽將至,嚇得漢軍趕緊撤圍,深溝高壘,據守不戰。就這樣楚漢雙方又開始進行對峙,一連好幾個月,結果彭越又在項羽後方活動,楚軍軍糧又開始出現問題。項羽十分憂慮,為了逼迫劉邦出戰,他想出了一個招兒。

幾天後,在楚軍軍營前面出現了一座高臺,形狀很像“俎”。所謂“俎”是古代祭祀時用來盛肉的容器,通俗理解就是盤子之類,不過它的底座比較高。高臺上還捆著一個人,旁邊還架著一口大鍋,熱氣騰騰。接著項羽就派出使者,對劉邦說了一句話,“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項羽要殺劉邦父親,劉邦的無恥答覆,氣壞項羽卻沒有殺

意思是說你今天不出戰,我就就烹殺太公。太公是誰?指的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因劉邦一次作戰失敗,而被項羽俘獲。顯然項羽想用父子之情,逼迫劉邦就範,但項羽太低估劉邦的無恥嘴臉了。劉邦不慌不忙的答道:“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劉邦這句話說的很無恥,但卻非常巧妙,意思是說我和項羽都曾為楚懷王效命,我倆曾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非要烹殺他爹的話,希望能分我一杯肉湯喝。估計項羽聽到這句話時,已經被氣蒙了,到底是你爹,還是我爹,還是他爹!

項羽盛怒之下,真的想把劉太公殺死。但旁邊的項伯說話了,“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羽這才沒有殺死劉太公。話說劉邦真的不顧自己父親的安危嗎?非也,他那麼說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