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一次收169元,比醫院貴7倍!“共享護士”是門好生意嗎?

叫外賣、打車、購物...打開手機就能做的事已遠不僅這些。如今,只要動動手指,打針、輸液的護士都可以上門服務了。

共享護士悄然興起

聽說其他城市有共享護士服務,護士可以上門,不知道西安有嗎?

輸液一次收169元,比醫院貴7倍!“共享護士”是門好生意嗎?

從服務次數看,截至6月1日上午,排名第一的護士被預約62次,第二名51次,第三名48次;從評價來看,用戶都表示很滿意。

該平臺標註,提供20多項服務,包括家庭護理和母嬰育兒護理,其中購買最多的是輸液服務。具體到單次價格,靜脈輸液為169元,肌肉注射139元,留置針輸液189元,導尿189元,普通換藥139元,新生兒護理349元,產後護理539元。根據說明,年齡小於10歲不提供服務,普通輸液看護時間至少20分鐘,輸液藥品患者自備,如果需要生理鹽水、針具等另外收費。

而早在1990年就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北京,對醫護上門服務的推進最為積極的。據第一財經報道,從2016年底,北京市開始實行六項醫保利好新政,其中就包括將上門醫療服務和建立家庭病床均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輸液一次收169元,比醫院貴7倍!“共享護士”是門好生意嗎?

家庭醫護市場將達到十萬億級

據第一財經此前報道,中國雖然尚沒有關於家庭醫護市場需求規模的權威估計,但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宏大的規模已經引起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2016年發佈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萬億元。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其中,獨居和空巢老年人2020年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根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目前我國2.22億老年人中近1.5億患有慢性病,91.2%的已故老人死於慢性病;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患者高達700多萬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萬,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萬人,預計2050年失能老人將達到9750萬。此外,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

從現實看,居家養老必然是未來養老的主要模式。

輸液一次收169元,比醫院貴7倍!“共享護士”是門好生意嗎?

根據國務院公佈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國將逐漸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據南方網報道,正是因為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巨大,家庭照料負擔嚴重。共享護士順應了老年人的健康護理需求,減輕了老年人子女的護理壓力。

同時,發展“共享護士”模式也符合很多護士工作者的意願。據統計,全國註冊護士總數為324萬人,護士的整體收入水平不盡如人意。在已離職護士中,48.8%的護士離職原因是收入低。而“共享護士”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護士的專業護理資源和技能,還可以增加護士的收入,可以增強護士的職業成就感、認同感和積極性,很多護士都願意嘗試。

“共享護士”面臨法律規範問題

任何新興事物的出現都是一把“雙刃劍”。

近日,上海《新聞晨報》爆出,某APP網約護士為用戶王女士上門打美白針,導致王女士輸液後出現心慌、耳鳴、發冷等症狀,兩個多小時後才恢復正常。

此外,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通過檢查、使用藥物、器械及手術方式等方法,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壽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活動,都屬診療活動,而診療活動只有取得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的單位才可以進行。第三方的上門醫療平臺多數不具備這樣的資質。

2016年4月,國務院新修訂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對疫苗的採購、流通、接種及異常反應處理等各個環節作出了更加明確的操作規定。公共衛生專家鄭雪倩表示,國務院出臺的疫苗接種管理辦法規定,有些疫苗需要有冷鏈,任何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對藥品本身帶來一些影響。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稱,北京德恆(濟南)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琥認為,護士是取得執業證書並在醫療機構進行過執業註冊的專業護理人員。而眼下在執業醫療機構之外提供有償服務的“共享護士”服務行為,同樣屬於執業活動。按現有的執業管理規範,可能被認定為違法執業。

“共享護士”現象的出現,牽涉到能否放開護士多點執業問題,張琥建議,相關制度要及早出臺,對新型醫療服務加以管理,如將定點機構執業改為定區域執業等,適應護理市場發展和民眾健康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