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资料库 之 爱宕级驱逐舰(日本)

爱宕级驱逐舰(日语:あたごがたごえいかん,英语:

Atago-class Destroyer),是日本在金刚级驱逐舰的基础上开发的日本版阿利·伯克级驱逐舰FlightⅡA构型,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隶下的重型防空导弹驱逐舰。

舰艇资料库 之 爱宕级驱逐舰(日本)

爱宕级改用美制宙斯盾系统Baseline7.1版本,在金刚级的基础上将舰体拉长4米,并增加了附有机库的尾楼结构,这使得爱宕级成为日本海自第一种具备完整直升机驻舰操作能力的防空驱逐舰,爱宕级的排水量较金刚级增加约500吨,标准排水量7700吨,满载排水量接近10000吨。为了维持日本的非战宪法,日本将本级舰仍称之为"护卫舰",舰上并没有装置对地攻击性的战斧巡航导弹。

爱宕级是在金刚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具有相同的舰体和动力装置,不过一爱宕级在设计上吸收了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的特点,增加了1座直升机库,烟囱和上层建筑的形状为了提高隐身性能也略做了修改,外观上和金刚级有所不同,吨位也较大。

爱宕级舰型采用了流行的长首楼高平甲板、小长宽比、高干舷、方尾设计,舰首高大尖瘦,前倾明显,舰体横向剖面为深V型,舰体宽大且明显外飘,从舰中部到舰尾型宽变化不大。这种舰型有利于增加内部空间,利于舰的内部总体布置,并可以大大减轻舰体的横摇和纵摇,增强舰艇在高速航行时的稳定性,从而使军舰具有更好的适航性、稳定性和机动性。舰上全封闭式上层建筑以一体化设计集中在舰体中部,占舰体长度1/2以上。爱宕级和金刚级的舰桥较阿利·伯克级多了1层指挥甲板,因此更加高大,SPY-1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4个阵面的布置也提高1层,有利于扩大SPY-1D雷达的视界。爱宕级在上层建筑尾部设立了1座直升机库,而金刚级仅仅配备了1个飞行平台和燃料设施。MK-41垂直发射系统较前级增加了6个发射单元,布局也由金刚级的前29单元(舰桥前甲板)后(甲板)61单元变为前64单元后32单元(直升机库顶部)。

舰艇资料库 之 爱宕级驱逐舰(日本)

为了增强防护和生存力,舰身和上层建筑全部采用钢制结构,重要系统均经过抗冲击加固,特别是暴露在主舰体之外的战斗部位,都使用了高碳镍铬钼钢,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全舰装设了三防(防护核、生物和化学武器)用的过滤通风系统,在遭到核生化武器袭击的情况下,舰内增压系统启动,使舱内气压高于外界并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绝,清洗区域亦与舰内过滤通风系统完全隔离,此外在甲板上也装有大功率的洒水装置。

爱宕级在设计上较金刚级更加重视隐身性能,舰体上层建筑外形上采用了新的流线形隐身设计,显得更加整洁。与金刚级一样,爱宕级水线以上舰体外飘,上层建筑为倒V字形,外壁采用了倾斜面设计,边角采用了圆弧过渡,这样可避免舰体表面形成垂直面,使敌方雷达接收到的回波强度大为减弱,从而达到隐身目的。爱宕级将金刚级上较笨重的传统垂直桁架桅杆改为迎风阻力小、质量轻、雷达反射截面积小的新型后倾式棱柱型桅杆,2座烟囱外型也由钝顶金字塔形改为有利于隐身的多面体形,外形也更加低矮,直升机库也采用了有利于隐身的平面组合结构以尽量减少雷达反射截面。

爱宕级装备2组美制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包括舰首的64个发射单元和直升机库顶部的32个发射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导弹发射装置,具有隐蔽性强、发射速度快(最高达1枚/秒)、反应时间短、可全方位攻击等优点,而这些特点对抗饱和攻击特别重要。MK-41在使用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根据需要灵活配备除拉姆防空导弹之外的美国海军所有类型的导弹。MK-41采用热发射技术,导弹尾焰在发射井内产生的燃气由专门设计的排气道来释放。

舰艇资料库 之 爱宕级驱逐舰(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