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樣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孩子更願意聽

一、原來我錯怪了我媽

有了孩子之後,開始接觸繪本。

總感嘆,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繪本、兒童文學應有盡有,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當然,感嘆之後總免不了幾句感慨:

我小時候,什麼都沒有。

那會兒的讀物除了《小學生優秀作文選》,其他的真的都沒有了。

似乎一切都是為了考個好分數,上個好學校。

blablabla……

直到,因為孩子的原因,我重讀《格林童話》。

我突然發現,原來,我的記憶欺騙了我,也讓我媽蒙受了“不白之冤”。

要知道,我上小學的時候,我老媽是給我買過童話的。

而且還是經典的《格林童話》。

家長怎麼樣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孩子更願意聽

可是中間這三十年的記憶為什麼都欺騙了我?

我的格林童話哪兒去了?

那些故事為什麼在我記憶裡只是匆匆過客,甚至連個水漂都沒激起來,就沉入了記憶的潭底?

若非重讀故事,我真的就錯怪我媽了。

搜索記憶,終於能記起當初讀《格林童話》時的感覺了。對當時的我而言:

字太多,讀起來吃力的感覺影響了興趣。

黑白色的書籍,增加了這份無趣。

為了讀而讀,單一的閱讀方式,影響了趣味體驗。

二、如何選擇合適的書,讓孩子愛上閱讀

雖然小時候媽媽也給我買了童話,但是當時單一的版本,並不利於我們培養閱讀興趣。

“孩子上小學了但不愛閱讀,如何培養好的閱讀習慣?”

兒子讀的這個版本的《格林童話》,正好是針對有一定識字量的孩子的(小孩子也可以家長講)。

德國的馬丁·施蒂芬霍弗改編。芭芭拉·貝德里什卡-伯斯,楊武能翻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美繪珍藏版。

全書特色是故事完整,裝幀漂亮,圖畫色彩鮮豔搶眼。

最最關鍵,也是最給少兒愛上閱讀賦能的,也在圖畫上。——當然這就是幫助孩子愛上閱讀的所在。

比如青蛙王子這篇,故事中穿插著細節圖片,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故事。

家長怎麼樣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孩子更願意聽

讀完之後再來看這幅圖,你就會發現,一幅圖裡面所有的故事情節都包括了。

於是,家長可以:

1、和孩子一起按圖將故事再穿插一遍。

2、把書給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會再次去看圖找細節。

3、隔幾天假裝忘記了故事的某個情節,問一下孩子(看過圖之後,孩子很有可能給你驚喜)。

4、孩子說出細節,給予肯定(哇!你居然記下來了!)

5、如果孩子也忘記了。可以看大圖。只要有一定識字量的孩子,看完大圖,記不清楚的環節,極有可能就去翻找了。

按圖索驥的過程,類似找藏寶圖或者走迷宮,都是孩子們的最愛。

如此,孩子就會慢慢愛上讀書。

家長怎麼樣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孩子更願意聽

三、走著走著,你陪伴的閱讀就成了孩子的習慣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閱讀陪伴是一種愛,好的橋樑也很關鍵。

當面對如此好玩的一幅畫,一個故事就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漂亮的色彩流淌出來,這種的閱讀體驗真的是非常奇妙的。

父母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也可以看著圖畫給父母講故事。

講著講著,陪伴的閱讀就變成了習慣的閱讀。

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講故事的父母也就把閱讀變成了孩子的愛好。

而一旦孩子講故事上癮了,我們還可以從圖畫入手,讓孩子講一個不一樣的童話故事,聽完孩子的再講童話裡的,那就變成了故事與故事的碰撞。

說不定碰撞出來的孩子的故事,會更精彩也未可知。

其實,按照這種方式,孩子們也可以把一個故事自己動手繪出故事脈絡圖。

而一旦養成理順故事脈絡的習慣,一個敘事完整的故事或者文章還會遠嗎?

家長怎麼樣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孩子更願意聽


我是愛兒童心理和繪本的二寶媽,曾經的英語老師,現在的育兒達人,歡迎和我一起共同探討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