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23区私立大学“疯狂”扩招的背后

东京23区私立大学“疯狂”扩招的背后

近日,日本大学设置.学校法人审议会公布了2018年大学计划招生人数。明年日本47所私立大学计划招生将新增5701人。其中,首都东京23区的12所大学占到2183人。

此前,政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重申,将严控东京23区大学的扩招人数。上月9日的内阁会议更是明确表态,对东京23区大学扩招计划,原则上不予以承认。并在之后的12日向12校同时发出了书面“敦促修改扩招计划请求”,但大学方面均未做出回应。政府试图通过控制招生人数改变“东京一极集中”的愿望收效甚微。

根据设置者不同,日本大学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不同于欧美诸国,日本大学发端于国立。86所国立大学分散于全国各地。国立定位明晰:通过提供卓越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服务于日本社会乃至全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国立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这是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最大的不同。所以,扩招通常不是国立大学的问题。

而根据政府私学援助法,私立大学每年均可从政府得到不同金额的补助金。为了防止大学生源过度集中,政府采取了扩招人数比例与补助金金额挂钩的分配方式。对于超标的大学,给予补助金削减。但从公布的2018年私校扩招人数来看,此法的制约十分有限。

而实际上,日本有超过45%的大学招生不足。一边是生源短缺,一边是竭力扩招,原因何在?

首先,“2018年问题”让日本大学焦虑不安。

2018年,日本大学将进入生源逐年减少的拐点。日本方面预测,2030年18岁人口总数将从之前的120万(2016年)降至100万,2040年为80万……

大学方面不得不直面上述严酷的现实。如何争夺生源,成为燃眉之需。这亦是东京都12所私立大学对政府“敦促修改扩招计划请求”置若罔闻的原因所在。

现在,东京23区规模较大的大学数仅为4%,但就是这区区4%的大学,每年报考者人数比例却高达45%,这意味着其余96%(556所)的大学,只能“瓜分”剩余55%的考生。而地方小规模私立大学情况尤为糟糕。

其次,日本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

日本大学大城市集中现象由来已久。特别是首都东京,城市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按照日本官方的说法,其具体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高度专业人才教育及研发中心;二是世界人才流动中心。日本没有中国所谓的“二元”户籍制度,也没有大学地域录取名额分配的规定,升学和就职成为年轻人流向东京最主要的两条途径。加之日本人“上京”的传统心理,东京,让年轻人趋之若鹜。

最后,日本私立大学纷纷回迁城市中心区。

少子化的加剧,大学对生源的竞争几近白热化。私立大学抓住年轻人对大城市的向往,纷纷将部分或全部校区回迁东京。东洋大学从埼玉和群马迁回文京区,东京理科大学从埼玉迁回新宿区;青山学院大学从神奈川迁至涉谷区……

除首都圈外,日本另外几大城市圈,比如近畿圈(以京都、大阪为中心)和中京圈(名古屋为中心),也出现大学由郊区回迁市区的现象。

回迁后,生源稳步上升,引来其他大学纷纷效仿。在整体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大背景下,大都市圈,特别是首都圈大学本科人数过于集中,势必击垮地方大学,导致地方空洞化,对地域乃至整个日本经济都是致命的。

为有效抑制“东京一极集中”,政府提出诸如分散城市职能,设立卫星校园,地方雇用优待等措施,但在笔者看来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大的改观。

今后,大学两极分化现象将越发严重,地方小规模私校的淘汰将进一步加剧。此外,从2018年开始,日本国内18岁人口进入“低走”拐点,这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可谓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学生考取名校的概率或将逐年提升。

东京23区私立大学“疯狂”扩招的背后

东京23区私立大学“疯狂”扩招的背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