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让孩子听过牛排的滋滋声吗?

你让孩子听过牛排的滋滋声吗?

孩子不听话,是很多家长很头疼的问题。

家长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下,有没有可能是,我们不会说话?所以,孩子才不爱听。

下面的话,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你能不能不要那么调皮?总是在学校和同学打架。

"你太磨蹭了!两个小时才写了这么点作业!"

"你能不能胆子大一点,现在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以后怎么和别人交流啊。"

"老师说你成绩又下滑了,再这样下去,重点高中是考不上了。"

"你看看XXX,一个班的同学,人家怎么就能每次考满分呢?"

这些话有用吗?没用。孩子不听,还很讨厌听。

沟通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内容层面,也就是你说的实质性东西,另一个是关系层面,就是我俩关系如何,是不是站在一起的。

让孩子听起来排斥的话,在关系层面上,沟通就失败了。

你把自己放到了孩子的对立面,孩子听到的是:否定我,命令我,指责我。

我不想听!

那内容层面的东西,根本就不能送达到孩子的耳朵里,更不能进入他的心里。

所以,此类沟通失败了。

美国营销大师爱玛·赫伊拉说:“不要卖牛排,要卖滋滋声。”

意思是,广告吆喝牛排好吃,不如让人听到牛排滋滋的声音,刺激人的味蕾,吸引顾客主动来吃。

这话同样适用于对孩子说话。

你让孩子听过牛排的滋滋声吗?

妞妞妈是“卖牛排”的高手。

妞妞学了一段时间钢琴,觉得练琴很枯燥,怎么劝都不爱练。

妞妞妈带她去听钢琴音乐会,妞妞被震撼到了,倒不是大师们弹得有多好,而是,她们的礼服都太漂亮了!

妞妞妈趁机说,琴弹得好不好关系不大,但能穿上这样的礼服上台表演,成为一次公主也不错呢。

妞妞学琴的艺术中心就有个小舞台,每个季度让优秀学员上台表演。

妞妞三个月后,成功登上了这个小舞台,表演了钢琴独奏。

你让孩子听过牛排的滋滋声吗?

妞妞妈有一天拿回来一张海报,是介绍新加坡旅游的,妞妞一下子就被夜间动物园吸引了,特别想去看晚上的猫头鹰。

妈妈说,正好这个暑假新加坡有钢琴比赛,要不我们报个名,顺便去看猫头鹰?

妞妞现在已经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录取。说起自己学琴的经历,她说,并不是自己多爱学琴,而是妈妈太了解她的喜好。而每次能满足她愿望的东西,“恰恰”就和练琴有关。

到后来,吸引小妞妞的漂亮礼服、夜间猫头鹰都无关紧要了,因为练琴,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妞妞妈从来没有和妞妞讲过大道理,从来没说过学琴有多么重要,有什么意义之类的话。

她让孩子自觉练琴的方法,就像是“卖牛排”。

她只是在妞妞眼前放一盘发出诱人香味的,滋滋响的牛排,让妞妞忍不住要流口水。她只需要轻轻说一声,宝宝要用刀叉哦,再亲自示范一下刀叉的用法,妞妞马上就学会了使用刀叉。

“卖牛排”的方法,厉害的地方,还在于:妈妈从来没有强行推销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