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讓孩子聽過牛排的滋滋聲嗎?

你讓孩子聽過牛排的滋滋聲嗎?

孩子不聽話,是很多家長很頭疼的問題。

家長能不能換個角度想一下,有沒有可能是,我們不會說話?所以,孩子才不愛聽。

下面的話,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你能不能不要那麼調皮?總是在學校和同學打架。

"你太磨蹭了!兩個小時才寫了這麼點作業!"

"你能不能膽子大一點,現在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以後怎麼和別人交流啊。"

"老師說你成績又下滑了,再這樣下去,重點高中是考不上了。"

"你看看XXX,一個班的同學,人家怎麼就能每次考滿分呢?"

這些話有用嗎?沒用。孩子不聽,還很討厭聽。

溝通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內容層面,也就是你說的實質性東西,另一個是關係層面,就是我倆關係如何,是不是站在一起的。

讓孩子聽起來排斥的話,在關係層面上,溝通就失敗了。

你把自己放到了孩子的對立面,孩子聽到的是:否定我,命令我,指責我。

我不想聽!

那內容層面的東西,根本就不能送達到孩子的耳朵裡,更不能進入他的心裡。

所以,此類溝通失敗了。

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說:“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

意思是,廣告吆喝牛排好吃,不如讓人聽到牛排滋滋的聲音,刺激人的味蕾,吸引顧客主動來吃。

這話同樣適用於對孩子說話。

你讓孩子聽過牛排的滋滋聲嗎?

妞妞媽是“賣牛排”的高手。

妞妞學了一段時間鋼琴,覺得練琴很枯燥,怎麼勸都不愛練。

妞妞媽帶她去聽鋼琴音樂會,妞妞被震撼到了,倒不是大師們彈得有多好,而是,她們的禮服都太漂亮了!

妞妞媽趁機說,琴彈得好不好關係不大,但能穿上這樣的禮服上臺表演,成為一次公主也不錯呢。

妞妞學琴的藝術中心就有個小舞臺,每個季度讓優秀學員上臺表演。

妞妞三個月後,成功登上了這個小舞臺,表演了鋼琴獨奏。

你讓孩子聽過牛排的滋滋聲嗎?

妞妞媽有一天拿回來一張海報,是介紹新加坡旅遊的,妞妞一下子就被夜間動物園吸引了,特別想去看晚上的貓頭鷹。

媽媽說,正好這個暑假新加坡有鋼琴比賽,要不我們報個名,順便去看貓頭鷹?

妞妞現在已經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錄取。說起自己學琴的經歷,她說,並不是自己多愛學琴,而是媽媽太瞭解她的喜好。而每次能滿足她願望的東西,“恰恰”就和練琴有關。

到後來,吸引小妞妞的漂亮禮服、夜間貓頭鷹都無關緊要了,因為練琴,已經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妞妞媽從來沒有和妞妞講過大道理,從來沒說過學琴有多麼重要,有什麼意義之類的話。

她讓孩子自覺練琴的方法,就像是“賣牛排”。

她只是在妞妞眼前放一盤發出誘人香味的,滋滋響的牛排,讓妞妞忍不住要流口水。她只需要輕輕說一聲,寶寶要用刀叉哦,再親自示範一下刀叉的用法,妞妞馬上就學會了使用刀叉。

“賣牛排”的方法,厲害的地方,還在於:媽媽從來沒有強行推銷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