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唐朝,如何来一场任性洒脱的旅行?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 电影《大圣归来》

穿越到唐朝,如何来一场任性洒脱的旅行?

海晏河清,有酒下肚,走马天下,唐朝人的青春就回来了。若好不容易穿越了,哪怕长安的胡姬再美,辅兴坊胡饼再好吃,你都会有一种冲动:去看看这八世纪的世界有多精彩, 除了长安以外的世界到底有多大?

穿越到唐朝,如何来一场任性洒脱的旅行?

首先你得确定目的地,才好规划行程和时间,建议从长安出发,因为在唐朝可以说“条条大路通长安”。

穿越到唐朝,如何来一场任性洒脱的旅行?

▲湖北襄阳唐城景区中的长安街景

唐朝人甚至将从长安出发到帝国各地的距离做了精确统计:

东至东都 (洛阳)835 里;

东南至商州(陕西商洛) 265 里;

西南至洋州(陕西洋县)630 里;

东至华州(陕西渭南) 180 里;

南取库谷路至金州(陕西安康) 680 里;

正西微北至凤翔(陕西宝鸡) 310 里;

西北至邠州(陕西彬县) 300 里;

东北至坊州 (陕西延安)350 里;

正东微北至同州(渭南大荔) 250 里。

唐代衡量距离的“里”并不是今天的500米,而接近440米(唐代有“大里”和“小里”两种里,大里530米左右,小里440米),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他们换算成现代公里数。

假设你打算徒步旅行,每天走8小时共40公里,按照《旧唐书-地理志》上的距离测算,从长安到洛阳大约需要9天,去扬州则大约需要30天,去成都和幽州(北京)都差不多要

27天,如果去遥远的广州的话,则需要120天。

如果考虑到中国古代人均寿命不超过40岁,往往一场长途旅行就耗时数年,真的是“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长安去趟广州,你就会深刻的感觉到“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的真意。

喂喂~先别感伤了,来做旅途准备吧!

首先的工作是买回程车票....对不起,弄错了,在唐朝,你首先要做的是选择一个吉日出行。

别以为能来场说走就走,如果你在不合适的日子里出门远行,唐朝人会把你旅途中的一切不幸归咎于你没遵守习俗,再把你的倒霉事传颂一千年.......

也别骂这是迷信,哪怕是迷信往往背后最初也是有着真实的逻辑。

有着“相似目的”的人们在“相同的时间”“相同地点”出行,在路上就自然而然成了旅伴。古代很少一个人单独出行,落了单容易吸引危险,哪怕出个恭你也最好有人帮看行李不是?

然后是“行资”,也就是旅费,敲黑板,不要被电视剧骗了,唐朝的流通货币是铜钱,白银只是用来外贸大额支付或者储藏,一般市民阶层很少用到。

以唐朝初年开始发行的铜钱“开元通宝”为例子,每一文钱重4-5克,1000文钱就重达4-5千克,那时代没有纸币,没有银行,更没有支付宝,所以一个人出门真不可能带太多钱,真正的富人出门必定随从成群,车马相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少了没人背钱。

幸运的是开元通宝很值钱,远远不象电视剧里那样掉在地上都没人捡。为了让大家对唐朝物价和收入有个认识,咱们举个例子:

在开元十三年(725年),24岁的李白手持长剑出川游历天下,那一年两京地区一斗米(6.25KG)不过20钱,一斗粟只要3钱。数年后朝廷重新制定工资表:一品官员月俸是31000文,最低的第九品则是1917文。

杜甫诗云“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这一钱要换成官员吃的“米”,确实吃不了什么,可换成普通人常吃的“粟”,估计还是能吃个2顿饭的。

除了钱以外,还有件重要物件你是必带的,那就是手机......

不是,是睡觉用的铺盖卷。事实上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很多地方的旅馆都不会提供被褥。

其实你也不用被我前面讲的长距离步行吓到,你完全可以买头驴或者干脆乘舟旅行,唐朝乘马有严格的阶级限制,一般商贾人家骑马是违法的,而且买马很贵,养马更贵。

杜甫诗云:“骑驴三一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意思是穷了30年,出行只能骑驴子,跟在富人骑的马后吃灰尘。可见当时驴子是一般人日常最多的骑乘工具。

而驴子其实也不便宜,盛唐时期据说一头驴子在长安能卖到15000文以上,这大概是因为长安人口百万,不少物资物价高出其他地方十倍。

有了坐骑就别磨蹭!赶早出发吧!

杜甫有次担任参军一职(八品小官)不久,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冬季的半夜从长安出发,到凌晨已经到了几十里以外的骊山才找地方睡觉,快是挺快的,但夜晚的寒霜和冷风冻得他手指不能弯曲,以至于衣带断了都没法系上。

而白居易也有诗云:“中宵把火行人发,惊起双栖白鹭鸶。”

在唐朝,凌晨12点动身,举火把夜行,到天明再休息是很常见的。这大概又是一个现代人已经不再有的老习惯。

都说道路是帝国的血管,唐帝国的道路系统也非常发达。

在唐诗里出镜率最高的“两京驿道”为例,这相距近400公里的道路上,有官办的馆驿(政府招待所)三十多座,供应给普通行人的旅店和餐馆则不计其数。

唐人说话都喜欢用诗来说,他们常作诗说,在这条道上,车马络绎不绝来来往往,以至于尘土终日飘荡,偶然有相识在路上认出来,个个都是尘土满面只有苦笑。

走累了自然要找地方休息,唐朝最豪华的官办馆驿是“褒城驿”,号称天下第一,据说除了馆舍宏大以外,馆舍外还有可以泛舟和钓鱼的小湖泊,居住的客人夜里闲来无事可以在这凭栏观赏湖光月色。

另外刘禹锡曾说,有座“管城新驿”,周围是一个竹林和桑树构成的庭院,庭院内的建筑全都是名贵木材建造而成,不少馆驿配备有宏伟的门楼,高高的院墙,停放客人所带物质的仓库和马厩,以及专用厨房和休闲场所。

当然,享受上述一切需要有官身,作为穿越客的我们看看就好,呵呵~

不过也没关系,唐朝繁荣的商旅极其发达,没有官办招待所住,我们住商业旅社就好。

没错,“旅社”“旅店”这些词在那个年代已经有了,不少商业旅馆在那时根据旅客需求提供各种服务,从货物寄存到提供交易场所。获利之丰富,以至于开旅馆的不仅仅是商人,还有唐朝公主,甚至和尚和道士,都利用自己的道观寺庙做起了这门生意。

在唐玄宗时期,由于昭应县地区商旅云集,当地的旅馆趁机抬价,一时议论纷纷,连皇帝都看不下去,后来发出了一份调控旅馆房价的诏令。

“....昭应县两市及近场处......每间月估,不得过五百文”。

现在一般人不了解,谈起陕西就觉得缺水,但实际上关中地区气候很不错,森林覆盖率很高,在一千多年前就更不错,到处布满竹林和湖泊

,大概跟今天江南差不多,以前还有个名字叫“关中陆海”

这样的地方自然风景自然不会差,而在唐朝,人文风景同样多得出奇。唐朝两京道附近有二十几座行宫,除少数为前代旧宫外,其他都是唐朝新建的,在天宝年以后这些行宫纷纷废弃,任凭人们游览观赏,还不收门票,于是“看故宫”成为旅行者们的一大热点。

比如骊山的华清宫湖城县上阳宫紫桂宫永宁绮袖宫等等。按士人士人的习惯,这些地方是必去的,而且去了必吟诗。

也许你对一群士人看对了眼,迎上去结交,结果对方吟诗一首

“衣裘不单薄,车马不羸弱。

蔼蔼三月天,闲行亦不恶。

寿安流水馆,硖石青山郭。

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

唐代人口鼎盛期可能达到了8000万,这个数字代表什么可能很少有人想过,这意味着当时的人口密集极小,除了少数城市和道路两旁外,都是大片未开发的森林,沼泽。

环境好当然是好事,但是也给旅行者带来了危险,还是请我们旅行经验丰富的杜甫老师谈谈吧!

穿越到唐朝,如何来一场任性洒脱的旅行?

上面的图据说是杜甫一生里到过,且写过诗留念过的地点,真可谓漂泊一生啊。

穿越到唐朝,如何来一场任性洒脱的旅行?

他爱走夜路,所以诗云“风号闻虎豹,水宿伴凫鹥”也一点不奇怪了,其实也还好,听到老虎在路边叫而已,反正也没跳出来。

但是“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发现前面走过不久的马蹄印上有了老虎留下的痕迹,这就有点吓人了。

至于“夜来归来冲虎过,山黑家中已眠卧”就让人受不了!夜里与老虎擦肩而过!这都是第三类接触了!!

穿越到唐朝,如何来一场任性洒脱的旅行?

采访下走夜路经常遇到老虎的杜甫,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除此之外,其他唐朝人的诗词也表现了出门远行的危险。比如刘驾《贾客词》就描述了为了经商不惜走夜路的商人的遭遇。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翻译过来就是:

商人刚到掌灯时间就连忙起来出发,说着“迟了迟了”,为贪图快捷走上了小路,结果等着他的是猛兽和强盗,他的金银被抢去,空空的行囊被丢弃在路边。

遥远的扬州有一间大宅子,这路边的白骨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那里,而这个时候,大宅中的少妇正在对着镜子细细整理姿容等待。

唐代时,把旅途结束,旅人归来时的慰劳仪式,称为“软脚”,意思当然不是说你是软脚虾,而是说让旅人疲惫的双脚得到休息的意思。后世我们叫“接风”

当然也有真洗脚的,比如唐朝人马周,这人很有趣,有次到了旅馆,对其他几位公子不加理睬,只是要店家送上热水泡脚,店家说:“热水来不及烧, 要等等。”马周就说“那送酒菜上来先!”

穿越到唐朝,如何来一场任性洒脱的旅行?

店家送了五斗酒和小菜上来,每斗酒约今天6000毫升,但度数很低。马周旁若无人,自斟自饮,一口气喝了三斗,然后把剩下的酒倒在洗脚盆里,就这么洗脚起来。

旁人看见后觉得此人不拘成礼不拘小节,自有一般文人的野性,果不其然,后因见识卓越成了李世民的宰相。

筹骰叮铛,笑语喧哗,夜色渐沉,旅人也早已歇息入睡。

在路上,总归是有诗与远方!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中国古代行旅生活》《旧唐书地理志》

《唐代两京驿道——真正的“唐诗之路”》《唐代官俸变化小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