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面上有很多针对孩子的课程,你们会选择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吗?会报几个?

潼阳妈咪育儿经


选择兴趣班这样考虑吧

1、是不是孩子真的喜欢。很多父母是因为觉得孩子没事干,而有一些父母仅仅是为了跟风。但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报兴趣班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所以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班去报。只有孩子喜欢,并且得到父母的支持与陪伴,孩子遇到问题才能坚持下去。喜欢的兴趣班孩子可以交到新的朋友,这也是一种锻炼。

2、兴趣班的老师和环境是否适合孩子坚持学习筛选兴趣班的时候,应该考虑学习环境是否合适,比如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老师是否有好的态度和耐心培养孩子,否则孩子很容易孤立无援,很容易就放弃了。

3、艺术方面的艺术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论是在学校里面参加社团也好,还是大学去兼职也好都很不错。参加相关的学校里面的社团,如果孩子才艺好,很容易收获赞美,受到欢迎,这很利于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教师选择在线


我家的课外班最初的规划是体育类的至少有一个,好身体是本钱;艺术类的至少有一个,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学习类的高年级以前自己在家辅导,高年级再视情况而定。

孩子从早教结束后,就开始有兴趣班了。起不知道孩子兴趣点在哪里,只要他不抗拒的,都会让他去尝试。先后上过舞蹈、创意美术、钢琴,幼儿园和学校的课后兴趣班先后学过软陶,科学,话剧。有些维持了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有些目前还在继续坚持。

目前在一个老师的工作室学画,毕竟目前还是要培养发现美的眼光、观察力和想象力。

还有舞蹈,锻炼身体,女孩子有一个形体也是很重要的。

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已经陆陆续续上过不少课外班,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是孩子要感兴趣,没有兴趣的课程需要家长和孩子都要付出更多,遇到困难也更容易打退堂鼓,有兴趣的话孩子碰到困难也会咬着牙坚持。

其次是上课的地方交通要方便快捷,远了不行,太堵车也不行,要不然时间成本太高,孩子和家长都精疲力尽,效果也不好。

最后还是要坚持,孩子再喜欢的课程也有可能在不断重复的练习、总也学不会的难点面前退缩,这时候一方面需要家长的鼓励,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一方面也要告诉孩子,想要做好一件事,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其实当孩子克服困难时的成功与满足感也会成为他们坚持的动力,而我们家长在这之前也不要轻易说放弃,好好的陪伴和引导吧。





乐陪娃


各种教育投资和教育焦虑,哪都是要钱,做家长的是真不容易啊。

培训班大体分两类:小学之前的兴趣班和小学以后的补习班。

小学之前的是以孩子兴趣和体验为主,让孩子多体验,找到他的兴趣点之后再坚持学一到两个。

小学之后的补习班不建议上,因为容易提前让孩子消耗掉学习兴趣,并且产生依赖习惯。

如果觉得孩子实在太闲没事做,我认为选择学习方法和阅读之类的培训。


专注高效学习养成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挺注意培养的,很小开始就报各种兴趣班,有的是看其他孩子在学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就给孩子报,有的是家长自己感兴趣的,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让孩子去学。

总之,不管是出于哪种情况,我觉得在有意训练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比较强,这是空间智能,运动员和芭蕾舞员的体力较强是肢体运动智能,一些做生意的人人际智能较强,而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等。因此,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因材施教。

那么怎样提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呢?主要从以下几点:

1、给孩子起到带头作用:如果想让孩子画画,家长可以陪孩子玩的时候自己也画画,父母兴趣多,孩子也会感兴趣。

2、多鼓励孩子:正确的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更有信心。

3、多带孩子去看世界:孩子的眼界和心胸需要多看多听,多观察去增长。

4、让孩子在玩中感受快乐,感受到一种投入的状态中,让孩子多玩,在玩中找到一些感兴趣的事情。

5、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要及时思考,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总之,需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适当的引导,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去思考去决策,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萌妈养娃记


疯狂报班折射出学校教育的缺位和家长的过度焦虑

在西安上学的孩子,很少有不报班的。小学低年级大多报的是各种兴趣班,小学高年级主要是针对小升初的培训班,上了中学主要是各种学科的补差班和提高。报的少的一二门,多的七八门,除了少数家长确实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而报班之外,绝大多数给孩子报班的动机就是为了成绩,为了升学,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疯狂报班的行为,折射出的是学校教育的缺位和家长的焦虑。按理来说,学生的一切学习和教育需求都可以在学校里得到充分的满足,学习上有任何疑惑本该天经地义找老师解决,发展上有各种需要本该在校园里实现,可他们为什么舍近求远、花费高额费用到社会上去报班呢?学生升学所需要的知识和发展所需要的积累,要么是学校提供不了,要么是学校不愿意提供,如各种高水平、极低收费的校内补课和社团活动,都因为政策不允许、费用没办法解决,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展。提供不了说明学校的条件和能力有短板,不愿意提供说明政策和制度有问题,二者都是现行学校教育主要的短板,却恰恰是家长和学生最需要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只有盲目地去报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班,成本翻了几十倍,时间付出了一年又一年,效果无从评价只求个心安而已。

同时,为了“让孩子能上个好一点的学校,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争取上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找工作会容易一些”这个似乎无可置疑的初心与逻辑,家长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给孩子“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漫漫征程,或随波逐流,或不甘落后,或望子成龙,可一旦心生“择校”的想法,就是一条不归的路:欲罢不能,愈陷愈深,不见黄河心不死。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得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上所谓理想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有人甚至从“月子中心”就已经未雨绸缪,花费巨资来“培优”,这还只是花钱的事。从准备上幼儿园开始,操不完的心与煎熬才算真正开始了:报各种各样的班,绞尽脑汁托关系、找门路,直到拼尽全部资源、坚守到最后一刻。

虽然西安民办初中的招生方式从去年开始已经变成了面试和摇号,小学入学严格按片区就近入学,初高中严禁择校、借读,但家长的“择校”之心不死,从过去的“暗战”变成现在的“明争”,报班和补课之风并未随着教育新政的实施而自然消绝,反而以更加的隐讳和盲目的方式加入形式更多、内容更杂、成本更高、效果更泛的各种新的培训班中去。

孩子为了不令家长失望、让自己落伍、被同学笑话,他们披星戴月、不分寒暑、起早贪黑、没黑没明,托管班、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一个接着一个上,培训、强化、补差、点考没完没了地补,别说没有了童年、忽略了品行修炼,就连正常锻炼身体的时间都被挤占。孩子们一个个犹如学习机器,被家长、学校和老师上足了发条、卯足了劲,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苦学、疯学、抓紧学上。书包一天比一天重,体质一月比一月弱,视力一年比一年差,成绩究竟提高了多少,恐怕连孩子自己都说不清,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和烦,于是乎中小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跳楼者并不鲜见,家长和孩子因此引发的矛盾更是比比皆是,可谁也没有主动停下来的迹象,在这条“自古华山一条道”上,惟有拼尽全力、杀出一条血路来……

正是学校教育的缺位和家长的极度焦虑,才给了各种各样培训班和培训机构无限的成长可能与生存空间:2012年之前西安的小升初,以“五大名校”为代表的优质初中,都是通过奥数来选拔生源,于是各种奥数班遍地开花;后来奥数被叫停了,招生形式变成了综合素质测评,培训机构除摇身一变办综合素质提高班,还滋生出新一批专门针对各个名校小升初的培训机构、培训班,甚至出现了针对这种考试的全日制培训机构,疯狂程度有增无减;2018年,西安民办初中刚实行摇号和面试入学政策,而且整治力度空前,但各种各样的口才班、演讲班、英语班便又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只要市场有需求,培训班就禁不了”,“封了这一家,还有另一家”,学校虽然不停地减负,但学生的负担比过去反而更重了。

在学校、学生、家长和培训机构这个长期自发形成的教育怪圈中,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意识惯性与行为惯性,经久循环不曾衰竭。加之政府长期对教育的重视不够、理解不够、支持不够、投入不够,教育主管部门长期对教育的监管不力、指导不力、引导不力,社会对教育的误解太多、杂音太多、干扰太多,使教育不能天然形成一方净土,使教育不能天然形成自我闭环,把应试作为惟一任务,把分数作为惟一目标,把成绩作为惟一标准,姑且不论与立德树人的宗旨相距甚远、与教书育人的初心相去甚远,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单就应试、分数、成绩这项最现实的任务而言,我们也似乎完成得一塌糊涂,只造就了为数不多的几所所谓好学校,而绝大多数学校的应试教育水平让群众不满意、不认可、不放心,怪哉!悲哉!


正道而教


会报

但是一定选择孩子感兴趣

以前自己学生时代被逼报了很多培训班,结果不感兴趣的一点都没学进去,浪费金钱和时间。

可以给孩子选几门自己觉得很有前景的培训班,若孩子有兴趣则好,无兴趣不勉强

其次在数量上要注意劳逸结合

不要让孩子失去了本该有的童年


成人英语培训茜茜


不要报太多。因人而异。主要是看孩子自己的兴趣。我们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