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輿論中消散的真相

在舆论中消散的真相

荷蘭畫家華士·胡博所繪慈禧太后像。

在舆论中消散的真相

1900年庚子國變中西方人繪製的明信片。慈禧太后被醜化為一個坐在北京城樓上的邪惡老婦,妄圖抵抗八國聯軍的進攻。西方世界對慈禧太后形象妖魔化的主要來源就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宣傳。

(上接B06版)

死裡逃生的康有為

從通緝犯變成座上賓

康有為哭了,有那麼一刻,他或許認為對方是來抓捕他移交中國官員的。但濮蘭德旋即解釋說白利南領事相信他是忠臣,所以特別指示他帶來了一艘軍艦來營救他。在白利南寫給英國公使竇納樂的報告中,他詳細報告了這次營救經過:

“只花了幾分鐘,(康有為)就離開郵輪,登上快艇,接著他就被(濮蘭德)轉移到半島-東方輪船公司的‘巴拉瑞號’上……在‘巴拉瑞號’逗留吳淞口期間,我多少有些擔心,唯恐某些中國僱員,在一筆鉅額賞金的激勵下,可能會試圖取康有為的性命,所幸的是‘巴拉瑞號’的菲爾德船長所做的防範十分完備,一位全副武裝的哨兵日日夜夜守候在他的船艙門外。”

“慈禧太后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而且性情非常保守,對於給予皇帝以統治帝國的實權,她是不願意。1887年曾經決定撥出三千萬兩銀子作為建立一支海軍的用處,但自從定造了定遠、威遠、致遠、靖遠四艘軍艦,並付清了價款之後,太后就把剩餘的錢拿去修頤和園了。不久之後,當撥付或籌集另外三千萬兩銀子作為修築鐵路之用的時候,她又濫用了其中一發部分……她對於西洋文明之介紹,是一貫反對的,除了宮廷中的幾個太監,以及幾個可以覲見的大臣之外,她對外面的人是很少看到的。”

康有為的指控

是歷史,還是偽造的神話

有必要指出,這些罪狀在康有為“披露之前”,從未有任何一個人提起過,無論是公共官書還是私人筆記,都未出現過這類記載。而在康有為宣佈這些所謂的罪狀後,卻突然冒出一大批關於這些罪狀的細緻描述,蒐集有清一代稗官野史的《清稗類鈔》可以說是這類記述大成之作。而在此之後,根據這些罪狀演繹的小說秘聞更是不勝枚舉。1989年香港導演李翰祥拍攝的電影《一代妖后》更是對這些罪狀進行了聲情並茂的刻畫,慈禧虐殺同治皇后的情節因為太過殘酷,以至於成片上映時不得不剪去這段鏡頭。

那麼,康有為宣傳的這些罪行是真的嗎?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在康有為“披露”之前,從未有人提起過。檔案文獻也不支持諸如毒殺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后之類罪行的史實證據。

但有些指控卻非空穴來風。慈禧挪用北洋艦隊軍款3000萬修建頤和園的故事一直被歷史學家所採信。直到鄒兆琦在1984年發表了《慈禧挪用海軍費造頤和園史實考證》,才辨清了這一指控的真偽。在翻檢了海軍衙門的檔案奏摺以及其他史料後,鄒兆琦得出結論,確實有部分海軍軍費被挪用建造頤和園,但即使將修建三海工程的數額加在一起,也只有一千二百萬兩到一千四百萬兩之間,而這還是最高估算的結果。如果只計算真正挪用的經費,可能只有六百萬兩上下,並且大部分只是“暫借”而非挪用。

慈禧挪用海軍軍費的指控是康有為開列慈禧罪狀中最可信的部分。但他藉此將慈禧描述為一個貪婪專橫的女暴君的形象卻十分成功,以至於直到今天,都成為人們心目中慈禧太后的標準像。

康有為提供的其他證據,在歷史學家的檢視下也紛紛原形畢露。從黃彰健的《戊戌變法史研究》對康有為的《戊戌奏稿》和所謂光緒“密詔”的質疑開始,到茅海建的《戊戌變法史事考》,康有為已經成為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偽造者,他偽造了自己在戊戌變法時的奏疏、光緒皇帝的密詔、譚嗣同的絕命詞和遺書,乃至咸豐皇帝對慈禧表達不滿的遺詔。但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恰恰是這些偽造品構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戊戌變法的神話。

神話落幕

120年前的他們也充滿缺陷

在康有為和梁啟超編造的一系列關於戊戌變法的神話當中,最令人悲憤的是他們編造了譚嗣同妻子李閏以死殉夫的故事。根據他們的描述。李閏對楊椒山妻子自殺殉夫的故事非常著迷,年輕時就撰寫了一篇《論楊椒山夫人乞代夫死事》作為自我激勵。當她聽聞譚嗣同被殺的消息後,“袖中出刀自頸”,儘管被人救了過來,但她還是在憤怒之下“創破血直射丈餘,兩訾皆裂,遂死”。

康梁試圖將其打造成一個戊戌變法版的楊椒山夫婦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完全是杜撰偽造。李閏雖然悲慟欲絕,但為了支撐家庭,所以並未自殺,而是堅強活了下來,從族侄中為譚嗣同選擇了後嗣,並將其撫育成人,以承繼譚嗣同血胤。並且最終等到了清廷覆亡,譚嗣同名垂千古的光輝時刻。但她卻沒有更多地享受這一光榮,而是作為一名推動當地教育的女性渡過了自己的一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革命後衣錦還鄉成為傳奇人物的康有為和梁啟超曾經對她有過任何存問幫助。

多年後,在杭州的一個戲院裡,戲臺上正在上演根據戊戌變法改編的戲劇《光緒痛史》。當舞臺上的光緒和康有為相顧痛哭時,臺下也傳出痛哭之聲。原來康有為正坐在臺下,看著舞臺上的自己老淚縱橫——他也不過是歷史舞臺上的一個角色。

戲裡戲外,觀眾演員,究竟孰真孰假?當我們回溯1898年,就會發現,真實與謊言混雜在一起,就像從紅小豆中挑出赤小豆一樣困難。它已經成為一個傳奇和一個神話,以至於如果內心不夠堅定,很難不帶著敬畏之心去回望它。也因此,我們更容易接受一個神話,而將剝離神話的史實看作是又一段精彩的反轉劇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神話將複雜的歷史變得簡單明晰,它主題明確,有不得志的臣子,專橫的暴君,仗義執言的義士和橫加阻擾的權臣,以及慷慨赴義的英雄,他們共同推動著事件走向一個悲劇性史詩般的高潮,並且留下了可以被各個時代吸取的教訓。它犧牲了細節的真實,而獲得了更大的真理。

但這就是戊戌的意義嗎?構建在真偽參半地基之上的大廈可能長久嗎?教訓和意義真的比真相更重要嗎?當我們回到這一事件發生的歷史現場,親身感受他們在那一時刻看到的一切,在卷帙浩繁的史料裡一珠一線地去偽存真,就會發現掩埋在神話之下更深層的意義:120年前的他們與今天的我們並無不同,也是一群有著缺陷和矛盾的人,有著每個人都可能有的執拗、爭吵、虛偽和夸誕。但無論在這個故事中扮演的角色是正面還是反面,他們都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從而塑造了歷史。這可能才是1898年那個夏天發生的一切,給今天我們的答案。

□李夏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