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豪士為時代喝彩


扶風豪士為時代喝彩

扶風豪士為時代喝彩

  

作家吳克敬是扶風人,大高個兒,性格沉穩,兼具豪爽,關心家國大事,頗有詩仙李白筆下“扶風豪士”的風采。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這位“扶風豪士”攜了份西府味兒十足的禮物,贈予家鄉和全國觀眾,也贈予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這份禮物就是他的長篇小說作品《初婚》。6月5日晚在央視八套黃金時段,電視劇《初婚》揭開了紅蓋頭,展露驚豔芳顏。

   其實,早在10年前,《初婚》就創作完成了,談起創作初衷,吳克敬說:“當時,正值改革開放三十週年,我在回顧三十年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有了一個文學表達的衝動。我這樣想,一個人‘初婚’的蜜月時間是多長呢?三十天。那麼一個國家呢?在確定好一個新的成長方向,也就是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其‘蜜月’期三十天自然不夠,非得三十年不足以論其成就。在我動筆時,我們已經自豪地看到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但要文學的表達,我就只能濃縮在古周原下渭河邊上的一個村莊裡,也就是我的故鄉扶風絳帳,以三位新嫁娘嫁入村子來的生活為基礎,來展開寫了。”

   吳克敬清晰地看到,改革開放帶給祖國和人民的巨大變化,祖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輝煌歷程。吳克敬的赤心和筆尖,時刻關注著國家的命運,觸摸著時代的脈搏,思考著社會的變遷,他說:“《初婚》的播出與修訂本再版,權當是對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奉獻出的一塊磚、一片瓦。”由此可見,這位“扶風豪士”的胸襟和情懷,非一般書寫小情小愛的人所能比肩。

   這四十年,吳克敬筆耕不輟,《渭河五女》《五味十字》《狀元羊》《手銬上的藍花花》《初婚》等文學作品碩果搖枝,頻頻獲獎,其中不少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但吳克敬依然對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充滿期待。他說:“寫作不是勞模乾的活,要有自己的面貌,更要有自己的建樹。”吳克敬常自稱為“西府木匠”,閒暇時候,他依然會捉起心愛的木匠工具,做一會兒木匠活兒。他說:“木作與寫作都是手藝活,沒有貴賤之分,都是我心愛的手藝,把自己的手藝磨鍊好是自己的本分。”

“周原”“渭河”“西府”……在吳克敬的小說或言談中,時常流露出與西府有關的詞彙,藉助文字,寶雞的麥田、山水、鄉親走進吳克敬的小說裡,呈現出周原大地的蓬勃生命力。那些善良勤勞的西府人、秀美悠然的田園風光、淳樸正氣的村風民風,縈繞在作者的筆頭,打動了讀者的心。吳克敬說:“我生長在古周原上,古周原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本源地,從今往後,我將紮根古周原,寫出一部我自己安心、讀者滿意的長篇出來。”為此,我們滿懷期待,願這位沐浴著周原清風的“扶風豪士”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