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韋河延岸的窯洞

窯洞

寶雞:扶風/小韋河延岸的窯洞

六十年代,我出生在土窯洞。小韋河延岸的東坡,是祖輩們居住的地方,靠坡土崖一排排的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對面是西坡,搬遷後,由於土地復墾,沒有窯間的窯洞,大小可見,現在,有的已塌,有的洞頂尚好,但這己成為近史。

東西坡是兩對面,中南是馬超嶺,小韋河繞著馬超嶺蜿蜒向武功方向潺潺流去。

我的家在東坡,延坡第一層居住有劉家底、陳家溝、馬家河、臺西、臺東。第二層有東北、東南、孫上、孫下。聽老人講,過去,劉家底和陳家溝為一隊,東北、東南、馬家河為一隊、孫上、孫下為一隊、臺東、臺西為一隊。東北、東南有二道東西坡,並排住著,北邊人一般走北坡,南邊人走南坡,那時,都是土坡,坡兩崖長著密密的迎春花,散發著濃濃的清香,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

南北隊原為一隊,我的家居住南北之中,家裡四隻窯洞,前面還有一隻過道窯,那時,家裡八口人,居住在窯院,想起也其樂螎螎。我家姐弟六,七十年代,正處於姐兄婚嫁我和小弟唸書,我和父親弟弟住在過道窯踩樓隔牆的士炕,父親每晚炕燒的很熱,窯洞裡給我們用木板支的書桌,我用報紙貼了板面,放著我們念過的書和正念的書,在那窯洞裡,裝滿了我童年和青年的夢,初中時,我在窯洞的土牆上貼滿了優美的勵志詞句,有了自己的書架,課本和收破爛處換回的中國哲學史等書一百多本,畢業後,我任生產隊團支部書記,隊記工員,在大隊大果園作務果樹,那時,每人管理六行樹,黃元帥、桃樹。春天裡,桃花盛開,蜂、蝶飛舞,真是花季樂園,人間仙境。一九八一年,我當兵離開了家鄉窯洞,在部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夢想,勤學苦練、忠誠敬業、由於愛書惜書、歷任文書、書記員、<>雜誌發表、等詩作,詩集由延河編輯部出版。由於滑坡,八十年代窯院陸續新遷塬上。窯洞,回憶中的窯洞,股股暖流湧上心頭,天絳路馬車的剎車聲,雞叫三遍的叫鳴聲,便使我們唸書起床上學的時鐘。窯洞,油碗燈、煤油燈、電燈、熱炕、炕火中烤紅署、過節的窗花、樓頂橫木吊的燈籠都成了永久的回憶。啊!窯洞,我的出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