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據故宮博物院資料,如意的起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俗稱 " 不求人 "的搔背工具有著密切的關係。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異名錄》雲:"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癢癢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後來,其形態發生分化,一支保留實用功能,在漢族民間流傳;另一支強調吉祥含義,向純粹陳設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

"如意"於印度梵語中稱"阿娜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銅、玉製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銀質鎏金,首為雲頭,柄為直柄。據有關資料記載,此物遠在東漢時就已有之,在清朝時,已成為宮廷的珍寶之一。它的造型是由雲紋、靈芝做成頭部銜結一長柄而來。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當時人們用它來搔手顧不到的癢處,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是玉雕件中較為特殊的製品,是我國傳統的吉祥之物。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文物中國——如意圖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