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造不出頂級CPU?

CPU作為電腦、手機內部最具核心技術的芯片,本身設計難度就很大,而且近幾年高端芯片的製造費用也是越來越高,本來中國的芯片製造就落後老美好幾十年,現在要追趕仍然極其困難。

造成這樣的因素很多,環境、科研能力、人才、CPU生態以及CPU的技術複雜性等等。其中CPU的複雜性與生態是重要因素。

為什麼中國造不出頂級CPU?

這些年來,國內已經有有龍芯、飛騰、申威等老牌設計單位,也有兆芯、宏芯這些新秀,還有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的海思、展訊等ARM陣營廠商。都開始涉足CPU研發,但是與英特爾之間還有一段距離。

為什麼中國造不出頂級CPU?

如今國產CPU芯片面臨的情況相比前幾年有更多的機遇也有更多的挑戰。

為什麼中國造不出頂級CPU?

目前只有英特爾和AMD可以製造,中國現在仍然沒有能力研發自己的架構(這一點確實是太難了,即使有了自己的架構,能不能讓Windows穩定運行,能不能讓廣大軟件開發者來兼容你的架構,構建生態環境是更大的難題),所以龍芯依然是選擇了別人的MIPS架構進行艱苦的研發探索。

最新的龍芯CPU效能只能和AMD多年前K10的架構打平,整體性能和兼容性也有待商榷,1.5G的頻率好不容易達到了,然而英特爾的U都快奔5G去了,接下來的路任重而道遠。

為什麼中國造不出頂級CPU?

說道“製造”,這在CPU業界也已經屬於很小一部分廠商的專屬了,因為隨著CPU製造工藝的升級,製造難度提升也越來越大,晶圓廠建設的耗資更是成幾何數往上升。像英特爾能自主設計和生產製造的也就還有三星了,臺積電很強大,但是主要做代工生產,像臺積電這樣有能力代工製造芯片的全球也就兩三家,所以中國即使有能力設計出來先進工藝的龍芯,恐怕也得找個幫手給製造出來。

整體而言,國產處理器“取代”Intel、AMD等國際公司的處理器一直是國家的戰略和夢想,因為生態體系的缺乏,中國發展自己的處理器也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個石頭就是國外已經發展的處理器指令集。多年前龍芯處理器的架構師胡偉武博士也解釋過:“我們CPU也是可以做世界第一的,而且有,關鍵就是沒法用,用戶不用你。”軟件生態的現實決定了國產處理器不可能從0開始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