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中国山水画在艺术表现上,不在于求物像的真实再现,而在于强调“与其工而不妙,不若妙而不工”如果讲山水画境的表达,艺术意趣的追求,主要重一“意”字,一切笔墨技法均为“意”所服务。古人说:“造化在胸”“意在笔先”,是强调在通过艺术构思后,通过笔墨去实现。中国画写意画画面上的生动性与写生的那一种生动性有质的不同,因为它有了强烈的人的思维个性化的气质。人的感情寄托和抒发,是作品的内在精神。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最好的艺术表现手段,则突出一个“写”字。因此,中国画的用笔不叫“描”也不叫“画”,而是直接脚做“写”。写和描不同就在于:写是主动创造,描是被动模拟;写是主观积极的表现,描是客观冷漠的刻画。写是以气运笔,以意成象,法意相参,不役于形,随时表现出作者的主观情意个性。

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揣摩历代大师书画真迹,参以画史画论,可以把笔墨形成的主观因素归纳如下:

一是讲究“解衣盘礴”。按《庄子-田子方》二千多年的记载来解析,很有点传奇色彩:“有一史后至,儃儃然不趋”,悄悄一看,”则解衣盘礴,赢“。君曰:”可矣,是真画也。“且不管他赢与不赢,画的好与不好,倒是画家不要受太多的束缚,假使那人的赢是对礼都等事的一种解脱,真正走入创作境界,那倒是可以理解的。后人画画不再会以宋元人那样的标准了,更不会”赢“,但历代画家倡行“解衣盘礴”无非是要有一个超然、静悟、心凝形释的心理状态,才能随意生发,狂纵恣肆,臻于极致。虽然“解衣盘礴”是指作画行为心态,但它直接体现在笔墨上。说得宽一些,这也是一种绘画修养范畴的事。“解衣盘礴”在行为层面上使画家也有更为随意的可能。

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一是讲究随意发生。如前述中国画”以“意”为重,而“意”由笔墨而体现,以意求其画,表现在作品中讲抒情谴兴,重笔墨、重情趣,强调表现身心感受情怀,抒写心境,更多以个性解释自然, 对“形”、“神”、“意”方面更多地着意于笔墨形式风格美方面的追求,偏重与笔情墨趣的审美价值,以“逸”品为至高无尚的向往目标,表现出重视笔墨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古人说“气韵于墨,生动于笔”可见笔墨对于作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不可为笔墨而笔墨,笔墨应是随“意”发生,要以脱略形迹不拘于形式的方式,借景抒写心绪,将笔墨作为宣泄个人情感的手段。笔墨技法不同,职位感受所驱使,笔墨追寻着心迹而流露。笔法不仅是为了模仿对象而生,或工细或粗放、或简或繁,都市一种领悟,无论是像与不像,都能以心意仿、耐看引人入胜。既然笔墨不是为了“逼真”、“酷似”,也就要多几分纯粹。行笔的快、慢、粗、细、枯涩、流畅都会有不同美感的含义。

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无论墨色还是颜色的运用,虽然用“随类”的要求,更多的还是重在配置的协调性。笔墨的法则在古代大师手中变化无穷,统一和谐地描绘着生生不息的万千世界,这些法则也记录着各个时代的特征,留给后人种种不同寻常的享受。现代一些人对传统法则的套用,代替了自我感受,表露法则超出了表达情感,作品看不到自己特殊的感受和认识,这种继承有悖于中国画的本义。笔墨技法的产生,包括应用都该是自我感受的表现欲所引发,深远、凝重、轻松、飘逸、艳丽、华贵、都是气息的抽象表现,以感受为本,这才是其质,有质方成其家。如元四家都是上溯董、巨画派,结合现实感受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的。他们的艺术向往不在“物趣”,而在“意趣”,创作思想、审美情趣以及追求静态隐逸的心理趋向有着共同的倾向,但四人借客观之物来抒主观之情所形成的风格面目却大不一样,显示出元代风格并存的格局。

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一是讲究用笔的程序性。气脉的连贯以至气韵的显现,不仅要求空间里各种关系的协调,同时还要求时间有一定的程序性和节奏感。中国画讲“一笔画”这一笔从始至终,从第一笔到亿万万笔,笔笔相承,气脉贯注,通幅便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一个在时间里展开的有程序的过程。

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说:吴生(道子)作数仞之画,或自臂起,或自足先“,说明其程序是根据运动的趋向因势而异的,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华琳在《南宗抉秘》中谈到山水画的程序时说:”轮廓既力,相通幅之远近浅深,递次加皴,以渐而至于足。如就一处皴足再皴一除,则通幅色必不相配,通幅之气必不相生,通幅之神必不相顾。“每一个成熟的中国画家都有自己所习惯的程序,可以说当成一个画爱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时,也就形成了某种新的程序。孙过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妙;一点之内,殊衄挫画地为毫芒“,言一笔中精微的变化。石涛云:”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跟‘,“此一画极尽鸿蒙之外”,指一画的宏构妙用。一笔画是中国画用笔规律的高度概括,包含着一笔之精微、万笔之宏大和由一到万的生生不息的有机过程。

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强调鼻毛意识,是要把笔墨放在上述诸因素的驱使之下,也即是更加强"情感"、“意趣”的表现。笔墨,既然作为语言,那就必须受到主观情感因素的驱使,解衣盘礴、随意生发以及用笔的规律等就是一种笔墨原动力,是笔墨产生的前提。因此,追求笔墨是应该的,但刻意相求,反显刻板,说不请的是各派各家“才”“情”各异,法则也就无一定论,应随“缘”而生,随“意”而长,则笔墨自然高。

王慧智|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因素与发展

王慧智,河北保定清苑人。1982年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画报》社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画院院外画家。

山水画作品曾入选:

多次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希腊、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及台湾、澳门、香港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并举办画展。

出版论文论著有《中国书法教程》、《中国山水画教程》、《山水画杂论》、《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国画技法大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