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歷史上,這個組織竟要拆紫禁城!吳佩孚得知後說了這麼一段話

故宮在世界建築文化歷史上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從表面上來講,故宮只是一個建築群,但是從本質上來講,故宮承載的東西太多了,從朱棣開始,故宮出現了,直到今天,它還在那裡佇立著。在之前,它的名字叫做紫禁城,它的建築模式幾乎是包含了中國千年的風水文化和儒家思想,而在紫禁城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三大殿了,這三個宮殿基本上就是古代中國建築的結晶。

近代歷史上,這個組織竟要拆紫禁城!吳佩孚得知後說了這麼一段話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建築,在近代歷史上險些被摧毀。清朝滅亡後,各地軍閥割據,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了北洋政府。那時候北洋政府的辦公地點在資政院舊址,後來他們覺得地方太小了,就想要搬遷。那時候,還沒有人民大會堂,所以,北洋政府想要把紫禁城的三大殿拆掉,重新建立近代建築,要符合民國的制度。

近代歷史上,這個組織竟要拆紫禁城!吳佩孚得知後說了這麼一段話

近代歷史上,這個組織竟要拆紫禁城!吳佩孚得知後說了這麼一段話

歐洲各國雖然侵略惡劣,但是他們沒有不看重自己的文物的,只有這種東西,才可以被稱為是文明,如果失去了這些,就會是野蠻。特別是這些宮殿廟宇,是最珍貴的,印度人打敗蒙古,英國人又打敗了印度,但是蒙古皇帝的宮殿,卻一直保留著,至今都還在,只要發現有毀壞的,就立刻修葺。吳佩孚的一番話,被公開了之後,所有百姓們都在職責北洋政府。

近代歷史上,這個組織竟要拆紫禁城!吳佩孚得知後說了這麼一段話

要知道,當時的時代混亂,百姓極其不安分,所以對於百姓們的話語,北洋政府極度重視,最終,北洋政府向吳佩孚回電,電報中先是解釋了一番自己為什麼要拆,然後就是聽了你的話感覺很有道理,於是就不拆了,說白了,就給了百姓們認個錯道個歉,然後最終決定,在三大殿旁邊設立一個臨時議席。這樣,紫禁城就保留了下來,並在1925年陳列了很多文物,並且改名為故宮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