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村名考略

嶽壁村:相傳唐代時稱樂壁。到宋代時,因“樂”字多音,取山嶽之嶽為嶽壁。明代時村莊擴大,分為北、中、南三截,即嶽北、嶽中、嶽南

平遙村名考略

嶽壁舊堡北門內觀

平遙村名考略

金莊:相傳原稱聚賢莊,後改為蔭莊。有一年村莊被洪水沖走,人們為避免水災,改名金莊,意喻金沉不易沖走。

平遙村名考略

金莊文廟

平遙村名考略

梁官村:相傳原名麓臺村。元代時本村武將梁瑛為元帥左將軍,屢戰必勝,功績卓著,被晉封為西京、平陽、太原、京兆、延安五路萬戶侯,遂改為梁官村。

平遙村名考略

梁官元建洪濟寺

平遙村名考略

洪善村: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原名鳳凰村,因村莊形似鳳凰而得名。北門喻為風頭,門外70米處東西各有一井為鳳眼,東西街為鳳翼,南門為鳳尾。後因洪水灌溉土質改善,故改名為洪善。

平遙村名考略

洪善村

平遙村名考略

麥茭溝村:麥茭溝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據平遙道虎壁村王氏家譜記載,始祖王厚,因避戰亂舉家從太原遷入平遙縣的一個山莊窩鋪,採藥行醫,懸壺濟世。第八代出了一個叫王士能的名醫,據說是給當時皇帝妃子治好了御醫都束手無策的婦科病,皇帝大喜,賞了黃袍馬褂,封了“醫生官”的名號,賜了“歷代良醫”的匾額,免了他家族世世代代的皇糧國稅,於是那個名不經傳的小山莊從此得名“免交溝”,後來以訛傳訛就成了現在的“麥茭溝”。

平遙村名考略

孟山麥茭溝村

平遙村名考略

洪堡村:據本村天啟元年(1621)廟碑記載,明萬曆年間,大官郝普洞周遊到此,見山清水秀,四周被南北魯澗河環保,風景優美,遂修廟七佛殿,棄官出家,併名此地為洪堡寨。1956年改為洪堡。

平遙村名考略

洪堡村

平遙村名考略

鳳落村:原名範樂,為原初兵馬都元帥杜豐之故鄉。杜之子孫皆官,爵位世襲。後人以高官輩出為由,視村為吉地,改名鳳落村。後受洪水衝襲,截為東、西鳳落兩村。

平遙村名考略

東鳳落村普照寺

平遙村名考略

遊駕村:傳說西漢時,呂后出遊中原,御駕到此地,故名。後因山洪泛濫,將村衝為東西兩截,分為東遊駕、西遊駕。

平遙村名考略

航天英雄劉旺故里東遊駕村

娃留村:相傳,本村古有一外出謀生者,家留妻與幼兒。某日託友人到家探訪,貧婦難為無米之炊,出門張羅。客見此情,欲不辭而別,奈何幼兒啼哭不止,客人不忍,故留下。貧婦剪去長髮換米而歸,客人感激之至,別時留詩云:“娃娃致留意,削髮待賓朋”。自此遂有“娃留村”和“待賓村”之稱。今稱娃留村。

平遙村名考略

娃留小學

平遙村名考略

道虎壁:古時道旁有一石雕大虎,故得名。

平遙村名考略

道虎壁

平遙村名考略

黎基村:相傳原名為崇賢村。光緒三年(1877)遭大災荒,村名倖存無幾。知縣王守正讓黎民百姓重整家園,開基立業,遂改為黎基。

平遙村名考略

黎基水泥廠

平遙村名考略

長壽村:相傳原名鳳凰村。明崇禎末年(1644),李自成起義軍路經此地,見村中老人甚多,李自成走馬揖謝,祝諸父老長壽,故改為長壽村。後分為南長壽村、北長壽村。

平遙村名考略

北長壽村關岳廟

平遙村名考略

軍寨村:因唐大將尉遲恭引兵駐紮過,故名。

平遙村名考略

軍寨村集市

平遙村名考略

魚市村:相傳禹王治水後,這一帶的水坑、池塘很多,人們打魚在此地出售,形成市場。後來有人定居與此,取名魚市。

平遙村名考略

魚市村

平遙村名考略

小城村:相傳明代時屬西郭村的一座堡子,後被洪水淹沒,在西郭村對面崖上建起新莊,取名小城。

平遙村名考略

平遙村名考略

魏樂村:相傳由魏、樂兩家建村居住而得名。後又稱蔚州城,因北魏後期,安置一批來自河北蔚縣及山西靈丘一帶的少數民族而得。劉緯毅編《山西曆史地名錄》載:“北魏僑置蔚州於幷州鄔縣界,北周廢。故以音傳訛”。

平遙村名考略

魏樂小學

宋金泉趣談山西靈石村名

平遙村名考略

圪臺村名的變遷

圪臺村神樓

平遙村名考略

圪臺村,位於靈石城北兩渡鎮景家溝河谷口,建村年代不詳,早在北魏時村中就建有石佛寺,且香火很旺,北魏正光元年(520)所刻石佛造像碑至今仍存(原存兩渡鎮圪臺村石佛寺,1990年移於靈石公園碑廊中,2010年移於蘇溪資壽寺停車場),可見建村年代之久遠。村原建在兩山之間溝谷中,據村中現存古碑記載,最早先民為趙姓,故村名曰趙家溝村。大約在唐代,景家溝村幾戶景姓人家遷入該村(因景氏場院有槐樹一株,人稱唐槐),隨著時間的推進,景姓人丁大增,相繼在溝兩側依山順勢建成大量院落,形成層層疊疊形狀,望去貌似臺階一層高似一層,人們遂俗稱該村為趙家圪臺

圪臺村石佛寺

平遙村名考略

數百年後,趙氏家族逐漸衰落,景姓繁衍興旺,人口劇增,幾有獨佔全村之勢,村人很不願再叫趙家圪臺,便簡稱為圪臺村,官方或文書使用仍不得不寫為趙家溝村。清朝中期,趙氏已不存在,景姓獨佔全村,遂有人提出更改村名。奈年湮代遠,原名入人已深,難於更改,只好作罷。延至清末,父老相繼去世,講圪臺村人人皆知,說趙家溝村反倒無人知曉,為了使用方便,遂正式更名為圪臺村。至此,沿用千餘年之“趙家溝”村名,被永遠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石佛寺盤龍石柱

平遙村名考略

石佛寺造像碑記

平遙村名考略

景茂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