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方法:複習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項(一)

複習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瞭解和把握複習這一過程的特點和規律,使我們的各項策略及其操作能夠更多的符合學習規律和現實條件,如此才能保證我們的複習有效、高效,產生良好的複習效果。對此,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複習一定要適時、及時。學習不可能一揮而就地一次完成,只能依靠一次次或大或小、各有特點的具體的學習活動來逐步實現,而這些針對某一內容而逐次展開的學習行動,就分散在每天不斷流逝的時間段落中。鑑於人們每天要學習不同的學科,同時還要應付許多其他的日常生活,如何安排每一次的學習活動,同時協調好與其他學習內容和生活事項的關係,如何根據每一次學習的具體效果安排好下一次學習的時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這一工作做得好與壞,對於提高學習的綜合效能是非常重要的。僅從遺忘的規律來說,做學習安排時就應該儘可能的及時,否則,當遺忘真正發生後,恢復工作自然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減少了損耗和投入,就提高了收益和產值。當然,有些情況下,及時不是為了對付遺忘,而是為了保持思考以及情緒上的連續性,只有保持連續的突擊和衝刺,才能一舉拿下目標,中途中斷或間隔時間過長,都干擾了累積功效的發揮;而另一些情況正相反,在有些時候我們已經膠著在某種狀態上或陷入到某種傾向性之中時,太近的時間仍會使我們跳不出某種侷限性中,必須拉開足夠的時間間隔,讓原先的傾向消退後,我們才容易以新的視角審視問題。總之,為了提高學習的效能,除了注意每一次學習的操作之外,還必須注意歷次學習的銜接,為此,保持適宜的時間間隔,是需要我們非常注意的一個方面,否則,各種來自主觀客觀的原因,都會使我們錯過最佳的複習時間,由此,就會使我們前期的學習成果付出額外的損耗,我們也必然要為自己的失誤重複買單。

第二,複習要始終指向自己的盲點和缺陷。學習是主體在與認知對象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地蠶食對方、消化對方,以轉化為自身結構和組織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把矛頭和精力始終指向那些未被自己消化和掌握的內容,而不應該徘徊在那些已經佔領的區域,如此才能逐漸達到對知識的完整把握。但是,現實中,由於主觀客觀的原因,我們很難把目光真正鎖定在那些客觀上該掌握、自己又尚未掌握的內容,我們經常不清楚自己究竟學了些什麼,處於怎樣的水平和狀態,有著哪些確切的問題和困惑,與目標有著怎樣的差異。這樣,我們在學習時便經常處於盲目、茫然的狀態,缺乏清晰的目標指向,而無的放矢的行動必然會既耗時費力卻難以獲得有效的進展。因此,為了使每一次的學習都更加有效,必須不斷地反省和清理我們的家底,時刻注意我們對知識掌握的現狀,把矛頭和重點真正指向那些自己的空白與缺陷,使我們每一次的學習都能在上一次學習成果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第三,複習一定要有計劃。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從事什麼活動,要想獲得有價值的結果,必須提前做好規劃和設計,靠臨時現打主意,隨外部的條件和環境的隨機安排,將很難把事情妥善處理好,計劃的功能與作用便在於此。複習,說簡單,好像也沒什麼,說複雜,則實在難以安排得特別妥帖。這是因為,每天需要我們學習的內容非常多,每一科除了當天的內容,還有前一階段積欠的內容,加上所要學的科目非常多,由此,經常導致大量學習內容的堆積,如果不做妥當的計劃和安排,將很難招架和應付,更難以做到全面安排、綜合協調。這樣的話,我們在學習時就會出現一系列失誤:盲目,混亂,顧此失彼,輕重倒置,很多情況下不知該學什麼,不知該做怎樣的安排,或者想起什麼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就學什麼、外部安排什麼就學什麼,學習時也常常定不下心來、深入不下去,而真正該學的東西卻被遺漏、耽擱、以各種理由拖延,不能在最適宜的時機得到鞏固和深化。另外,缺乏計劃還會減弱我們學習的動機,因為,計劃中定目標、定任務、定時限的特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人的活力,抑制人的惰性,使人在規定的時限內加大努力,確保任務的圓滿完成。因此,要想取得好的複習效果,盲目、隨意、隨機、現打主意、聽憑外界安排都是不行的,那樣的話,人性的弱點和誤區,外部的嘈雜和混亂,將會把我們引入歧途,必須以計劃和任務加以引導和約束。

第四,複習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時間。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每天都給予二十四個小時,是一個絕對值。但是,對於時間的使用和利用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它所產生的效能和價值更是懸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時間又是一個變數,每個人所實際擁有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而這一切都源於對時間的使用戰略及其方法。因此,時間的利用,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而如何藉助並利用時間這種有限的資源為我們提供最好的服務,是需要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和對待的大問題,它直接關係到我們學習的質量和學習的效能,關係到學習的宏觀調控和戰略安排,對於我們能否高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時間雖然從客觀角度上來說,是在沒有分別地均勻流動著,但相對於人的身心特點和紛繁的世事來說,不同的時間段又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有的時間段我們精力充沛、幹勁足,學習起來效率高,這樣的時間段便是所謂的優質時間,如每天上午十點左右,下午兩點到五點之問等,都是高質量的時段,在這種優質時間裡安排重要的、困難的等需要較大精力腦力的學習內容,而在疲憊、注意力不集中、興致不高等所謂的劣質時間段裡從事一些諸如整理筆記,摘錄報刊,檢查試卷等低技術含量的或熟練性的工作,就是一種比較科學的選擇。另外,每天下午大自習、整個晚上,以及一些節假日,我們都擁有可以自主掌控的大部頭時間,這樣的時間段可以安排大工作量或相對困難的學習任務。如做單元總結,攻克某類困難的題型,進行知識點的串聯、梳理等;而飯前飯後、上衛生間、候車等人的時候,則是一些零碎時間,可以安排一些簡單、零星的學習。如回憶某一道題的解法。背誦幾個外語單詞,做一些臨時性的計劃,等等。這些如果做得好,就可以使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更好更多地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學習方法:複習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項(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