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倡導世界走向多極化 中歐有條件加強對話與合作

傅莹:倡导世界走向多极化 中欧有条件加强对话与合作

傅瑩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大使,曾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十二屆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

據介紹,《看世界》一書集結了傅瑩過去數年公開發表過的演講、文章和國際場合對話實錄,其出版初衷在於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瞭解,涉及世界秩序、中美關係、中俄關系、南海問題、中日關係、亞洲和平、朝鮮半島核問題等諸多熱門話題。

在該書自序中,傅瑩寫道:當世界即將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最後階段之際,國際形勢紛繁交織的變化逐漸顯現出頭緒。美國作為冷戰後國際政治的主導性國家,不願繼續承擔全球義務,從一些領域的“領導責任”中退出,這對美國自身及其盟友產生比較大的震盪。“2017年12月我在歐洲參加了三場論壇,人們關心的兩大問題:一是美國是否會繼續收縮國際戰略和部署?換言之,沒有了美國“領導”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二是誰來填補“真空”?會是中國嗎?”傅瑩在自序中發問。

傅莹:倡导世界走向多极化 中欧有条件加强对话与合作

顯然,當美國的“領導”角色陷入疲態之際,人們把目光轉向中國。而另一方面,中歐合作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嗎?

對此,傅瑩認為,中歐的共同點在增加,但分歧也沒有減少。總體上看,中歐在維護自由貿易體系和全球化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我們相信和倡導世界走向多極化,歐洲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中歐有條件加強對話與合作。”

現場,多位專家學者也參與這一話題的討論。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知名經濟學家李稻葵認為,中國與歐洲大陸政治精英在價值理念上相對比較接近,都強調社會秩序與公平,而英美更強調個人自由。但問題是,歐洲大陸在民間層面對中國的瞭解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人文交流。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表示,美國的焦慮在於當前收入不平等加劇,白人藍領等部分階層的生活水平沒有提高,這時候很容易把問題歸咎於國外因素。對中國來說,需要更平衡且全面地看待世界問題,特別是不能忽略歐洲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