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起來棒棒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些什麼?

那些看起來棒棒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些什麼?

中國的孩子,最大的“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吹不黑,別人家的確有一些孩子看起來很棒。

那些看起來很棒的孩子,家裡的父母,尤其是媽媽,是怎麼陪讀的呢?

都說陪讀的媽媽不容易,隨便一說都是一把辛酸淚,原來的淑女被逼成了潑婦,原來姣好的面容變成了黃臉婆,過度的操勞讓美麗少婦早早變成了中年婦女……

我原以為這是每一個媽媽都逃不掉的命運,實際上我也是這樣。可是一次偶然相遇卻讓我發現,原來媽媽可以這樣當,原來孩子可以棒棒的!只需要記得:對孩子不能太無私,當媽的要多愛自己。

那些看起來棒棒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些什麼?

上週末帶孩子去公園玩,沒想到卻碰見我的老同學娟子,差不多半年沒見,她像變了一個人似得,青春、幹練、充滿活力,頭髮紮起來了,高跟鞋也穿起來了,儼然一副職業範兒、女王範兒。

我問她:“咦!娟子,你打扮這麼漂亮準備幹嘛去啊?”

“這不剛送孩子去興趣班嘛!”娟子笑嘻嘻的。

“啊?送孩子還打扮這麼漂亮?對了,你家俊俊不是不愛學習嗎,怎麼現在去興趣班了?”我疑惑不解。

然後娟子一臉陽光地笑著說:“我可不是今天這樣,而是每天都這樣!至於俊俊上興趣班,哼,他如果不好好學習都不好意思當我兒子!”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完全理解不了。

那些看起來棒棒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些什麼?

“其實真是說起來話長!”然後娟子就說起這半年多的事情來。

之前俊俊一直學習不好,不愛寫作業,不愛看書,做事磨蹭,平常就愛玩、愛看動畫片,所以一考試就是中下水平。對於孩子的學習,娟子一直很用心,她每天都會陪孩子做作業,每天都會嚴格監督孩子學習,只要孩子好好學習,不管孩子要什麼她都會滿足,她想著,什麼都不用孩子做,只要他學習好就行,那樣孩子的未來就是光明的,她這樣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但是,她的完全以孩子為中心,並沒有換來孩子的進步和優秀,而且孩子變得好吃懶做、變得不思進取、變得玻璃心,還會亂髮脾氣。她想不通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為什麼自己這麼無私的愛孩子,這麼無私的付出,孩子不僅不珍惜、不理解,還享受的如此理所當然?

就像娟子說的,“當時我很迷惑,我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優秀起來,但是我很清楚如果再這樣下去,孩子的未來真的毀了,而我的付出也白費了!”

那些看起來棒棒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些什麼?

“那你後來呢?”娟子的煩惱我感同身受,很好奇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後來,在我毫無辦法的時候,我找到了做兒童教育的閨蜜,我也沒想著她能說出什麼好的辦法,因為我這麼愛孩子、這麼無私的付出都沒用,那還能有什麼辦法呢?能說說心裡話就行了。”

“但是閨蜜的一番話卻讓我震驚,久久的迷惑就在那天突然解開!”娟子彷彿在回憶著那一刻,“她給我說,每個父母都很愛、很愛孩子,無私的愛、無私的付出,用自己的一切支持孩子的成長,但是我們不停的、超量的餵養,卻把孩子養成了巨嬰,而且還對他說,你要努力學習、你要好好成長,總有一天你能像老鷹一樣飛上藍天!”

吃喝不愁,還有好玩的,唯一讓人心煩的就是學習、學習,未來、未來。這樣的孩子能飛起來嗎?

那些看起來棒棒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些什麼?

肯定不能,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當我們付出一切去支持孩子成長的時候,當我們為了孩子而停止自我成長的時候,我們已經不是好老師了,我們把“自我”壓抑到最小,卻希望孩子能獨立飛翔,這很可笑。

“閨蜜最後給我說,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肯定有一個優秀的父母!想讓孩子優秀,那咱就自私一點,不用什麼都想著孩子,多想想自己,咱才30多歲,還有大把的人生好時光,看看書、學點新東西、發展自己的愛好、提高生活的品味,咱自己優秀了,孩子自然就好起來了!”娟子笑著說,就好像發現了人生真諦一樣。

聽了娟子的話,我的內心也很受觸動,無私的愛和付出,每個父母都能做到;但是“自私”的愛孩子,有幾位父母能懂得。我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呢,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活成最美的樣子,都不能把生活過的精彩,還怎麼希望孩子做到?

那些看起來棒棒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些什麼?

“所以從那天后我就變了!”娟子繼續說著她的故事。

看著鏡子裡有點“油膩”的自己,有點邋遢的自己,我很討厭。所以我先要把自己收拾好,化喜歡的妝、穿喜歡的衣服。漂亮的衣服穿不上,那就多鍛鍊身體吧,運動做起來、瑜伽練起來,三個月減了二十多斤。

而且我不喜歡自己大吼大叫的樣子,我討厭失去理智的潑婦樣,所以就算孩子磨蹭了、貪玩了,我也不生氣(因為生氣也沒用),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我提醒提醒就行了。

兒子看到我這些變化有點不適應,“媽你怎麼學會打扮了……媽你變漂亮了……媽你怎麼不監督我學習了……”我依然愛孩子,很愛很愛,但是我不想像以前那樣,我要換種方式,為了孩子變好,我自己要儘快變得優秀;聽著孩子肯定的話,我很高興,但還不夠。

那些看起來棒棒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些什麼?

以前我喜歡談鋼琴,有了孩子後,就再也沒碰過,但這是我最大的愛好!於是每天晚上收拾完後,我都會坐下來彈上一個小時,剛開始還很生疏,但是沒過多久就越來越熟練,《卡農》《夢幻曲》《夢中的婚禮》信手拈來。到後面每到我彈琴的時候兒子就坐旁邊靜靜地聽,我說:“你咋不去玩了?”兒子回答,“好聽!”我說,“那別打擾我啊!”

彈完琴,我會歇一歇,衝一杯咖啡,坐在沙發上看一會書。剛開始的時候兒子還會去看動畫片,後來看一會瞅瞅我,最後就自己拿著書乖乖地坐下來。

“咦,你怎麼乖乖地自己看書了?”看著兒子的變化,娟子好奇地問。

“媽,你這麼好、這麼努力,我不好好學習都不好意思當你兒子!”兒子嘿嘿笑著,“以後我要像媽媽學習!”

所以兒子越來越努力了,學習上越來越主動了,看到這樣的變化娟子很開心。

我們都很愛孩子,為了孩子能忍辱負重,為了孩子能無私的默默付出,實際上很多父母也是這樣做的,但“無私”有時候卻會毀了孩子。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妨“自私”一點,不以孩子為中心,努力自我成長,當我們變成最美的樣子,我們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這就是“愛”的良苦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