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軍隊的方面軍能有多少兵力?戰鬥力如何?

LOVE琪少

抗日戰爭時期,因戰爭局勢需要,為便於統一指揮作戰,日軍在中國戰場組建了方面軍。方面軍的編制兵力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戰時需要不斷調整變化的,有的方面軍番號甚至被撤銷。

華北方面軍:

抗戰全面爆發後,日軍組建華北方面軍。該方面軍的組成兵力主要為中國駐屯軍,司令部駐天津,司令官為寺內壽一大將。建成時下轄日軍第1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轄3個師團)、第2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中將,轄3個師團)、第5、109師團等。


該方面軍建成後,主要在晉冀魯豫華北一帶作戰。1938年,日軍調集重兵進攻武漢,第2軍改隸華中派遣軍,駐蒙軍入編華北方面軍。1944年,第12軍入隸華北方面軍,以加強豫中作戰力量。

1945年10月,華北方面軍12萬餘人在北平向中國軍隊投降。其他分散於各戰場的兵力均投降。

關東軍序列中的1、2、3方面軍:

第1方面軍成立於1942年,司令官為山下奉文中將。組建時下轄第2、3、5、20軍及第28師團。1945年8月,該方面軍向蘇軍投降。

第2方面軍組建於1942年6月,司令官阿南惟幾中將。下轄第4、6軍,第14師團等。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方面軍司令部和部分兵力抽調太平洋戰場,餘部改隸第3方面軍,番號被撤。

第3方面軍成於立於1943年10月,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下轄第4、6、第14師團等。1945年,第30、44軍及2個師團等入隸第3方面軍。


第6方面軍:

第6方面軍成立於1944年8月,為加強湘桂作戰兵力而設,司令官由岡村寧次大將兼任,隸屬中國派遣軍,下轄第11、23、34軍和4個師團及2個野戰補充隊,該方面軍第11軍是日軍侵華的主力精銳。

第10方面軍:

第10方面軍的前身為臺灣軍,1944年改編為第10方面軍,司令官為安藤利吉大將。下轄第32軍、3個師團和1個飛行師團。1945年10月,安藤利吉率部在臺北投降。


華中方面軍:

華中方面軍成立於1937年11月,主要兵力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為松井石根大將,參謀長為冢田攻少將。下轄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轄3個師團及1個山炮兵聯隊、重炮兵旅團等)和國崎支隊。後華中方面軍撤銷,所部入編華中派遣軍。

華南方面軍:

華南方面軍成立於1940年,主要兵力為原第21軍,隸屬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為後宮淳中將。下轄5個師團和1個旅團等。1941年,華南方面軍撤銷,所屬部隊組建為第23軍。1945年8月,時任司令官田中久一率部在廣州投降。


歲月是一條河流

在二戰時,日軍編制,僅此一家,當時日軍的編制體系分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師團。

“分隊”相當於我們的“班”,是最小的戰術單位,大概13人左右。

“小隊”相當於“排”,有3個分隊構成。

“中隊”,相當於我們的“連”,由三個小隊構成,大約在200人左右。

“大隊”,地位在“營”“團”之間,人數多餘營少於團。大概有1200人左右。

“聯隊”,它比“團”的規模更大,配備3個步兵大隊,1個炮兵大隊,一個通信中隊和一個反坦克中隊,大概有4000人左右。同時,日軍還有炮兵聯隊,配備約40門野戰炮,人數在2000人左右。

“旅團”,獨立的混成旅大概有7000人,步兵旅的大約在4000人左右。

“師團”,陸軍的最高編制,相當於“軍”。其中又分為甲乙丙丁四種師團。

甲等師團,規模最大,大約由8個聯隊組成,近3萬人。

乙種師團,規模僅次於甲等師團,下屬四個步兵聯隊,炮兵聯隊,運輸聯隊,工兵聯隊等一共有25000人左右。

丙種師團,由混成旅擴編,有三個步兵聯隊,一個工兵聯隊和一個炮兵聯隊組成,約15000人。

丁種師團,旅團擴編,一般只有3個步兵聯隊,約1萬人,主要是執行淪陷區的維穩,相當於守備部隊。

從上述可以看出,師團是日軍的最高軍事單位,在二戰期間,日軍一共有17個常備師,這17個常備師都是甲等師團。在戰爭爆發後,有時候需要幾個師團聯合作戰的大規模戰役發生時,這樣就十分需要一個更高的軍事單位,來統一調配師團配合作戰,因此,方面軍這個軍事單位誕生。

因此,日本將自己的陸軍劃分為7個方面軍,其中有華南方面軍、關東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方面軍、南方軍、臺灣守備軍、日本本土總軍。就拿華南方面軍而言,這一個方面軍下屬七個師團多,共計25萬人。而關東軍,更是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著“皇軍之花”的稱謂。最輝煌的時候,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約一百二十萬人。

到了二戰末期,美軍逼進日軍本土,當時的日本全民皆兵,日本軍國主義負隅頑抗,更是提出過“一億玉碎”的口號。當時大量的日本青年入伍,日軍為了抵禦蘇聯和美國,曾把國內軍隊分為南北兩大方面軍,每個方面軍都有200萬以上的軍隊。這估計是世界上最大的方面軍。

為了使日軍儘快投降,美國先後投放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日本天皇無條件投降。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日軍唯一的野戰機動兵團是司令部駐武漢的第11軍,首任軍司令官是岡村寧次(1938年中將),負責長江中游兩岸的作戰,第11軍高峰時下轄7個師團和若干警備部隊,兵力已高達30餘萬人。

而到了1944年為了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在同一戰略區間內又專門成立了“第六方面軍”,下轄橫山勇第11軍和坂西一郎第20軍,以及留守武漢地區的第34軍,總兵力已高達50餘萬人。



這就是日軍“方面軍”建制的基本實力,第六方面軍的首任司令官仍然是已升為大將的岡村寧次。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由於戰爭擴大動員兵力越來越多,日軍的建制已增編到:“大本營 -- 總軍 -- 方面軍 -- 軍 -- 師團”的作戰體系。

投降前夜,日軍共有五個“總軍”級編制,分別是駐國內的第一、第二總軍,駐我國東北的“關東軍”、駐我國關內的“中國派遣軍”和駐太平洋戰區的“南方軍”,其中第一、第二總軍和南方軍司令官為元帥(資深大將的名譽軍銜),分別為畑俊六元帥、杉山元元帥、寺內壽一元帥;關東軍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這廝兩年升官二次)。


總軍下面就是“方面軍”建制,其中關東軍編成內有第一方面軍(牡丹江)、第三方面軍(瀋陽);“中國派遣軍”編成內有華北方面軍(北平)、第六方面軍(武漢)、華南方面軍(廣州,後撤銷);南方軍編成內有第七方面軍(新加坡)、第八方面軍(拉包爾)、第十方面軍(臺灣)、第十四方面軍(馬尼拉)、緬甸方面軍(仰光)等,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本土之外共有12個方面軍建制。

另外,日軍為了準備所謂“本土決戰”,在國內的兩個總軍之下又成立了5個方面軍(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六方面軍),計12個軍53個師團。


日軍各方面軍的編制兵力也不盡相同,完全根據作戰區域的任務性質決定,比如第六方面軍打擊的是國民黨中央軍的主力,所以下轄三個軍13個精銳師團又4個獨立混成旅團,還有獨立步兵5個旅團;而華北方面軍主要作戰對象是八路軍,所以基本兵力穩定在20餘萬(太原第一軍、濟南第十二軍、駐蒙軍);緬甸方面軍共10個師團約30萬人馬;而“臺灣方面軍”因為沒有作戰任務,僅有10萬人左右。

日軍的方面軍司令官軍銜既有大將也有中將,也是根據所統轄的兵力決定的,比如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在岡村寧次調走後,即由下村定中將擔任;關東軍第三方面軍司令在投降時為後宮淳中將;而第六方面軍兩任司令官(岡村和岡部直三郎)則都是大將軍銜。


度度狼gg

倭第一方面軍成立於1942年7月,隸屬於關東軍。編制2軍零3個師團。總轄8個三單位師團一個獨立混成旅團。

倭第二方面軍成立於1942年7月,隸屬於關東軍。轉澳大利亞方向,歸軍部直屬。轄1軍1師團1海上機動旅團。

倭第三方面軍成立於1943年10月,隸屬於關東軍。總轄兩軍兩師團三獨立混成旅團一個戰車旅團。合計9個三單位師團三獨立混成旅團兩個戰車旅團。

華北方面軍,成立於1937年8月,轄3個軍及駐蒙軍。總轄四個三單位師團及若干獨立旅團警備隊戰車師團。

其他,第5、6、7、8方面軍,緬甸方面軍,中支方面軍、南支方面軍,12方面軍(本土守備軍),14方面軍(菲律賓駐軍),17方面軍(朝鮮駐軍),18方面軍(泰國駐軍)等因戰事調派太多,也就不討論了。

至於戰鬥力,除17個常備師團外,乙等師團也不多,三單位師團及守備隊戰鬥力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