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大峡谷组曲》是一部壮丽、神奇的具有“美国气质”的音画经典

——格罗菲管弦乐组曲《大峡谷》美学分析

向阳光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达350公里,宽6至29公里,大峡谷的断崖绝壁最深处达1620米,景色奇丽壮观并富于变化,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由于各岩层质地不同,色彩也迥然相异,在不同时间的日照下,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纷呈,仿佛是一条五光十色、波澜夺目的彩虹;而在月夜,大峡谷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展现出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如果适逢暴雨,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所有的小径上,水流瀑布般地沸腾着,谷底的科罗拉多河也会随之狂怒起来。这种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无疑刺激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也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创作素材。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菲尔德·格罗菲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游历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决心以音乐来表现这个大峡谷变幻无穷的美丽。经过多年酝酿之后,格罗菲于1921 年写出《大峡谷组曲》的第一乐章《日出》后,直到1931年,经过10年创作,才将这部组曲全部最终完成。管弦乐《大峡谷组曲》由五个附有小标题的乐章组成,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是一部游记音乐,以着重描绘景色为主。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日出。

第二乐章:瑰丽多彩的沙漠。

第三乐章:山间小路。

第四乐章:日落。

第五乐章:暴风雨。

乐队编制庞大,以绚丽多彩的音响、别致的节奏音型、独特的和声风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层次复调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种壮丽、神奇景色的音乐形象。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第一乐章:日出

E大调,6/4 拍子,小行板,三部曲式,有较长的引子和尾声。轻柔滚动着的定音鼓声象征着黎明的躁动;明亮的短笛送来了第一声鸟啼;破晓的光芒给大峡谷染上了一层金色的霞辉。英国管奏出该乐章的主题,这支深沉飘逸的旋律慢慢向其他各声部扩散,并交替重复、由弱渐强,最后,乐队全奏引出高潮: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腾时,彩光四射的辉耀,给大地带来了一片光明,大峡谷迎来了新的一天。 这是一幅描写沙漠上日出的风景画。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引子以定音鼓上轻微的滚奏开始,这种朦胧的音响描绘出了黎明前的黑暗。接着,小提琴全部用泛音随入,然后单簧管组奏着缓缓上行的音阶,为音乐带来了生机。随后三支小号间歇地加进,它唤来了短笛悦耳的鸟鸣般的声响,这是乐章主题动机的最初表露。在上述音乐的烘托下,长笛奏出了两句具有主题音乐特色的华彩旋律:

第一句:

5 . 6 3 5 - - |5 5 5 5 55 55 55 |555 555 555 2 - - |2 - - - - - |

31 56 35 23 12 67 |5 5 5 5 55 55 55 |555 555 555 5555 5555 5555 |

5 - - - - - |

它很像清晨的鸟鸣。

第二句:

3 1 5 6 3 5 |2 3 1 2 6 7 |5 - - 5 - 67234 |5 - - 5 - 43276 |

||:5 - 67234 5 - 43276 :||5 - 6 4 - 5 |3 - 4 2 - 3 |1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音乐着意描绘了朦胧的晨曦景色。经过长笛充实后,形成了由英国管奏出的完整的日出主题。第一部分中伴奏音乐保持着引子中的气氛,主题先在英国管上奏出,再由长笛重复:

5 . 6 3 5 - - |5 4 3 2 3 1 |5 - - 56 72 76 |①5 - 6 5 - 1 |

5 - - 5 54 32 |5 - - - - - |5 - - - - - |5 - - - - - |

随后主题又变奏重复,仍由英国管和长笛相继奏出:

5 - 6 4 - 5 |3 - 4 2 - 3 |5 - - 56 71 76 |①5 - 6 5 - 1 |

5 - - 5 54 32 |5 - - - - - |5 - - - - - |5 - - - - - |

这个主题在长笛和英国管不断重复演奏的同时,其形貌也不断变化,暗示出在不同的光线下大峡谷所呈现出的种种色彩与英姿。这段音乐每次出现的最后长音中,由钟琴和钢琴重复着上例①处的乐汇,好像是峡谷中传来的回声。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中间部转入G 大调,原由德国号演奏的上行音阶交由木管组和钢琴奏出,并恢复上行模进的形式,主题旋律由弦乐组担任:

3 - 1 5 - - |5 5 6 7 1 2 |3 - 1 5 - - |5 5 5 5 4 3 |

2 - - 23 45 67 |65 43 21 2 - 3 |1 - 3 2 - - |2 - - - - - |

3 34 56 71 |21 76 54 3 - 4 |2 - 3 1 - 2 |5 - - - - - |

随后这个旋律转为D 大调,以卡农的方式奏出。这段音乐忽然变得明亮而富有朝气,尤其那偶而出现的钟琴音响,更像晨曦闪烁的光芒。

再现部,音乐转入属调,主题和变奏的主题两个旋律以复调手法在高音区更明亮的出现。然后各段音乐的综合旋律又与中间部的主题形成复杂的复调关系,并转入D 大调。音乐变得非常热烈,最后停在E大调属七和弦的长音上,这时竖琴上开始出现连续地刮奏,将音乐推向高潮。而当这个主题最终发展为弦乐器优美抒情的咏唱时,仿佛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放射出万道金光,似乎那骄阳已升到天际,耀人眼目,音乐顿时变得宽广明亮。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尾声部分是整个乐章的高潮,以各部分主题的主要动机汇集成复调形式,先前两个主题在打击乐器和铜管乐器支撑下相继再现,后复调音乐的主题在乐队的全奏中出现,它异常活跃,富有欢欣的情绪。展现出一幅用明亮艳丽的色调描画出来的大峡谷风景画——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大峡谷的岩壁和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显得璀璨耀眼,熠熠生辉。最后音乐转为急板,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第二乐章:瑰丽多彩的沙漠

沙漠是寂静而神秘的,同时也是美丽迷人的。当太阳照射在嶙峋怪石和寂寂砂砾上时,明亮的光线反射到雄伟的岩壁上,大峡谷呈现出一片光怪陆离的迷人色彩,五光十色的光芒倾泻于大峡谷附近的沙地上,景色好似在一张巨大的画布上浓重地涂满了大自然本身的种种混合颜料,令人眼花缭乱。大峡谷神秘莫测,大峡谷当美不胜收……该乐章表现的就是这种意境。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以竖琴持续八度音程的拨奏和轻盈的弦乐形成的轻柔透明的织体,素描般地勾勒出一幅荒芜静谧的大峡谷的轮廓。柔和的中低音弦乐器奏出的一支类似波斯情调的旋律给大峡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仿佛看到一个探宝人进入了一片荒凉寂静却充满神秘感的宝地。然而,在这冷漠的荒谷之中却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时时弥漫着眩目的春光。一段悠扬的抒情主题表现了作曲家身临大峡谷时的丰富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并将全曲推向高潮……在低音乐器的不协和音程的神秘背景衬托下,木管乐于高音部以不协和音呼应着;弱了音的小号不时发出奇异的呼号;竖琴忽高忽低的音符此起彼伏……

《瑰丽多彩的沙漠》为e小调,3/4 拍子,非常缓慢的速度,是回旋与变奏展开相结合的混合结构形式。其中有两个主要素材和段落:一个完整地几次再现,一个变奏展开,它们相互交错出现。

音乐开始有四小节全部由G音(即音阶的第三音)构成的引子,它以三个层次展现:短笛和钟琴奏着高音区八度关系的长音;小提琴用抖弓奏着G弦的空弦音;竖琴奏着八度跳进的固定音型:

||:11 11 11 |11 11 11 :||

它那持续不断的尖锐长音,嗡嗡作响的G 弦抖弓,和那清脆的竖琴音响,给人以沙漠的空旷、单调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它那神秘的色彩和风貌。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第一段落,在小提琴与长笛一个持续长音的暗淡色彩的背景上,低音单簧管和中提琴以一个神秘的带有东方色彩的主题出现,表现出烈日下沙漠中炙热蒸腾的景象:

||:1 - 765 |4 - - |4 - - |4 - - :||

①0#4#5 6|6#4#5 6 |

432 4 - |276 654 4 |4 432 4 |4 -

而在这个主题迟缓虚幻的进行中,木管乐器和钢片琴不时以一声声尖利的不协和的和弦穿插进来,这个奇妙的旋律富有异国情调,略带有阿拉伯的风味。在由引子延续下来的衬景音乐中,又加了偶而由德国号阻塞音奏出的音响和由大管奏出切分节奏的固定和弦音群(见上例①处),使沙漠的奇景中又点缀了一笔奇幻的色彩,展现出沙漠中另一种扑朔迷离的海市蜃楼般的奇观。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第二段落只有十二小节,在原衬景音乐中,出现了两次由四度叠置的切分节奏的四个和弦,各和弦间声部的进行均构成连续三度的下行:

2 - 7 |7 5 - |3 - - |3

它的结构不拘一格,音响效果别致奇特,增强了对沙漠奇异景致的描绘。这一段落在全曲中完整地出现三次,类似回旋曲的主题,但它并没能构成完整的主题音乐,而像是一段固定不变的色彩性的间奏音乐。

第三段落,即中间部分是一支对比旋律,先由低音单簧管奏着第一段落主题动机构成的乐汇,在它的引奏下,出现了在英国管和小提琴上奏出的转入#d 小调的主题:

5 |3 . 2 17 |6 . 7 12 |3 . 2 17 |6 . 7 12 |36 63 36 |63 35 5 |

这支曲调的旋律甘美、抒情、明亮而富于歌唱性,犹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这段音乐是全曲的主旋律。

第四段落音乐是第二段落的完整再现。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第五段落由第三段落的主题变奏或变化重复构成。最后在德国号的一声阻塞音后,又再现第二段落的音乐,构成第六段落。

尾声变化再现了第五段落的结束部分,即英国管奏着一再反复的主题乐汇,低音单簧管伴以固定乐汇的伴奏音型,音乐在空旷、神奇、虚幻的气氛中由一声拨弦而结束。

第三乐章:羊肠小道

这是全曲最为著名的一章。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天真的小牧童,骑着毛驴,悠闲自得地走进大峡谷,行进在大峡谷的山径上,驴蹄的“哒哒” 声为牧童提供了不寻常的节奏背景。突然,越走越快的小毛驴滑了一下,把游客着实吓了一跳,随之单簧管形象地模仿出驴叫声,幽默的氛围令人忍俊不禁。 诙谐的曲调、逼真的模仿,勾画出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一声“驴叫”揭开了这一章的序幕。伴随着幽默的曲调,小牧童登场了。在牧童骑驴行进的背景下,圆号用两个声部交叠奏出一支宽广迷人的旋律,它象征着大自然的宏大气势和作曲家被其陶醉后的旷达心境。接着,音乐色彩发生了变化,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诗一般的风景画: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那涓涓的溪流、飞悬的瀑布、瑰丽的彩虹…… 潺潺的流水声暗示出科罗拉多河瀑布的美景。忽然,钢片琴敲出一串串扑朔迷离的清脆音符:小牧童感到困乏,已酣然入梦……

不久,一所孤零零的小屋映入眼帘,当牧童走进小屋时,可以听到八音盒发出的叮咚声:那是小牧童遨游梦幻仙境……牧童醒来,精神倍增,扬鞭登程,继续前行。此乐曲主要描写了骑着小毛驴的牧童悠闲地沿着盘山小径游览大峡谷名胜的情景。这是《大峡谷组曲》中效果最好,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个乐章。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羊肠小道》为A大调,6/8 拍子,中速的小行板,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在乐曲开始的一个引子中,一声类似驴子的长嘶,由整个乐队用一个响亮的齐奏滑音来模仿驴的嘶鸣声,接着由小提琴独奏模仿着驴子的叫声:

5 6 . |6 6 7 . |6 4 6 . |7 4 7 . |2 4 2 . |4 4 4 . |6 4 6 . |2 - - |

在上面音调之后,出现了本乐章主题的变奏:

3 |5 . 5 3 |5 . 5 3 |5 1 6 . |653 165 |2 . 2 |

这段乐曲的引子,由小提琴演奏的华彩乐段构成,犹如峡谷中不断传来的阵阵驴叫回声,经久不息。描述了上路前驴子不安分的欢叫声。紧接着,进入乐章主体。

乐曲的第一部分转为小快板,共分两个段落。第一段落由双簧管奏着这样一段主题音乐: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505 505 |505 671 |505 505 |505 671 |

505 671 |505 671 |567 123 |532 177 |6

并伴以用椰壳①的相互叩击及弦乐组的拨弦,模仿着驴蹄踏在石路上的音响效果;小号轻轻地奏着低音区的主长音,它们有机地叠置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旅游者骑驴行进的悠闲神情。第二段落音乐忽然变得急促,由双簧管和低音单簧管相继奏出模进的乐句,它似乎在描写驴子下山坡时踉跄的步伐:

161 646 |424 272 |757 535 |313 161 |,乐句紧接几声驴子不安的嘶叫音乐,构成段落的后半段。

以上两个段落概述为:在打击乐器模仿驴蹄声的节奏中,双簧管断断续续地奏出,像一支带有爵士味的诙谐曲调。驴蹄声在一个渐快之后忽然消失,化作低音单簧管上的一个下行音型。而当驴子那怪诞的嘶鸣声重又响起时,在驴蹄声和诙谐曲调之上,飘荡着独奏法国号奏出的一支宽广的牧童曲调。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乐章的中间部分出现了旅游者的主题,具有梦幻般的宁静,它以钢片琴上清泉般的音响为基础,是乐章中的重要部分,它刻画了旅游者的精神面貌。音乐转为2/2 拍子,主题在不同的乐器上反复三次,每次背景音乐有所变化,形成别致的带再现的变奏曲式结构。其第一段落运用了第一部分第一段落的音乐作背景音乐,只是吹奏主长音的小号改为演奏主题:

3 |5 - - - |5 - - 3 |5 - - - |5 - - 3 |5 1 6 - |6 5 316 |

2 - - - |2 - - 3 |5 - - - |5 - - 3 |2 - - - |2 - - 3 |

5 - - - |5 3 216 |1 - - - |1 - - 3 |5 - - - |5 - - 3 |

5 - - - |5 - - 3 |5 1 6 - |6 5 316 |1 - - - |1 - -

这个富有歌唱性、悠长抒情的旋律,与第一部分第一段落的主题构成复调关系,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旅游者在这美丽壮观的大自然中骑驴神游的神情。随后再现了第一部分的第二段落,似乎驴子的惊跑打断了旅游者的神往与冥想。在驴子的嘶叫声中进入了中间部分的第二段落。这一段落改变了背景音乐,由另外四种因素构成:短笛和长笛在高音区奏着一小节为一组的固定不变的节奏音型:

676 0 |343 0 676 0 |343 0

单簧管和大提琴奏着以三小节为一组的固定不变的乐汇:

34 34 56 56 |71 71 76 76 |56 56 54 54 |

钢片琴和其他弦乐奏着固定不变的切分节奏的和弦:

6 - 3 |3 6 - 3 |3 6 - 3 |3

小号和倍大提琴轻轻地奏着主、属的长音。音乐变得柔和、丰满,提示着旅游者进入了峡谷的另一种景色之中,似乎是阵阵树叶作响的茂密森林,驴蹄踏在黑黝黝的沃土小道上。旅游者的主题在这个背景中由长号悠然地奏出。第三段落又转回第一段落的背景音乐中,主题改由全部木管乐和弦乐奏出。主题结束后,出现了非常热烈的片断,它由第一部分中第二段落的音乐变化发展而成:几种音乐素材叠置在一起,由乐队全奏进行变奏与展开,速度转快,节奏激进,似乎驴子也欢跑起来。在驴子的一声长叫中,音乐忽然停顿,出现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幽静的插部。

插部的音乐为A大调,6/8 拍子,活泼,快速,单二部曲式结构,由钢片琴独奏: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5 5 5 . |5 . 672 |1 1 1 . |1 . 234 |

1563 1463|2574 2614 |3615 3615 |2614 5247 |

6 5 3 1|3 2 7 5 | 656 531 | 323 275 |

315 151 |416 627 | 315 151 | 416 627 |

它结构简单,第二段落为第一段落的变化重复,然后有一结尾段落。插部音乐清晰悦耳、安宁幽静,与前后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守林小屋中传出的琴音?仰或是牧童的奏乐?总之它仿佛吸引着旅游者在伫立静听。

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开始有短短的间奏音乐,主题变化再现后,转为急板,用管弦乐队全奏,造成更加热烈欢腾的场面,好似驴儿又在欢快地奔跑。其放荡不羁的奔驰,是游客驱驴在山径上疾跑的写照。最后在几声驴儿的长鸣中结束。

第四乐章:日落

圆号奏出的空谷回声般的音响描绘出一幅大峡谷寂静黄昏的景象:落日的余辉给大峡谷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盛装;小提琴、钟琴奏出的烁烁发光的音符展示出大峡谷在夕阳照射下所呈现出的迷人色彩;从那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之上,不时传来几声鸟兽的鸣叫……夕阳西下,暮色渐浓。大峡谷终于送走了最后一抹晚霞;那些梦幻般的迷离光彩渐渐融入了浓重的夜色之中:黑暗降临在大峡谷,掩去了它那万千奇观……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日落》为D大调,4/4 拍子,其结构是由主题多次变化减缩重复形成,不同于一般变奏曲,主题变化再现时,一次比一次减短,最后只有主题第一小节的闪现。乐曲从头至尾连续展开,一气呵成。仿佛一道夜晚的阴影在金黄色的天际掠过。黄昏时分的平和与幽暗慢慢地降临到峡谷上。而当夜幕将峡谷笼罩在它黑暗的斗篷中时,远处传来了几声野兽凄厉的叫声。整个乐章呈现安宁、温和,富有浓厚的抒情性。

乐曲开始有八小节的引子,由四支德国号先后以很强和很弱的对比音响回声似地奏起了一个狼嗥般的旋律,暗示出夜晚即将来临:

||:5067 176 543 5 |5 5 - 50 :||: 6062 5 - 5 |5 5 - 50 :||

它仿佛是表现那从峡谷深处传来的几声野兽的吼叫。德国号的阻塞音,则像是空谷的回声。

主题部分速度缓慢,有两小节的前奏:

1523 1523 1523 1523 | 1523 1523 1523 1523 |

在长笛与钢片琴流水般清晰流动舒畅而柔和的音响中,细分成五个声部的小提琴以泛音奏起了一个平静而带有落日的感伤情调的旋律。这个旋律在双簧管、木管乐器与弦乐器组、德国号与大提琴的重复演奏中不断发展,同时也不断变换色彩,时而满怀柔情,时而又如落日在天空中布满红霞一般,显得壮丽辉煌。单簧管和德国号轻轻地奏着和弦长音,低音弦乐用拨弦加强每小节的第一拍。它造成一种异常宁静、和平的气氛,成为主题呈示中的背景音乐,也是整个乐章的基本伴奏织体。主题由钟琴及第二小提琴用泛音奏出: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07 16 75 63 | 2 - - - |03 42 31 27 |6

圆号 |50625 - - | 圆号 |50625 - - |

05 43 21 23 |03 21 76 71 |01 76 54 56 |3 - 2 - |

并由竖琴和小提琴的一个声部用泛音重复,另外两个小提琴声部,则用与主题构成上方和下方四度关系叠置的副旋律,用泛音演奏,造成一种奇妙的闪烁感觉。在主题的长音中,用德国号的阻塞音轻轻地吹出两句野兽的吼叫,使主题段落与引子音乐相呼应。继之又加入长笛和双簧管,奏出主题的第二乐句:

3 - 2 - |61 64 6 71 |1 2 2 - |35 31 3 45 |5 6 7 |7 - - - |

这时流动的伴奏音型由单簧管组演奏,德国号与大管用缓缓的节奏吹出先上行再下行的半音阶副旋律,使音乐变得丰满。接着是主题的多次变化再现:其中第一、二次变化再现均以改变伴奏织体为其主要特征;第三次变化再现,则采用了复调的手法,这一段音乐在创作手法上丰富多彩。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最后,低音弦乐奏着长音;小提琴、长笛和竖琴交替地重复着这一单调的旋律:

5062 5 - - |5 - - - | 5062 5 - - | ① 5 - - - |

1 5 6 3 |1 5 6 3 |1 5 6 3 | 1 5 6 3 |

2 - - - | 2 - - - | 2 - - - | 2 - - - |

它的节奏转缓,似乎日落后,晚霞晖映的彩色也渐渐转暗,在竖琴清脆泛音伴奏下出现一声野兽吼叫和它的回声,最后在上例①处响出一声导音上的钟鸣,它的余音在昏暗的空中缭绕回转,夜幕伴随着竖琴上的“晚祷钟声”而降临。最后,又传来了轻微的兽鸣声,于是,音乐静悄悄地消逝在远方。

第五乐章:暴风雨

大峡谷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显得格外宁静安详。第三乐章中那段宽广迷人的旋律再次响起,忽然,弦乐组出现了不安的音型,它们“前推后拥”,一句紧似一句:好像天空中突然飞来一片乌云,它奔腾翻卷,并迅速向四面蔓延,顷刻间,盖满了天空:阴云密布,大雨将临。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突然,响起一声由铜管乐发出的尖锐刺耳的短促叫声和钢琴在高音区明亮清脆的刮奏,好似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勾勒出峡谷岩壁的轮廓,震耳欲聋的雷声不绝于耳。这时,龙吟虎啸的山风由远及近,呼啸着冲进大峡谷。霎那间,狂风挟着暴雨,犹如一头怪兽,摇头摆尾、喷云吐雾,向着大峡谷席卷而来,豆大的雨点终于落进了大峡谷。暴风骤雨铺天盖地,具有压倒一切的威势。大雨滂沱,一片迷茫……大峡谷在暴风雨中显得十分壮观。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一声惊雷在头顶炸响,随后滚滚远去。终于,风住雨停,云开雾散,一道霞光射进了大峡谷。经过暴风雨洗礼后的大峡谷,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壮美妖娆。雨过天晴,大峡谷又在月光中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英姿,作者用田园诗般的旋律描绘出这一情景。

《暴风雨》为E大调,4/4 拍子,较自由的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由前面乐章中的几个主要主题与此段落的主题相穿插,组成了像是整个乐曲的缩影或大峡谷的全景鸟瞰。

该乐章音乐以小提琴在高音区对第三乐章中的牧童曲调的回顾作为开始,在A 大调上奏出了音色清秀、节奏紧缩了的旅游者的主题:

①3 |5 - - 3 |5 - - 3 |5 ② 1 6 - |6 5 316 |

③2 - - 3 |5 - - 3 |2 - - 3 |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其和弦的配置很有特色:在①处运用了传统的三和弦,而②处是一连串的七和弦,在③处又将两个正常和弦之间加了半音关系的经过和弦,构成和弦的平滑流动,使主题在清新悦耳的平稳表白中,略带有不安的气氛。这里描绘的是寂静夜空的虚幻景象。随即,音乐中又引入了以转为C 大调的第一乐章中间部宽广的主题乐思,进一步表现出夜色之美,但在节奏上予以压缩:

3 . 1 5 556 712 |3 . 1 5 555 543 |5 - #5 - |

接着是建立在E 大调上的本段落的主题,完全由弦乐奏出:

53 32 21 17 |76 66 54 43 |32 21 17 76 |55 54 43 32 |

21 11 11 17 |76 67 65 54 |43 32 5 - |

它以向上大跳后再下行模进为特点,使流畅的旋律又带有激动的情绪,然后紧接由单簧管奏出变化了的第一乐章主题:

5.6 3 5 . |543 231 5567276 |5.6 5.1 5 5432 |5 - - - |

随后本段主题移高八度在木管和弦乐上变化重复,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又构成复调形式再现。最后音乐只剩大提琴孤独地奏着下面的旋律:

5 5.3 5 5.3 |5 - 3 - |3.6 5 - - |3.6 5 - - |3 - 6 - |5 - - - |

6 - 5 - |6 5 6 5 |6 5 6 5 |

它伴随着定音鼓的隆隆之声,像是暴风雨前传来的滚滚雷鸣。随后,弦乐器组以一个不安稳的下行音型暗示出一场大暴雨即将来临。大提琴伴随着锣声低声吟唱着,这是大暴雨前不祥的短暂沉寂。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中间部转为C大调、2/2 拍子、中快速度。随着小提琴高音区的一连串尖利的滑奏,一场暴雨终于来临。顿时,钢琴飓风般的刮奏、管乐器气势磅礴的咆哮、定音鼓和钹模拟出的电闪雷鸣,伴随着弦乐器雨幕般的不协和音响,交相发作。这部分异常长大,是描写暴风雨的主要部分,整段音乐基本是由一群群的节奏音型和某些音响效果组成,充分发挥了各种乐器性能和独特的演奏方法,因此调性并不太明确,但逼真地描述了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或细雨濛濛的景色。这部分中有一主要用铜管乐演奏的执拗动机,不时变化再现贯穿其中:

2.#4 4 - - |4 - - - |4 - - - |4 - - - |

在它的结尾部分最后只留下小提琴用抖弓演奏的下行半音阶:

2 - #1 - |1 - 7 - |#6 - 6 - |#5 - 5 - |#4 - - - |4 - - - |

3 - - - |#2 - - - |

似乎雷电暴雨已过,只有渐渐转小的雨声,但偶而又出现一次闪电,最后天终于转晴。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第三部分音乐在大地一片寂静之后,突然像山洪暴发一样,由乐队全奏出急速的以执拗动机为素材的变奏发展:

5.7 7.2 2.4 3.#5 |5.7 7.2 2.4 3.#5 |5.7 7.2 2.4 3.#5 |5 - - - |

弦乐紧接着转为长颤音,木管乐转为固定的切分节奏音型:

3 #2 3 2 32 |23 2 3 2 3 |#2 3 2 3 2 |

在上列音乐的伴奏下,由铜管乐在E大调上奏出旅游者的主题和随之而来的第一部分的主题再现,两者构成复调关系,它们经过变化重复、执拗的动机再次出现,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又构成复调关系,似乎旅游者在观赏雨后峡谷中的山洪急流和小溪的潺潺流水,最后在描写驴子欢跑的乐汇中结束。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铜管乐器以第三乐章的牧童曲调颂歌般地唱出了作曲家对大峡谷无限崇敬的情怀。

《大峡谷组曲》恰似五幅绚丽多姿的音画,又如五首凝练洒脱的音诗

总的来说,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作者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乐曲本身的“美国气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