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濱: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中國高教研究》聚交|寧濱: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中國高教研究》聚交|寧濱: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中國高教研究》聚交|寧濱: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中國高教研究》聚交|寧濱: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斷向前推進的大環境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基礎,也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需要以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為基礎,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為核心,以完善人才發展支撐體系為關鍵,以加強教師榮譽體系和文化建設為保障,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改革;教師管理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2018年初,中央相繼出臺《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專門面向人才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出臺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立足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後的人才工作和教師工作作出了頂層設計、指明瞭前進方向,飽含了黨中央對人民教師的殷殷期望和深切關懷。

一、當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問題

“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和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教育高質量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來支撐,如何用更多的投入、更好的制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教師隊伍中來,並且能夠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讓人才安心當好教師、用心教好學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這是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新任務。

從實際工作來看,當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教師素質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教師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不足,個別教師違反師德現象時有發生,雖屬極少數卻嚴重損害了教師的師道尊嚴,影響了教師形象;教師隊伍結構仍不盡合理,服務創新型國家和“雙一流”建設的學科領軍人才、青年學術英才和創新團隊依然緊缺;高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尚需進一步深化,教師聘用、考核、評價、管理、發展、激勵、退出等體制機制與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還有差距,還需做好頂層設計、深入推進,健全“引才薦才、識才辨才、育才用才、愛才敬才、惜才留才”的制度環境;教師的地位和待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突出教師主體地位、保障教師職業尊嚴、榮譽與合法權益的制度文化建設還有待完善。

二、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第一資源。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深入推進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以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創造性,建設一支師德高尚、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人才隊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國情、社情、校情,不斷改革探索。

(一)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是基礎

前文所述兩個文件都將“突出師德”作為基本原則,把教書育人作為教育人才評價的核心內容。高校要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準確對標新時代新要求,完善“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1.堅持價值導向、正面引領。教師是大學生知識增長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職責不單是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高校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有”“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標準,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全心全意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2.加強師德培訓體系建設。加強師德培訓、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關鍵手段。高校要完善師德教育培訓方案,豐富教育渠道和方式,改進師德教育實效,逐步構建分層、分類、分級的培訓體系,把引導教師形成高尚師德和良好師風貫穿培養培訓全方位全過程。近年來,北京交通大學堅持通過多種方式將師德教育融入教師入職培訓、教學能力培訓、社會服務和實踐鍛鍊,如依託教師發展中心面向全校青年教師開展師德師風課程培訓,通過開展講座、工作坊等活動提升師德素養,2017年有千餘人次參加活動。

3.完善師德考核和懲戒機制。健全明確、執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師德師風的現實基礎。高校要嚴把教師選聘入口關,將思政和師德考察工作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作為教師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的首要標準,加強考察監督,實施“一票否決”;要修訂完善高校教師行為規範,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北京交通大學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制定實施《擬聘師資思想政治表現考察辦法(試行)》,實施全面的政治品行考察,把好人才引進、師資補充入口關,並在各類人才計劃、評獎推優中堅持校院兩級負責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運用多種方式全面考察候選人的政治標準、師德師風;制定完善《師德一票否決實施意見》《學術不端行為人事處理實施細則》《教職工處分條例》等,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嚴肅處理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行為。

4.加強黨對教師思政工作的領導。長期以來,相對於大學生思政工作,高校教師思政工作較多存在統籌機制缺乏、工作力量不足、教育效果針對性實效性不夠等情況。為此,高校要加強黨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師德師風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以設立黨委教師工作部為契機,加強黨政部門間統籌協調,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學院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著力推動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完善選拔、培養、激勵機制,形成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工作力量。北京交通大學健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機構,凝聚黨政合力,打造了青年教師暑期學校工作品牌,實現全校近千名青年教師理論教育社會實踐全覆蓋;堅持每月兩次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研討;成立了黨委教師工作部,推出思想政治育人“十大工程”;推進思政黨務工作隊伍“雙線晉升”,在輔導員系列單設標準並實施多年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思政工作和黨務工作隊伍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管理辦法(試行)》,專門設置“思政和黨務工作類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系列,專門設置學科評審組,落實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

(二)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核心

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突破口。堅持完善用人機制,建立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推進人才隊伍分系列發展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深化多元動態的薪酬改革,才能不斷激發高校人才隊伍活力。

1.完善人力資源規劃與用人制度體系。高校要根據國家實行高等學校人員總量管理的趨勢,結合發展目標、定位及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校情的人力資源總體規劃,明確人才隊伍的規模與結構,對晉升和發展通道進行合理規劃,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用人制度體系,探索專業技術人員跨學院聯合聘任機制;完善結合崗位職責和任務的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標準;完善不同系列、不同類型職位體現工作水平、業績貢獻的晉升晉級評價標準體系。

北京交通大學堅持黨管人才,完善黨政齊抓共管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

近年來學校有序推進“六大用人機制”改革,包括基於“貢獻率”的崗位資源配置機制、國際化人才選聘與管理機制、科學合理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基於合同管理的人才流轉退出機制和人才權益保障機制,構建了基於崗位管理的“設崗聘任、晉升晉級、考核評價、分配激勵、流轉退出”五位一體的制度體系。並以學校的“十三五”規劃為依據,結合“雙一流”建設思路,全面核算師資隊伍崗位資源總量,統籌考慮學科建設發展需要,做好“十三五”期間崗位規劃。

2.推進教師隊伍分系列發展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推進教師分類管理、分系列發展等做法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規律。高校要依據學校、學科發展目標和“雙一流”建設要求,優化教師崗位設置、管理、評價體系,對於不同崗位的教師提供不同職業發展平臺和晉升渠道,鼓勵教師個性化發展。以學術質量和科技創新為導向,完善高校教師破格晉升、直聘、高聘機制,為優秀青年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製度保障。探索教研系列準聘、長聘管理機制,完善教學系列評價機制,完善專職研究隊伍建設管理機制,鼓勵院系根據行業特色、學科特點和團隊建設的需要,設置“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社會服務”等類型崗位。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所有教師都要承擔教育教學工作;完善科研評價導向,堅持服務國家需求和注重實際貢獻;尊重學科差異、崗位差異,尊重教師成長髮展規律,注重分類考核評價,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教師評價重在同行認可和社會效益;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序,完善“代表性成果”評審制度,加強評審監督。

北京交通大學堅持全面考核和突出重點相結合,持續推進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突出教育教學工作實績,轉變“重科研、輕教學”的觀念和做法,從“達標性要求”“鼓勵性措施”“高壓紅線”三個方面加強政策引導;堅持“尊重規律、分類評價”,完善分類考核評價,制定教學為主的教師評聘辦法,分學科制定教師晉升、考核評價標準;堅持“服務國家需求、注重實績貢獻”,完善科研評價導向,一方面鼓勵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瞄準國際前沿,產出一流創新成果,一方面引導和鼓勵發揮行業特色和優勢,解決交通領域重大現實問題;堅持“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正常晉升制度之外,完善不受資格、資歷限制的破格晉升制度、直聘制度和高聘制度;在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注重成果產出”的同時,淡化數量、提升質量,突出“代表性成果”。2017年學校入選教育部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

3.制定多元動態的薪酬體系。在國家政策指導及總量調控的基礎上,構建既確保“績效”又兼顧“公平”的績效工資制度,有助於實現高校人才隊伍的相對穩定及合理流動。高校應建立體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適應多元化用人模式,構建以崗位績效工資為主體,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並存的收入分配體系;探索教學科研系列,實施長聘人員年薪制;教學系列實施崗位績效制度,通過提高績效引導教師對人才培養的投入,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研究系列試行保障基本、人力成本核算和補償機制;探索依託團隊的項目工資制度。實現人力資本投入在學校預算所佔比重製度化,建立規範化的薪酬調整機制,給予教師相對穩定的預期。

北京交通大學在教師薪酬方式多樣化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特別是在制定高層次人才薪酬方案時,綜合考慮市場環境、行業特點、人才需求等方面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協議薪酬體系。

(三)完善人才發展支撐體系是關鍵

1.堅持“人才強校”戰略。高校要結合“雙一流”建設,充分發揮現有人才計劃的集聚效應,對接國家、上級部門、地方各類人才計劃,育引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英才,著力打造創新團隊。加強高端智庫建設,依託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匯聚培養一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名師。在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要突出教書育人,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北京交通大學圍繞“雙一流”建設,完善人才育引支持體系,出臺了“卓越百人計劃”“青年英才培育計劃”“海外學者短期聘任計劃”“師資補充管理辦法”等優秀人才育引政策,並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2.完善校領導聯繫人才制度。校院兩級要加強協同、形成合力,校院兩級領導帶頭尊重人才、關心人才、助力人才成長,努力營造廣納賢才、真心育才、主動薦才、大膽用才、寬容待才、溫馨留才的環境。北京交通大學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堅持每位校領導聯繫5~6位高層次優秀人才,與他們面對面問政問策、交流思想,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優秀人才團結和凝聚到學校的各項事業中來。

3.著力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提升教學學術發展能力,積極搭建教師發展平臺,加強院系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加強學校內部多部門協同,組織研修活動,建立完善傳幫帶機制,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創造更多現場鍛鍊、行業掛職、出國研修等機會,為優秀青年人才儘快成長打造良好的平臺。北京交通大學提出“開眼界、接地氣、強後勁”的培養要求,鼓勵中青年教師豐富出國研修和實踐經歷,開闊國際視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深入瞭解國家、行業需求,追蹤學科前沿、提升原始創新和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

(四)加強教師榮譽體系和文化建設是保障

1.注重正向激勵。建立健全高校教師榮譽體系,加大對優秀教師和先進典型的表彰宣傳力度,在全校、全社會範圍內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認可、鼓勵、支持廣大教師潛心育人、靜心科研。一方面要做好優秀教師、團隊的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師各類評價選拔等關鍵環節體現和強化師德師風要求,在同等條件下,師德表現突出的給予優先考慮。

2.保障教師權利權益。堅持體現以人為本,突出教師主體地位,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民主權利。落實學校章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師在學校辦學治校中的作用。

3.發揮校園文化引領作用。

充分發揮大學文化的凝聚引領作用,完善以大學精神、校訓等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宣傳體系,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營造健康向上、幹事創業、潛心育人、包容和諧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北京交通大學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揚以“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嚴謹治學、知行合一,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為核心的交大精神,傳承“知行”校訓,營造崇尚學術的校園文化氛圍,使交大精神和校訓深入人心、薪火相傳。實施“文化品牌創建工程”,鼓勵開展反映交大歷史和發展題材的文化創作,打造一系列具有交大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強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榮譽感,不斷提升學校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嚴謹治學、知行合一

為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

北京交大一直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