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姦案中的嫌疑犯做無罪辯護”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真知的故事,又是一部不太易讀的作品。它是孩子的童話,大人的教科書。

“為強姦案中的嫌疑犯做無罪辯護”

譯林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長篇小說作品。小說於1960年發表,當年即獲得普利策獎,至今被翻譯成40餘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真知的故事

《殺死一隻知更鳥》以小女孩斯庫特·芬奇的視角展開敘述。身為律師的父親阿迪克斯在一起強姦案中,主動要求為黑人嫌疑犯湯姆澄清真相,做無罪辯護。

在父親的諄諄誘導下,芬奇家的孩子們經歷了哪些思想上的深刻成長呢?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20世紀60年代,正值美國民權運動興盛、黑人種族平等意識覺醒的重要時期。在這段時間之內出版的《殺死一隻知更鳥》,被賦予了濃厚的現實意義。

作者別有用心地選擇以小女孩斯庫特的角度講述故事。童年時期處於認知世界的朦朧階段,讀者會理所當然地將人物形象臉譜化,以非黑即白的觀點評價人物。

但是,作者筆下的人物立體而個性迥異,既有離奇古怪,又有柔軟善良,在多重性格的影響下,演繹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孩子們心目中的他“生吃松鼠和貓、臉上有鋸齒狀疤痕、牙齒又黃又爛、一天到晚都在流口水”,甚至把他的故事編得神乎其神。

然而,事實上,阿瑟·拉德利先生只是深居簡出,卻能在對面房屋不慎失火的寒冷早晨,給圍觀的孩子披上毛毯;還會在緊要關頭,挽救孩子們的生命。

孩子們堅持認為杜博斯太太“是個惡毒的老太婆”,還常常用傑姆掐斷她院中的山茶花、父親為黑人打官司等話題來折磨傑姆。

然而,杜博斯太太臨死前堅持要戒掉嗎啡,希望自己“乾乾淨淨地離開這個世界,不虧欠任何人,也不依賴任何東西”。

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

在父親的影響下,“假小子”斯庫特不光勇敢聰慧,內心也柔軟而敏感,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對世界的認知比同齡人更加成熟、深刻,甚至更早地理解了平等的意義。

當案件審理結束後,傑姆和斯庫特爭論起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時,大四歲的傑姆認為家族和家族之間存在必然的高低之分,而黑人正處在鄙視鏈最底層。此時斯庫特卻這樣回答:

傑姆,你說的不對,我認為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那就是——人。

良知不可缺位

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地唱歌,所以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

阿迪克斯與尤厄爾家族在法庭上的抗辯,是全書衝突最為激烈,也是最為精彩的部分,曾於1962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並獲三項奧斯卡獎。

“為強姦案中的嫌疑犯做無罪辯護”

湯姆是全鎮居民最瞧不起的黑人,左手自幼傷殘,卻被指控向少女施暴。

阿迪克斯明知在這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的地方,無法以一己之力抗辯成功,卻還是堅持在法庭上慷慨陳詞,直指陪審團、控方證人對黑人無恥的預判,每一句都深深打在人們的心尖上。

控方的證人在諸位先生面前,在整個法庭面前,表現出一種目空一切的自信,自信她們的證詞不會受到質疑,自信諸位先生會和他們持有同樣的假設——那是一種無恥的假設,認為所有黑人都撒謊,所有黑人在本質上都不道德,所有黑人在白人婦女面前都不規矩,這個假設和他們的精神品質息息相關。

無辜的知更鳥不應該以存在為理由受到譴責,生靈之間的平等,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平等,應是人類為維護共同利益而堅守的良知準則。

與單純的孩子們相比,法庭上的證人們就像冰冷自私的法律機器,毫無憐憫之心。

傑斐遜所說的“生而平等”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醜惡固然存在,但如果沒有人呼喚良心堅持正義,打破這個沉默的“鐵屋子”,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人性薄涼,不是嗎?

難怪阿迪克斯走出法庭的那一刻,所有的黑人都紛紛起身肅立,成為這個故事裡最動人的場景。這位戰士值得被尊敬。

“為強姦案中的嫌疑犯做無罪辯護”

法律意味著妥協,正義卻是一種教養

在法庭上,阿迪克斯踐行了良知和正義。儘管法庭上的失敗讓孩子們大失所望,卻成為了他們理解生活的重要一課。

小說深刻地探討了道德和法律之間微妙的關係。法律是一種量化標準,一種以邏輯辨明事理、以相互妥協維護社會關係的工具。

但作為普世價值的道德,在人們捫心自問的時候,常常顯得乏善可陳,在法庭上遠遜色於滔滔雄辯,從而讓情緒控制了理智,甚至忽略了本應該成為共識的良知。

“為強姦案中的嫌疑犯做無罪辯護”

我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並不堅信我們的法庭和我們的陪審制度完美無缺、公正無私——它們對我來說,不是理想,而是活生生的工作狀態。

他的循循善誘讓孩子們知道,能看到陰影,是因為有足夠的光亮。這個世界儘管發生了那麼多奇怪的事情,但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要選擇信任,要選擇與人為善,要深切地理解他的痛苦和幸福。

只有這樣,才能理解“殺人償命”不一定是正義,而贈人玫瑰,卻飽含了上天的悲憫。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部不太易讀的作品。初讀作品時,會發現作者模仿兒童的口吻,塑造了兒童、大人、模仿大人的兒童(斯庫特)三類形象。

讀者在閱讀時,需從兒童片段化、跳躍式的思維中抽出核心內容,還原現實世界中的各類人物。

所以,合上書本之前,請再讀一遍。精心安排的首尾呼應,絕妙的情景代入,孩子的純真,父親的善良,人類對良知和道德的反思,全都藏在這個精巧的故事裡。

這個不夠美好的世界,依然需要充滿正義的人們來悉心呵護。

“為強姦案中的嫌疑犯做無罪辯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