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不知不覺,建造師考輔市場已經走過12個年頭,從2004年建造師第一次評審到2005年3月份、6月份兩次考試,建造師這個項目開啟了建築培訓市場快速發展的新篇章。如果說1992年“八大員”項目是開啟建築培訓行業開始火爆發展的第一春,則2004年稱得上是建築培訓的第二春。

有春天就有後續的秋天,乃至冬天。2007年12月20號的國務院83號文基本終結了建築培訓行業老人們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證書清理及規範的大幕徐徐拉開後,克強政府的意志儘管屢次受到包括住建系統等部門、協會等守舊勢力的回潮,但正像今天看到的,崗位證書的強制性大大削弱,證書的證明方式及其證明效力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建造師項目對建築培訓行業來講幾乎是根救命稻草,當對行業外的人提起建築培訓行業時,你會驚奇地發現十之二三能給你提到“建造師”這樣的詞語。考生人數也是節節攀升,多方人馬都將建造師證書視為職業生涯提升的標誌或者是掛靠後掙筆小錢的穩定手段,甚至連建設銀行裡那些直接倒騰錢的項目貸款人員也加入到了考建造師證書的行列。但是,冬天還是來了,

建築培訓行業到2017年11月份的今天,一二建考生人數經歷了高峰期的500餘萬,逐步回落到不足300萬(中國建設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6),2017年一二建考生樂觀估計也不會超過250萬人。考生人數的下降直接到來的就是參培人數的下降,按照我們對建造師參培率(參加各類培訓學習人數/考生人數)的估算,這幾年應該穩定在25%左右;但隨著考生群體年輕化、知識化,參培率整體上呈下降趨勢(圖1)。

單位:萬人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圖1:近10年建造師實考人數變化趨勢

(數據來自魯班培訓調查)

當前,建築培訓機構普遍感到市場“不好做”,市場怎麼了?為何不好做?如果我們的認知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則“不好做”的將不僅僅是市場,還有機構本身。我們嘗試用產業分析方法來看看當前的建築培訓市場到底怎麼了。

先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產業環境(政治、經濟、社會、技術)。

政府層面來講有兩類政策衝擊了傳統的建築培訓市場,一類是國務院簡政放權背景下出臺的證書新政,另一類是住建系統響應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出臺的資質新政。國家的證書新政簡單講就是弱化證書的證明效力,淡化證書的政府背書,將背書主體轉移給社會。很多人對證書新政的精神吃不透,明白我這三個判斷就行了。總體來講不是證書不行了,而是證書的內涵(效力)和外延(適用性)發生了質的變化。住建系統在企業及其從業者個人資質管理上這幾年是走了彎路的。

2007年的“八大員”在國務院命令調整後,儘管表面上全系統改變了住建部統一號令天下的局面,但一直到2012年,無論是中字頭的行業協會還是省市的行業協會、住建廳局,都還在或明或暗地大力推進崗位證書,甚至像四川等省份還強化了崗位證書官方色彩。而企業資質在2014年到2015年也被人為地拔高,大有風雨欲來的陣勢。這些悖潮流而動的行為不僅沒有為建築培訓行業帶來命運的轉折,反而誤導了行業內的主體,大家共同浪費了近10年的時光,耽誤的時機更是無法精確計量了。此為大憾,每念及此,我都感慨不已,人生沒有幾個像樣的十年,十年時光對一個處於高速發展的行業來講也是至關重要的,錯過的或許不是一星半點兒。但好的是,住建系統現在終於艱難地扭轉了政策方向,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企業資質門檻的降低意味著持證人數基數下調,再加上清理掛靠措施並舉,2014年以來一二建考生人數整體上以每年20%的速度下降(中國建設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6)(圖2)。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圖2:建築培訓發展重要節點圖

經濟層面上,國民經濟救命稻草“三駕馬車”之一的基礎投資額大幅飆升,大量資金持續不斷地進入房地產行業,大量在建和新建的民用建築製造了建築行業欣欣向榮的假象。當高層一句“房子是用來住的”給這個行業打了清醒劑後,人們忽然發現,過去被人為雲遮霧繞的住宅市場飽和了,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一方面房價高企普通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只有少數部門的人很清楚空置房數量到了同樣會導致市場崩潰的邊緣。不管怎麼說,住宅建築冷了下來,支撐建築行業半壁江山的市場已經慘不忍睹,建築市場需求端的結構性變化早已發生。建造師考生人數自開考以來一直佔比50%以上(中國建設教育發展報告,2016),對應的參培人數也高達70%左右(魯班培訓內部數據,2017),住宅建築市場遇冷直接導致建築實務考生人數及參培人數大幅度下降,過去支撐實務培訓市場的機電、市政、公路中只有市政考生人數有較大提升,大規模公路建設和高鐵建設並沒有傳導到建造師考生市場,這反映出中國當前的建築市場接包方的集中度或者說是壟斷程度還是很高,分包方的資質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分包方沒有對應資質照樣可以從總包手上攬到工程。走向市場真正繁榮的市場公平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社會層面上,給建築培訓行業帶來直接影響的就是考生年輕化和消費方式的變化。培訓機構這幾年會發現考生變年輕了,2007年魯班培訓抽樣統計的考生平均年齡分別為28歲(二建)、32歲(一建),現在基本降到了24歲(二建)、26歲(一建)(圖3)。

這個平均年齡就是告訴大家,這些考生基本上是大學生,他們從大學校門出來後就沒有耽誤時間,踩著點兒報考二建一建。這個年齡段參加考試對培訓機構來講意味著什麼?可以說考二建幾乎不用怎麼參加培訓,一建高端班對他們也是沒有多大吸引力,上網找找免費或盜版的網課,自己看看書、刷刷題,就可以進考場了。如果幾年不行,沒問題,只要人還年輕,考試機會有的是。甚至說考試那天早上懶床了,睡過頭了也沒事,放棄考試便是。於是,我們會發現這幾年考場空置很高,缺考率大概在30%以上。年輕考生對待建造師考試的隨心所欲還表現在消費方式的變化上,這對建築培訓機構及講師帶來的衝擊同樣不可小覷。在建築培訓行業逐步發展到供應比較充分的地步後,課程功能性在消費決策上的影響力在降低,感性在提升。過去傳統上認為的好機構及好講師的拿手好戲被“感性”這個爆發性的強需求搞得狼狽不堪。有理不如有趣,課好不如人好,學好不如心情好,考好不如今天玩得好,我不好了什麼都不會好,我要好了什麼都好說。

單位:歲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圖3:建造師考生年齡變化趨勢

(數據來自魯班培訓抽樣調查)

最後說說技術因素。這是制約當前建築培訓發展的致命之處。

毫無疑問,線下面授的高成本已經被眾多培訓機構及其內訓企業知悉,線上課程的類別、時數及學習的靈活性等已經被考生廣泛認可,將來的培訓就是以線上為主導以線下為輔助的局面。趨勢相對容易認得清楚,但不同主體對關鍵細節把握卻差之千里。精講視頻不等於網課,

網課不是線上課程的全部,在線學習不單單是聽課,講師網授不只是講授及直播。網絡教育無論是從理念上還是技術上都已經進化到大數據及智能化的4.0時代了,而建築培訓行業的講師和機構都還停留在以講授為主互動為輔的2.0時代。我一直認為建築行業的粗放式生產風格嚴重汙染了需要精耕細作的培訓領域,全行業基本上都是蠻幹,對技術進步對行業帶來的影響要麼知之甚少,要麼無動於衷,要麼束手無策。這與其他培訓行業在大數據及智能化學習上風風火火的發展勢頭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最近看到不少培訓機構在招商活動中大力推廣OEM(代加工)網絡精講課程,無論是客戶選擇還是技術適應,這種模式其實早已被主流市場拋棄,但建築培訓行業還在當著新鮮玩兒。現在,魯班培訓估計起碼有60%的建造師考生已經上網學習了,但機構網校中的八成以上還是傳統的精講視頻網課模式。這可能是造成目前不少培訓機構陷入困境的一個原因,線下面授不行,可線上開網校也不行。不是線上不行,是目前的教學模式不行,教學設計缺乏特色,產品缺乏吸引力(圖4)。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圖4:網校發展各階段課程類型權重

行文至此,是不是感覺建築培訓行業哀鴻遍野了?其實,真正的危機還不是我提到的這些,由技術因素對建築培訓行業的影響還可進一步分析行業整體競爭力,我們不妨再用“波恩五力模型”引出一些話題,以期進一步看明白這個行業。這個工具主要用來分析行業的競爭狀況,一方面來講建築培訓行業開始進入成熟期,競爭已經是行業常態;另一方面來講從本行業的競爭力入手有助於我們跳出行業看行業,正所謂旁觀者清。

先說講師、培訓機構及考生雙方的議價能力。我經常給人打趣說,建築培訓行業是一幫子窮人在為一幫子有錢人服務,還經常被剋扣薪水。這個行業的考生本來是收入不錯的群體,考試通過後企業的獎勵也比較客觀,持證上崗後對本人和企業都有非常大的利好。從支付意願到支付能力都很好,就是生生變成了對價格敏感性的消費者。魯班培訓統計過建造師客單價變化曲線,不考慮物價上漲指數,自2005年到2017年基本上是正態分佈。高點是在2012年左右,一建全科8000元左右。此後就逐步下降,目前大概是一建全科6000元左右。這個結果無論是同行競爭導致的競相降價,還是考生貨比三家懂得了殺價,抑或是企業內訓帶來的總體客單價下降,不管怎麼說,最後落到講師和培訓機構口袋裡的錢變少了。講師的講課費變化曲線與客單價高度吻合,也是顯著的正態分佈。目前,一建的一線講師精講課每天能拿到8000元算是不錯了,而5000元已經成為常態;而二類講師的行情基本上落到了三四千元的樣子,基本上接近財會、醫藥和司法考試行業成熟期的授課費水準(圖5)。

單位:元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圖5:近10年一建客單價及授課費變化

新進入者的威脅可能會成為這個行業的噩夢。一個用粗糙方法不動腦筋就穩賺12年錢不思進取的行業,必然會被顛覆者跨界打劫。特別是對於傳統大型機構來講,這個風險主要來自這幾年在K12領域漸趨成熟的網絡技術對行業的衝擊,以及如火如荼的教育融資。這本來是好事,但

建築培訓行業如無積極應對措施,好事就會變成壞事。暴風驟雨式、被動式的變革對創新驅動力不足的機構會是滅頂之災。

這個行業會出現替代品嗎?肯定會,這年代沒有啥是不可能的。當建築培訓行業連知識管理長什麼模樣都還不清楚時,基於個人和組織的學習管理所引發的教育培訓理念及方式的變革就顯得突兀了。特別是大數據帶來的智能化學習,已經將我們剛剛熟悉的社群化學習、活動學習等拋在了後面。這不是概念的堆砌,當活生生的項目案例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可能會欲哭無淚,如果這些好事與我們無關。變革有時會從細微處悄悄發生,當培訓機構沒有研發力量部署及創新基因時,做大坐長只會是夢想。

建築培訓行業同業競爭到了什麼地步?大家只是感到行業內的培訓機構多如牛毛,他走了你又來了,生生不息。單從培訓機構數量方面說,建築行業與財會、考研等其他行業比較都具有相當的分散性,但集中程度不如其他行業。培訓對象地理分佈分散性決定了培訓行業的“螞蟻雄兵”現象,但線上培訓、消費升級、產品供應側創新及品牌化等因素毫無疑問會促使行業集中度提高,行業前三甲佔據市場30%以上份額不是問題。而小機構會逐漸走向地理意義上的局部市場及細分領域的局部市場,後者是與大機構一起構成產業鏈條,做專業性較強的那部分(圖6)。

單位:萬元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圖6:建築培訓行業集中度(年營業額)

一個產業的發展週期一般可劃分為四個階段:起步、成長、成熟、衰退。建築培訓行業不會衰退,只要建築產業還在,建築培訓產業就還在;但從產業內部因素分析,目前建築培訓行業已經到了成長後期和成熟前期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突出表現是供需接近持平,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化逐步讓位與差異化,規模化和專業化開始快速成型,大者愈大,小者愈專,機構開始整合,橫向聯合活動或加劇,行業暴利期過去,體外資金參與優化機構運營,替代品開始萌芽並進入市場測試,創新活動加劇等(圖7)。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圖7:建築培訓行業發展階段

套用一句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也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時代。外部環境變化了,內部如果不隨需應變,刻舟求劍的寓言就會應驗。對於生活在這個鉅變年代的我們來講,變是永遠不變的主題,只有適應變化、積極變化、成功變化,才能為我們自己帶來變化了的明天。

建築培訓行業的變革遠遠不止我所講的這些,這個行業特別缺乏橫向交流,這非常不利於行業的學習,當然不利於行業的整體發展。我希望以此文拋磚引玉,把隱形內容更多地顯性化,孜孜以求行業進步,擔負起我們這個時代人的責任。

建築培訓市場變天了——以建造師為例分析產業環境及成熟度

龍本集團“魯班培訓”發起的“2017全國建築培訓圓桌會議”將於12月9-10日在北京舉辦,期望我們進一步在北京溝通交流。

【2017建築培訓行業圓桌峰會】介紹

2017年12月9-10日在北京將舉辦“2017建築培訓行業圓桌峰會”!

2017建築培訓行業圓桌峰會是由建築培訓行業協會、建築施工企業、建築培訓機構和建築培訓講師自發組織、眾籌參與的一次全國範圍內的行業民間交流和資源對接活動,彙集名家智慧,融合前沿研究和最佳實踐經驗,以期推進建築企業人才戰略,打造行業高效培訓通道。

2017建築培訓行業圓桌峰會基於建築培訓行業的發展現狀,以“變革·協作”為主題,聚焦建築培訓行業生態構建和產業鏈拓展,圍繞促進建築企業的內訓轉型、培訓機構的高效精準運營、培訓講師的成長和自我營銷效等話題展開,分享建築企業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新思路,透視新形勢下建築培訓行業的機遇與挑戰,旨在搭建一個系統、實戰、又富於前瞻性的平臺,直接有效地推動專業領域講師與專業機構的合作,專業機構與建築企業之間的業務對接,幫助企業、機構、講師實現聯動式協同發展。

峰會期間將對企業內訓效果顯著、品牌形象優秀、專業水平顯著、市場口碑良好的建築企業、培訓機構和講師設立“魯班杯”建築百佳講師、“標杆獎”建築企業內訓標杆、“桃李杯”建築院校實操最佳實踐和“精益杯”培訓教學產品精品獎評價表彰推介活動,歡迎社會各界機構和講師參評,共同推動中國建築培訓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