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三)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三)

安康成为道教源头地之一不是偶然的,除了原始文化背景外,地理文化也是一个重要促成因素。这里山奇水秀,中药材遍地,地沃粮丰,兼南北之长。山区的地质条件的变化较其它地域频繁,沧海桑田的感觉,在这里有时竟会在咫尺瞬息之间就会从实地得来,“观天地法自然”的远古先民在这里容易悟出自然法则之道,变幻莫测的山区景观甚至能使一些智者顿悟宇宙法则。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鸿篇巨著《中国科技史》第四卷卷《天学》第一分册中,为我们保存了北宋马永卿(公元1115年)《蟥真子》中的一段记载,证实历史上的安康对人们领悟宇宙法则的重要性。这段记载是这样的: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三)

“楚老之言曰:“古今言天者多矣,皆无所考据,独一说简易可信。”《孙子》之言日:“终日在天中行止。”张湛注曰:“自

地以上,皆天也。此言可信。仆初未信其言。俄被差为金州考试官,行金、房道中,过外朝、鸡鸣、马息、女娟诸岭,高至十里或二十里。然自下望之,岂不在天中行乎?后又观《抱朴子》,言自地以上四十里,则乘刚气而行。盖自此以上,愈高愈清,则为神灵之所居,三光之所县。盖天,积气耳。非若形质而有拘碍,但愈高则愈远耳。若日自地至天凡若千里,仆不信也。”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三)

尽管前辈哲人已形成了“自地以上皆为天”的观念,但马永卿因非自悟而不肯信,直到他因任金州(今安康)考试官的

机缘,在房县到金州的途中,从今平利县境内鸡鸣、马息、女娟等山岭的旅途感受中,实地领悟到了人“在天中行”的感觉,开进一步悟出了天是凝结的气,它不像有形体的特质那样有界限,而是天越高也就越远。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马永永卿在1115年左右领悟到的道理,公元纪年前安康人就可能早已司空见惯而成为常识,所谓谓“楚老之言曰”是也。

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余部攻陷兴安(今安康市),楚军水师统领周有全率数十艘战舰从湖北赴兴安增援,行至白河冷水时,一尊大炮从战船滑落汉江,打捞无着。当第二年周有全又经过大炮沉落处时,看到去年还怒涛汹涌的险滩已是一片平波“河聚石停,已成崖岸”,顿生沧海桑田之感。于是这位水师统领作了一篇记叙他这段感受的《授兴安郡道中遗炮记》,展示了安康地理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其文曰: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三)

尝思人之显晦有其时,物之隐见有其地,如如刀飞化鸽,剑成龙,古人所以因地而志奇也。

汉江自汉中下泊邓那,其中急滿似新,列石如矛,舟行者发发。西上数十里南岸,名观音谁,为秦白河所属,石夹激,岸远水曲,凡潮流引,舟必侧行,亦一险途。

岁迁成冬,发陷兴安,楚疆边成严正余率機率战数十,往兴口以扼楚回。军急星火,风雪遄征,初不问舟穿石□□□也。

适负蟀者用力过,致一舟倾侧,荔平炮一尊沉沦江底。水势沟涌,善泗者亦无计探取,逐扬□口。未几,兴安复,即飞口来

麦秋,汉中有警,仍率师西征,汉水盛涨,亦未能前地。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三)

秋末□□,复经此滩。则见沙聚石停,已成崖岸。昔之怒涛曲□,今为平波口道矣。乡人佥曰:“上下蟀舟,不复如之蹙眉”。余慨而叹曰,斯炮也,口□振威,荡平□寇,而幽潜水标,荡平险途。此后镇水石之凶锋,保帆樯之安稳,亦可谓勤发王事,功及民问,不负荡平之名矣!

盖行藏有其时,亦有其地。斯炮虽沉没,仍木沉没。□吾侪抱忠义之心,豪侠之气,功若建千当时,名自垂于后世,高

富厚禄又何所计哉!信□沧海桑田,斯炮或后见于世,亦尤人之隐晦显达自有其时。后之同志者,亦将有慨于斯她,笔

为之记。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