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武器军转民消息一出 某国打三战的叫嚣顿时鸦雀无声

作者 刀口

二战时,德国的一个著名的情报专家说过一句名言“百分之九十的情报来自公开信息”,这个专家领导的间谍机构从英法以及欧洲各国的报纸和电台广播的公开信息中“捞出”许多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使德军在战争中占了不少便宜,这句话也在后来成为世界各国情报界的墙纸。

据了解,美国单单搞监听、窃听的从业人员就有十几万人,斯诺登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中国媒体报道在北京的美国大使馆楼上的白色盒子就是搞窃听的,有媒体还真看了一下美国大使馆,原来美国在世界各国的大使馆的楼上都有这个“白盒子”。

中国某武器军转民消息一出  某国打三战的叫嚣顿时鸦雀无声

2013年斯诺登爆料美国窃听默克尔手机,美国不仅监听了默克尔的手机,还将驻柏林使馆当作监听站,通过楼顶的神秘装置“白盒子”来监听德国政界通讯。美国政论网站“TheBlaze”报道还指出,美国使馆这种疑似监控装置的“白盒子”其实遍布全球。

据介绍,利用美国驻外大使馆从事监听活动的是美国特殊情报搜集部(SCS),由美国国安局(NSA)和中情局(CIA)共同指挥。据德国《明镜》周刊爆出的一份2010年的“绝密”文件显示,SCS在全球80多个美国使领馆都设有监听站点,其中19家位于欧洲,包括莫斯科、巴黎等地。此外,中国的香港、北京等也都在列。

中国某武器军转民消息一出  某国打三战的叫嚣顿时鸦雀无声

据报道,美国驻德大使馆屋顶上装有一套特殊的窃听装置,该装置实际上内部隐藏了被用于复杂电子监视的技术,其上覆盖了一种“甚至能被微弱无线电信号穿透的”材料。而SCS成员极有可能就在这个无窗的阁楼内工作。

消息传出后,德国震怒。他们派出了直升机对美国驻德国大使馆进行“扫描”。对大使馆的热成像扫描证实了这一点,屋顶温度明显高于该建筑物其他区域。

记得有一本老牌间谍写的书,书名一时忘了,但是扉页上的一句话记得清清楚楚,这句话是这样写的:各国的大使馆,在金碧辉煌的国徽下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这就是说,许多真实情报的来源是来自公开信息的,就看你会不会分析,动不动脑子。西方媒体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有时候貌似真实,其实也是有选择的发布所谓的真实消息,对自己不利的即便报道了,最后几句总是能从有利于自己的政治取向上饶回来。

有的公开信息具有极高的情报价值,根本用不着美国驻外大使馆从事监听活动的特殊情报搜集部(SCS)这样的诡秘机构去深度挖掘。

比如下面这则报道,仔细分析解读,就曝光了中国战略核力量一个极大的秘密。

根据CCTV报道:长征十一号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抓总研制的四级固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下微小卫星发射需求。

2015年9月25日9时41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飞,成功将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中文名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外文名 Long March 11 Solid Launch Vehicle SSO运载能力 700KM轨道达350kg LEO运载能力 700kg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研制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首飞时间2015年9月25日9时41分40秒 推进方式固体燃料 火箭全长 20.8米 直 径 2.0米 起飞重量 58吨 起飞推力 120吨/1176KN。

长征十一号有两个性能追求点,除了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外,还必须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发射的能力。所谓无依托发射,就是不需要专门的火箭发射场,不需要勤务塔、不需要脐带塔、不需要导流槽,连发射台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平地就可以了。

为了实现这种能力,长十一采用了能够自主移动、完成测试准备的发射平台──即机动战略导弹的发射平台。可以说,整支长征十一号火箭都是在远程战略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军民两用经济版。

长征十一号在设计上与战略导弹有几点不同,首先是对成本的控制要求更高;比如在火箭壳体结构上就比较省钱,没有采用复合材料结构,而是采用金属铸造工艺。还有就是,比如第四级的控制舱,结构是沿用原来长征系列火箭的老式设计。

另一方面,长征十一号也不完全是降级的缩水版。军用战略导弹设计一旦定型,以后变更设计就非常难,要很多年才有一次改型的机会,而且改进幅度不一定很大。改进频率和深度的不足,使很多新技术和新设计得不到验证和实用化的机会,不利于科研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进步。

长征十一号火箭同时承担新型技术验证平台的角色,比如它的第一级火箭,是中国推力、燃烧室装药量、柔性喷管尺寸等方面最大的型号,刷新了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历史的多项纪录。这方面的性能和成本,就比现役的东风31甚至是东风41都要高。

让我们简单的从以上的字面上分析一下,我们想知道的秘密就已经跃然纸上。

一、长征十一号火箭是东风31洲际导弹的军用技术转民用型,说白了就是中国在用洲际导弹技术打卫星,甚至很可能是用已经退役的洲际导弹打卫星,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过时洲际导弹的剩余价值,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二、用已经相对过时的洲际导弹打卫星,或者说用这些相对过时的洲际导弹技术打卫星说明已经有更新的洲际导弹技术来替代已有的技术,新型号的导弹将更加先进。

三、新型号洲际导弹技术先进可以参考以下报道“比如它的第一级火箭,是中国推力、燃烧室装药量、柔性喷管尺寸等方面最大的型号,刷新了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历史的多项纪录。”我们不能想象这样的先进技术不用在新型号的洲际导弹上,而只用在民用型号上。有国内论文显示,中国在N15推进剂上已经应用在有关装备上,而N15推进剂的比冲比美国现役的民兵3和三叉戟D5的更高,特别是有报道,比N15高性能推进剂也试验成功,这些先进技术都会用在我国新型号的洲际导弹上,这符合我国一贯的装备规律。如果谁还相信这些已经公开的民用技术比军用技术还先进,就过分天真了。

四、可以通过长征十一火箭一次发射4颗小卫星,推测东风31的某种发展型号是多弹头再入重返大气层的洲际导弹。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的4颗小卫星都是在不同高度,不同轨道上以不同射角发射的,这就是多弹头再入重返大气层的洲际导弹最基本的特征。

中国某武器军转民消息一出  某国打三战的叫嚣顿时鸦雀无声

五、报道中提到“所谓无依托发射,就是不需要专门的火箭发射场,不需要勤务塔、不需要脐带塔、不需要导流槽,连发射台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平地就可以了。”展示了中国新型洲际导弹技术已经跨越了2015年9月3日胜利大阅兵的技术水准,一般认为胜利大阅兵展示的东风31A洲际导弹还不具备“无依托发射”技术,以上报道证实了中国已经具备了在新型洲际导弹上具备了“无依托发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确保陆基洲际导弹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可以在任一地点发射,避免了事先设置发射阵地容易暴露发射坐标的问题,极大的增强了洲际导弹的可靠性和威慑力。

中国某武器军转民消息一出  某国打三战的叫嚣顿时鸦雀无声

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本次发射,证实了中国洲际导弹的生产能力。一般认为,保持一种产品的产能就要保持这种产品的生产线运转。简单的说,保持履带式运输工具的生产也就是保持坦克的生产线和产能,道理是一样的。所以,长征十一的发射仍然象征着中国洲际导弹的产能规模,根据各种需求维持生产线是保持产能的总需求,一旦需要仍然可以迅速转化为一种产品的生产,并迅速形成规模。

最近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了题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开打”的文章,推演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可能性。美国媒体公然鼓吹第三次世界大战,反映了美国对华焦虑派的焦虑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但是也不排除是为了网站的收视率和点击率的商业炒作,什么抓眼球就吹什么。

不管这样的炒作有多么不严肃,但总是反映了美国一部分热衷冷战思维的人头脑发热到了多么令利智昏的程度。中国有关长征十一成功发射的报道会给这些人泼上一盆冷水,真的打三战,美国有的能力中国也有。单就洲际导弹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我们中国都有,一旦形势需要,中国会在短时期内满足需求,而这样的能力通过公开信息开诚布公的告诉了全世界包括美国,美国可以装作不知道,但总有装不下去的那一天。

中国某武器军转民消息一出  某国打三战的叫嚣顿时鸦雀无声

美国即使有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冲动,这则公开的信息也会让美国冷静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