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不杀给自己作对的人?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题主说的是刘邦不杀雍齿吧,那就是做出宽宏大度的样子给别人看的呀。成大事者都是着眼于未来,而不会拘泥于当年的旧怨。雍齿就是个小人物,当年得罪过刘邦,后来就无足轻重了。如果真的会在未来对自己或是汉朝造成威胁的人,刘邦杀起来也是从不手软的。


雍齿是早期跟随刘邦起兵的随从,刘邦对其委以重任,在与秦军交战的过程中命雍齿镇守大本营丰邑。结果雍齿却将丰邑献给了魏国周巿,害得刘邦无家可归,只能投靠项梁。后来雍齿降赵,刘邦打下赵国后又归顺了刘邦。


重新归顺刘邦的雍齿,刘邦不杀,很正常。因为杀降对自己不利,会寒了投降之人和准备投降的敌将之心,所以雍齿得以活命。而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封赏功臣,众臣各有私心,因此对刘邦的封赏多有不满抱怨。刘邦为了安定人心问计于张良,张良提议让刘邦重赏自己最恨的雍齿,众臣见刘邦连自己最恨的人都封赏,那一定是大公无私的。刘邦采取了张良的建议,封雍齿为侯。众臣果然心悦诚服。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真正沉浸在过往的仇恨里不能自拔的人只是匹夫,难成大事。刘邦已经坐拥天下,当年的仇会让他记恨,但他能忍,只要对自己的江山好,封赏一两个雍齿这样的小人无关痛痒。但是真的对自己的王朝造成威胁的话,刘邦也是必然要杀。那真正能造成威胁的是谁?那些异姓王!


韩信,手握重兵,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相争关键时刻,坚持站在刘邦一边,最终让刘邦鼎定天下。彭越也是重要功臣一直在关键时刻在项羽后方牵制,保证了刘邦的安全。二人后来获封楚王、梁王。但是后来,韩信被剥夺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夺取王爵,降为淮阴侯,最后在刘邦平定叛乱时被吕后处死。刘邦对此也是表示赞同。彭越更惨,被诬告谋反,无证据,刘邦将其贬为庶人,结果回去路上遇见吕后,彭越向吕后哭诉,吕后假意答应他,回去后竟劝说刘邦将彭越诛杀灭族,刘邦也是表示赞许。


不仅是这些人,甚至连同乡发小卢绾、连襟兼救命恩人樊哙,刘邦也是毫不手软,听说卢绾谋反,立刻不由分说派樊哙率军讨伐,吓得卢绾逃亡匈奴,客死他乡。而樊哙很快也因为刘邦对吕后的不信任,怕樊哙与吕后内外勾结而派周勃陈平前去夺他兵权立刻斩杀,多亏陈平害怕得罪吕后才没有立刻杀他留了一条命。

所以说,面对对自己和王朝产生威胁的臣子,刘邦会特别敏感,宁可错杀,绝不放过,哪怕关系再好。他不杀雍齿反而封赏,是为了平众臣之心,并非大度;大杀功臣也是为了自己的天下,而并非真的有什么仇过不去。作为帝王,考虑的不是私仇,而是天下利益。


伊耆角木

刘邦不杀和自己的作对的人是有原因的,他之所以不杀这些人,是因为不杀比杀他们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那些本应该杀,但是刘邦没有杀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就是雍齿了,雍齿是最看不起刘邦的一个。


当初刘邦起义的时候,雍齿虽然在刘邦的队伍中,但是,他对刘邦当老大是不服气的。

刘邦让雍齿守自己的大本营沛县,自己出去开疆拓土去了。

谁知恰在这时候,秦军来攻打沛县了,雍齿根本就没抵抗,他打开城门迎接秦军进来了。这也就是说雍齿叛变了,此刻的他是在为秦军守城。


到了刘邦吃了败仗回到大本营沛县,发现进不去了。

于是,他就和雍齿干起了仗,刘邦带领将士强攻了几次,都没把沛县攻下来。

就在这时候,刘邦病倒了。


雍齿的叛变对刘邦的打击是很大的,后来在项梁的帮助下刘邦才算把沛县打了下来。

当然后来雍齿又跟随了刘邦。

刘邦到了建立大汉王朝后,到了按功劳的大小开始分封侯爵了。

当然这个侯爵是从功劳由大到小开始的。


这时很多立的功劳不是太大的人,还没轮到被封,于是他们就开始议论,还能不能给我们封侯。

天下就这么大,你看曹参,萧何,周勃,张良等人一封就是食邑一万人。

照着这个进度分下去,肯定轮到我们的时候,就没地可分了。

随着时日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议论当中人。


再加上刘邦迟迟没有在进行分封,这些人就开始私下里商量谋反的策略了。

正好有一天刘邦和张良登上高处望下看,刘邦看到下面的士兵几个一团,他很好奇这些人在干什么?

张良告诉刘邦,他们在谋反呀。


刘邦很诧异,现在是和平时代,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他们为什么要谋反?

张良告诉他,因为他们在等着你封侯,

见你迟迟不封,所以他们对你失望了。他们正在商议,想把你赶下台,自己也当个开国将军什么的?


刘邦问张良那我怎么应对呢?

张良告诉他,平时你和谁的仇恨最大,而且还是大家所熟知的?

刘邦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当然是雍齿了,张良就告诉刘邦,那就赶紧分封雍齿为侯,等你封了雍齿之后。大家看到雍齿这样的人都封侯了,自己在怎么差肯定也是会比雍齿强的,封侯对他们来说是早晚的事。

果然,刘邦封雍齿为侯后,这些人就安静下来了。再也不议论此事了。


再说季布,季布是项羽手下的猛将,曾经多次追的刘邦到处跑。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当上皇帝后,季布是第一个要通缉的要犯。

我们可想而知,刘邦对他的恨简直是恨到了骨头血液里去了。在刘邦看来只要抓住季布,肯定是会把他诛灭三族的。

但是,当刘邦知道季布藏身的消息的时候。他就不急于杀季布了,因为季布并没有做错什么。那时候他是项羽的部下,抓刘邦是季布忠于自己主人的表现。


刘邦现在是治理天下,若是忠于自己主人的臣子,都被杀了。

这不是提倡臣子不忠于主人吗?

想到这里刘邦当然就不杀季布了,刘邦不但没杀他,反倒是给他了一个官做。

这个季布就是那个得黄金千两,不如季布一诺的那个季布。

刘邦没杀季布是想告诉他的臣子,一定要向季布学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忠于自己的主人。


再说一个栾布,栾布是梁王彭越的好哥们,也是彭越手下的一名臣子。

当吕后把彭越骗到宫中杀害后,就把彭越的人头挂在了城池上,并且刘邦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若是赶来哭彭越的人,抓住就杀头。

彭越死的很凄惨,再加上刘邦下的诏书,一连几天根本没人赶来祭奠彭越。

但是,有一天晚上,突然有一个人来到城池下,对着彭越的人头大哭,这个人就是栾布。


栾布一直不知道彭越被杀,缘由是彭越被杀时,他正好去齐国出差了。等他回来之后,彭越已经死了多日了。

栾布是知道去哭彭越会被杀头的,但是他不怕。

守卫城池的士兵看到正在哭的栾布就把他抓走了,栾布来到了刘邦跟前。

刘邦问他,是你在哭彭越吗?

栾布回答是。

刘邦说道,你知道哭彭越的下场是杀头吗?

栾布说道,知道。


刘邦说道,那就好,我还怕冤杀了你呢。来人,拉出去把这个人砍了。

栾布说道,死有什么可怕的,但是,在杀我之前,你让我说一句话。

刘邦说道,你说。

栾布说道,您之所以取得天下,是因为当年彭越在帮你扰乱项羽的大后方。可以说彭越为你当上皇帝立下了汉马功劳的,他是大大的功臣。


这样一个功臣你却找了一个小毛病,就把他给杀了。(当时韩信也被杀了,大家都在猜测刘邦在大批量的诛杀功臣。)

为大汉的建立,立下汉马功劳的人,还有很多。这么多功臣您能杀的完吗?

说完这些话,栾布就说,我要说的说完了,请赐我一死。

刘邦愣住了,对呀。

现在是守江山治理国家的时候,功臣怎么能杀呢?

当下臣子效忠于主人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栾布敢冒天下之大不为,来祭奠彭越。他对自己的主人是忠诚的。

忠臣怎么可以杀呢?

于是刘邦又放了栾布,还给了他一个高官做。

这就是刘邦不杀他们的原因。


史学达人

题主好,我是绿纸,一枚喜爱国学、历史和文化的小妹纸,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到你。

刘邦不是不杀和自己作对的人,而是不杀自己讨厌但还有用处的人,这就是政治家的作风,一切行动利益至上。

要说刘邦不杀的两个对头,有两个:一个是蒯通,一个是雍齿。我们先来聊聊蒯通。

蒯通是楚汉争霸期间的谋士,本名蒯彻,因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他曾在楚汉决战的关键时期劝韩信三分天下。韩信死后他被刘邦下诏逮捕后释放。刘邦为何释放蒯通,我们先来看看《史记》的原文: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这段话大意是说,盗跖的狗冲着尧舜狂吠,并不因为尧舜不是圣人,而是因为狗的本性就是看家护院,吠咬外人。我当时只知道韩信,并不知道陛下你呢,所以才会替韩信出谋划策(所谓不知者无罪),况且想要南面称王的人多了去了,只是实力不济罢了,你又怎么能够杀光杀尽呢?

蒯通确实是辩才,这话既暗中给刘邦戴了高帽,又委婉开脱了自己当时只知韩信不知陛下。如此,刘邦转念一想,就把他放了。个人觉得,刘邦释放蒯通大概原因如下:

1、刘邦被蒯通的花言巧语迷惑了。试看《史记》原文中蒯通替韩信出谋划策时怎不知刘邦呢?这完全是在给自己的死罪找理由,只不过刘邦信了;

2、国家初建,因既往旧怨杀掉一位知名谋士,显得度量狭小;

3、韩信已死,几乎所有的对手都束手就擒,蒯通一个谋士也翻不了大浪,还不如放了他还博一个美名呢。

所以,蒯通就这样被赦免了,后来还做了相国曹参的宾客。

至于雍齿,刘邦最痛恨他,但没有杀他反倒给他加官进爵,这主要是因为形势逼迫。《史记》的记载如下:

(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①,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②,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③,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④,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这段话说的很明白,就是众大臣恐惧刘邦度量狭小,揪住过去和自己不睦之臣的小辫子置他们于死地,为什么呢?因为刘邦确实度量狭小,立国后所赏都是萧何、曹参这些故人,所杀都是自己怨恨的臣子。因此,大家都很恐惧,害怕被诛,商量着聚众谋反。正是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刘邦为了安抚众人,才不得已封雍齿为什方候。可见,刘邦不是不想杀、也不是不敢杀而是不能杀雍齿。再结合刘邦赦免蒯通来看,他很可能只是耍了一套收取人心、博得清誉的政治伎俩。


社交和娱乐

刘邦怎么不杀给自己作对的人,惹怒了他一样会杀,这点上只要是人都会这么做。那你肯定会问为啥不杀雍齿,没错,刘邦是很恨他,但是不仅没杀,还封侯了,这得说,这是刘邦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也是他能登上帝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举两个事例。第一个是曹无伤,曹无伤是刘邦起家时就跟着刘邦混的,属于元老级的,但是他跟项羽告密,说刘邦要自立为王,独占关中,把项羽惹急了,弄出个鸿门宴来,刘邦躲过这劫后,二话不说,就把这个曹无伤给杀了。



第二个是蒯彻。蒯彻是韩信的谋士,一天到晚劝韩信独立,是刘邦最痛恨的人之一,吕雉杀掉韩信后,刘邦把蒯彻叫来,要烹了他,但蒯彻伶牙利嘴,一通道理讲出来,讲的刘邦哑口无言,只得放了他。


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应该明白,刘邦并非不杀跟他对立的人,但是也分实际情况,作为一个君王,就该有君王的思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就是杀也要叫天下服气,世人服理。他始终把自己和天下人的认识统一到一起,这是他得到天下的原因。不杀雍齿肯定有这方面的考虑,雍齿虽然遭他恨,但却没有违反天理人情,他没法杀,并且人家还有功,他还得封人家的侯。皇帝,并不可以随时任性,只有你让天下任性,天下才能让你任性,刘邦深谙其理,所以有些跟他对立的人他也不杀。

喜欢本蛇分析的,请不要忘记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刘邦不仅不杀与自己作对的人还首先封赐他,刘邦不仅不封恩人还杀恩人。汉朝初,在分封的过程中,有人怀疑会受到不公待遇,整天发牢骚甚至拔刀斫石,刘邦向张良问计,张良说,你最恨什么人,就先封什么人。刘邦说,最恨雍齿。


原来,雍齿是刘邦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跟刘邦一同反秦,但他内心非常看不起刘邦,中途造反献城投降敌人。还多次陷害刘邦,项羽有一次要烹刘邦的老爸就是他出的主意,后来投靠赵国,赵国灭亡后再投降回来。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大摆酒宴,在席上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当堂催促丞相、御史抓紧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看到都高兴地说:“连雍齿都被封为侯,我们就不用担忧了”。分封得以有序展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另一个教材是季布的娘舅丁公,彭城之战丁公俘获刘邦,在刘邦苦求下放了他,汉朝建立,丁公自以为有功,去见刘邦请求封赏,刘邦让人把他绑起来游营,说“此人身为项王手下,却不忠于项王”。说完拔剑斩杀丁公,并说“为臣子的当以此为戒”。

一封一杀,都是帝王心术,为维护统治使用的权谋,类似的还有哭祭项羽,令人直呼项羽“名”(籍)而不能称“字”(羽)等。


南方鹏

刘邦杀得还少吗,项羽和他争天下死了吧,韩信、陈豨、英布造反死了吧,彭越因为是“壮士”,虽然暂时没和他作对,但是有和他作对的可能,不仅杀了,还给煮成了肉汤。

所以,刘邦不是不杀和自己作对的人,而是你得有那个分量,值得刘邦脏这个手。和刘邦作对,刘邦又没杀的代表是雍齿。关键雍齿在刘邦阵营造了几次反,名声早就臭了,平时估计也没什么人愿意搭理他,你说这么一个人刘邦杀他干嘛?泄愤?刘邦的豁达是出了名的好不好,更何况这种人让他活着他就挺难受了,何必让他死了。再说杀这么一个无权无势的糟老头传出去好听?

所以,刘邦杀不杀和自己作对的人?杀,还杀了不少。为什么不杀雍齿,嫌丢人啊!


慕良论史

为何要杀!没理由!凡是和自己作对的人,不一定就是自己的敌人,这些人和自己作对,可能只是观点上的不同,凡是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你不能说人家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必须消灭!“哪来的异端”一棍打死,这样做只能让那些敢于直谏的人心寒,不再谏言,从而失去一面观看自已的镜子,这才是不对的!这不利于统治治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许多严重的错误,更有可能失掉民心。刘邦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这些道理岂不知道?这些人虽然和自己作对,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汉江山,刘邦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能去杀他们,没道理嘛!


繁星点点之旭日东升

不是刘邦不想杀跟他作对的人,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封赏跟自己作对的人,以此来显示自己宽宏大度。雍齿的运气好,刚好是刘邦想利用来作广告的那个人。雍齿在刘邦起兵后就跟刘邦做对,还差点要了老刘的命,后来雍齿又造反了,刘邦对这个人很费神,恨不得立刻,马上就宰了他。

可是大业没有成功,要收买人心。让别人看看我老刘是多么的海量,连我的仇人我都能容忍,我还重用他。敌方那边看到人家刘邦这个人真有气量啊,他的寃家对头他都对他那么好,我们这些人过去肯定也没错。

建立大汉朝了,一大堆的事,需要大批的人才,这网络人才也没那么容易啊。这个时候雍齿这个活广告又该起作用了。刘邦不仅没有趁这个时候杀了他,反而大大封赏他。这样天下的人看看,刘邦确实是求贤若渴啊,再不为大汉出力真的就对不起这平生所学喽,所以说刘邦也真的帝王之才啊。


缘分天空9628

雍齿是跟刘邦作对的人之一,刘邦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还赏赐他。

当年雍齿跟随刘邦一起在沛县起兵,而两人又不和,雍齿后来离开刘邦,差点害得刘邦丢掉性命,后来又跟随刘邦。

但是雍齿对刘邦还是很不服气,刘邦也很讨厌雍齿,两人的矛盾别人都知道。

楚汉争霸,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该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引起了轰动,谁都认为自己功劳大,该得到更多的赏赐

到底怎么办才能服众呢?刘邦的办法是,首先封赏雍齿,大家看到刘邦平时讨厌的人都得到很大的封赏,所以就不争吵了,静静等待刘邦的赏赐。

所以说,刘邦不是不想杀跟自己作对的人,是在利用跟自己作对的人,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统治。


小灿哥说历史

唱对台的你都杀,那谁碰你,你把搭档杀了以后找谁去搭台唱戏!你们真以为我是独角戏?我戏鞑子呢,哈哈,小四爷鞑子快,不是对外称自己四爷吗?不是一直说自己是四爷真神吗?来扒皮,小四快报自己不是鞑子是戏搭子。要不真成爷成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