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2018.6.6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三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芒种

代表寓意:农作物成熟,农民朋友散播播种

气候特点: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

风俗活动: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

养 生:饮食清淡、调养精神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6日1时29分迎来“芒种”节气。

逢此时节,栀子花开,麦黄梅熟,仲夏开始。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芒种芒种,气温飙升

各位!注意了!

中央气象台预计,

今明天,

华北、黄淮此轮高温天气仍将持续,

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将有35~38℃高温,

局地可达40℃

上述部分地区将有干热风天气。

今天的北京、济南气温分别达38℃、37℃,

成为今夏以来最炎热的一天。

河北中部不少地区气温也将达到38~39℃,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

这两天不仅白天气温飙高,

晚上也并不凉爽,

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东北部

一带最低气温也维持在25℃左右。

芒种分为三候!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

“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节气中,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

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

并且感阴而鸣。

与此相反,

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

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

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

长其夏至,短其冬至,

在芒种期间,

太阳将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

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芒种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

黄淮平原即将进入雨季,

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

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

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

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结果。

我国南方地区进入初夏梅雨季节,

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

正常年份6月中旬入梅。

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

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芒种节气期间,

西南地区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

高原地区的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在此期间,

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

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入夏以外,

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了。

芒种过后,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

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甚至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

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

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

确实是又闷又热,

就像李白所说的,

“水国郁蒸不可处”。

芒种习俗

送花神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

送花神的民俗现如今已经很难看见,但《红楼梦》中曾有“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桥段。

安苗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中国古代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所以大户人家“送花神”,农民伯伯要“安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打泥巴仗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谁身上的泥巴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创意动画】芒种时节“忙”什么?

中央气象台6月5日06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受南海热带气旋北上和季风爆发共同影响,预计未来五天,华南中东部多发强降雨,海南、广东中部和沿海的部分地区累积雨量可达300毫米,局地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外,江南中东部的部分地区未来两天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预计5日08时至6日08时,海南、广东南部沿海、广西东南部、江西中部、福建西部和北部、浙江东部和南部、云南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沿海、海南岛西北部、福建西北部、浙江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200~2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30~50毫米,局地60毫米以上)、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明日芒种|传说中,凶凶的天气来了!

防御指南:

1、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做好城市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