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皇后甄氏之死

曹丕皇后甄氏之死

理洵

關於甄夫人,《世說新語》“惑溺門”中的第一則故事說,魏文帝曹丕的甄皇后聰明而又有姿色,先前是袁熙的妻子,很受寵愛。曹操攻破鄴城屠城時,下令迅速召見甄氏,左右侍從這時說:“曹丕已經把她帶走了。”曹操說:“今年打敗袁賊,正是為了她。”

“惑溺”,就是沉迷不悟的意思。“惑溺門”共記錄了七則故事,大致是說人沉迷於聲色、財富、嫉妒、情愛裡面而無所節制、不能自拔的。倘以此來理解,則這則故事就是說曹氏父子都是好色之徒,即使父子之間也不會有所謙讓的。不過曹操的這種說法,可能還是帶有一些調侃和誇張的味道,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則更是襯托出了另一個人物甄后,“惠而有色”的鮮明特徵了。

甄氏,人們習慣上稱她為甄夫人,她的真實的名字是什麼,史書上並沒有確切的記載,《三國志·魏書》中她的傳記文字裡名字也是缺失的,但她的身世和事蹟記載的卻還算比較全面。她是中山無極人,也就是現在河北無極縣一帶人氏,家庭自漢時一直世襲著二千石的爵位,父親是上蔡令甄逸。她成年後,袁紹為次子袁熙迎娶她作為妻子。建安九年,亦即公元二〇四年,曹操攻打鄴城,城破,他就被曹丕納為妾室了,文首所引“惑溺門”中的故事就說的是這一檔子事。曹丕最初還是寵幸她的,她為曹丕生了兒子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曹叡即後來的魏明帝。

她的命運的轉變大致應是在建安二十五年。那一年,曹操死了,曹丕繼任為魏王,因為征戰,甄氏就一直被留在鄴城。沒幾個月,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而成為皇帝,史稱魏文帝,洛陽後宮亦寵幸多人,甄氏則仍在鄴城,卻還是夫人的封號,而沒有被立為皇后。此時內廷宮鬥激烈,甄氏失意,就有怨言傳出,再加上文帝寵幸的貴妃郭女王的進讒陷害,文帝終於大怒,次年六月即派遣使者至鄴城,賜死,踢死了她,葬在鄴城。據說殯葬時披髮遮面,以糠塞口,用來懲罰她口出怨言的罪過。

她的傳記所載事蹟,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達而賢惠的人,救濟鄉里,孝順婆婆,不管是在袁家還是在曹家,都是以賢內助的形象出現而讓人感受很深,只可惜她的命運不濟,就那樣悽慘著死去了。還有傳說是曹丕、曹植兄弟王位之爭中,甄氏欽佩曹植的文士氣質和風骨,處處維護曹植,因此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而曹植所寫《感甄賦》,後來魏明帝改其名為《洛神賦》,就是來紀念她的,並賦予了甄夫人以洛神的美稱,因而亦有資料說她的名字叫甄洛。

甄氏死後五年,曹丕駕崩,曹叡即位,追封母親為“文昭甄皇后”,所以“惑溺門”中的故事稱她為“魏甄后”。幾年後,曹叡又感於母親生前的冤屈和死後葬地的簡陋而遷葬甄氏於朝陽陵,在今河南安陽一帶。《世說新語》“言語門”中的一則故事,也記錄了曹叡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故事說魏明帝在甄家後園為外祖母建造館舍,造好之後,他親自去查看,問左右隨從說:“這個館起個什麼名字才好?”侍中繆襲說:“陛下聖明的思慮與賢明的君主相同,孝心無窮無盡遠遠超過曾參和閔子騫。這館舍的興建傾注了對舅家的深情厚誼,所以應當用‘渭陽’來命名。”《渭陽》是《詩經·秦風》中的一首詩,為春秋時秦康公思念母親之作,《詩序》中說康公“我見舅氏,如母存焉”,後來的人們就用“渭陽”來表示母亡之後甥對舅的情誼。

再說這曹丕,從父親手裡搶先一步奪走甄氏也絕不是孤例,《世說新語》“賢媛門”有故事記載說曹丕病重時,生母卞太后來探望,進門看見當班服侍的人都是曹操過去寵愛的人,就問這些人是什麼時候過來的?回答說正在為武帝招魂時過來的。卞太后於是停下腳步,罵曹丕道:豬狗不如的東西,確實該死!舉行葬禮時,也沒有去哭吊。可以想見,甄氏的命運是那個樣子,這麼多曹操過去寵愛的人,命運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