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的前世今生

敘利亞的前世今生

敘利亞打了7年內戰,政府軍收復失地,國家命運終於到了轉折關頭,又來了場美英法的導彈襲擊。這個悲催的國家,唉。

這個總人口兩千萬的中東國家,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人類文明開始的地方。在西亞,動輒萬年的文明遺蹟隨處可見,是全人類的文明發祥地。敘利亞北靠土耳其,東南鄰伊拉克,南連約旦,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接壤,海岸線長183公里。

敘利亞的前世今生

在這片土地上,約5千年前開始有原始城邦國家,當時中國還處於炎黃傳說時期。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埃及馬木路克王朝、奧斯曼帝國等先後統治過這裡。1920年4月,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國在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的事情上,興沖沖跑在最前面,除了法國諸事湊熱鬧,隨時不忘重溫法蘭西帝國的舊日榮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是法國的前殖民地。歐洲宗主國與舊殖民地,始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1941年9月27日,“自由法蘭西軍”總司令賈德魯將軍以盟國名義宣佈被德國控制的敘利亞獨立。於是到了1946年4月17日,法國和盟友英國,只能被迫撤軍,敘利亞是他們承諾獨立的,呵呵。1958年2月1日,敘利亞和埃及宣佈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宣佈脫離“阿聯”,成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敘利亞的前世今生

敘利亞與埃及合併,是泛阿拉伯主義的成果之一。上圖是阿拉伯人為主的國家,建立統一的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運動一直存在,想把所有阿拉伯人組建為一個國家。此運動在1960年代達到高峰,就是敘利亞和埃及合併的年代。泛阿拉伯主義趨向世俗化和社會主義,強烈反對殖民主義和西方對阿拉伯世界的政治介入,希望整合起來抵禦外力,加強經濟合作。顯然,泛阿拉伯主義符合阿拉伯人的利益,卻不符合非阿拉伯人的利益。本文不準備對泛阿拉伯主義探討太多,只是籍此說明,敘利亞是如何趨向世俗及現代政治的。

1963年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組成新政府。1970年國防部長兼空軍司令阿薩德發動“糾正運動”,改組政府。1971年3月,阿薩德當選總統。老阿薩德2000年去世,他曾經留學歐美的次子巴沙爾·阿薩德繼任總統,這就那個今天歐美恨之入骨的巴沙爾。

敘利亞的前世今生

巴沙爾家族所屬的伊斯蘭阿拉維派創立千年,被學界認為是什葉派分支。飽受迫害的阿拉維派長期保持神秘,是典型的融合教派。宗教融合,是人類信仰之旅中的現像,有開放包容情懷的民族常有此傾向,典型是中國三教合一。阿拉維派是中東最具有宗教融合syncretism傾向的伊斯蘭教派。Alawite過聖誕節、復活節,祈禱時進聖餐、飲聖酒,吸收了大量基督教元素。

敘利亞,以及中東國家,都有鮮明的反歐美趨勢。遠期看,這是歐美殖民主義的回報,是中東國家民族主義興起的必然。近期,中東國家與歐美合作,結局普遍不好。敘利亞、伊朗、埃及等國曆史上都曾與歐美往來密切,然後一次次被背棄。包括被幹掉的薩達姆和扎扎菲,都當過歐美坐上賓。

敘利亞的前世今生,可謂中東命運的縮影。回顧歷史,是不忘昨天,面向未來……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