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定位、產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謎

市场、定位、产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谜

瑞幸咖啡是今年上半年一個繞不過去的品牌營銷案例,創始人錢治亞號稱花10個億來教育市場,培養用戶習慣,還打出了顛覆星巴克的旗號。

一大堆的市場動作下,瑞幸咖啡的思路開始有些迷幻,除了顯示自己有錢外,瑞幸咖啡還做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動作,比如強推APP,比如近期的碰瓷公關,甚至其市場邏輯也難以自圓其說。下面來說一下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謎:

一、市場人群之謎

瑞幸咖啡對市場樂觀的原因在於,中國咖啡消耗量在人均每年4杯左右,遠遠低於歐美人均每年幾百杯,同時還大大低於日韓等亞洲市場的人均消耗量。在加上中國咖啡市場每年以10%以上的增速增長,遠超過全球2%的增速。因此瑞幸咖啡認為市場容量巨大。

市场、定位、产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谜

但稍微想一下會發現,中國人均咖啡消耗量每年4杯恰恰說明了市場容量之小,即使增量較高,市場成熟度是否到達消費升級的臨界點還很值得懷疑,更何況還有飲食習慣、文化習俗等因素在影響著咖啡的消費習慣。不能說歐美人每年人均只吃一頓中餐,而中國人天天吃,就得出結論歐美的中餐市場足夠大吧。

也就是說,在我看來咖啡市場可能並沒有瑞幸自認為的那麼大。

通過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可以發現,咖啡的消費人群確實並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在消費速溶咖啡,即使城市白領們熱衷於現磨咖啡,但他們消費頻率依舊太低。想想看身邊有多少人經常喝現磨咖啡的?很少對吧。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大家喝咖啡的原因,主要有三:提神、社交、愛好。

提神需求:對於提神需求的人群來說,多半是選擇速溶咖啡,也有少部分人選擇便利店咖啡、瓶裝咖啡和現磨咖啡,他們對咖啡的功能性需求較強,同事也看重便利性。速溶咖啡價格只有1元多,很難說服他們多花20多元錢買一杯瑞幸咖啡。

社交需求:對於社交需求的人群來說,喝咖啡其實是為了有個場所以供社交、商務。他們對於咖啡有一定的社交人情上的品質要求,對空間環境氛圍更看重,這也是星巴克一直主打的“第三空間”。事實上不僅僅是咖啡店,所有的購物圈線下餐飲都具有社交屬性,你很少會看到一個人單獨逛商場,大多是與朋友結伴而來。從空間的社交化屬性上看,瑞幸咖啡同樣沒有優勢。

咖啡愛好:對於愛好咖啡的人來說,大多都會選擇精品咖啡館或者自己手工調製,他們不光人群數量太少,而且對咖啡口味有很高的要求。從現在的瑞幸咖啡產品質量和外界評價來看,更本無法吸引到這群咖啡發燒友,而瑞幸本身也不是面向這群人的。

也就是說瑞幸咖啡似乎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上,既沒有速溶咖啡、便利店咖啡的性價比,又沒有星巴克的社交氛圍感,更沒有打動發燒友的口感。瑞幸咖啡的目標人群讓人感到有些迷惑。

市场、定位、产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谜

從目前的市場動作來看,瑞幸咖啡通過LBS、分眾的鋪蓋,CBD區域的選址布點,主要面向一二線城市白領,似乎是在從星巴克手上搶客戶,而不是在星巴克空白區收攬新消費群體,但沒有“第三空間”的加持,瑞幸和星巴克更本不具有可比性。

也許瑞幸咖啡真正的對手其實是辦公室中無人貨架上6元一瓶的雀巢咖啡和紅牛,而真正顛覆星巴克的說不定是喜茶……

我對身邊的人調研可以看出,大家對瑞幸咖啡的復購率較低,點單大多是因為優惠補貼,真正具有外賣咖啡的消費習慣的人,少之又少。瑞幸想用10億元培養用戶的現磨咖啡消費習慣,實在太難。

二、品牌定位之謎

瑞幸咖啡曾在發佈會上提出一個理論,叫做“無限場景”,就是說消費咖啡的場景是無限的,你可能在辦公室、可能在咖啡廳、也可能在家裡等各種地方。從產品特性來看,場景和便利性應該是瑞幸的主打賣點,但從瑞幸咖啡的畫面、廣告語、定位語都看不到這個品牌對這個賣點的強調。

瑞幸咖啡的定位以前是“大師咖啡”,現在換成了“專業咖啡新鮮式”,相信即使是消費過瑞幸咖啡的朋友們也很難對這句定位語有印象。

市场、定位、产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谜

產品品質在我看來一直都不是瑞幸咖啡長處,況且因為外賣時長的原因,外賣咖啡的口味天然就比堂食咖啡差一大截。儘管瑞幸咖啡對外有對產品品質、咖啡大師的質量強調,但始終止步在產品營銷推廣及公關宣傳的程度上。

而在瑞幸所希望覆蓋的消費人群、培養用戶習慣的人群中,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實際上並不高。

有多少人能真的喝出現磨咖啡的好壞?有多少咖啡小白能品味出咖啡的層次感?

對於想用模式創新顛覆咖啡行業的瑞幸來說,咖啡質量可能確實不是主戰場,定位語與其強調咖啡的“專業”和“新鮮式”,不如更多強調場景化、便捷性等特點,從而體現“快速讓你喝到性價比高的好喝的咖啡”的品牌目標。

市场、定位、产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谜

另一方面,瑞幸的廣告語“這一杯,誰不愛”也是讓人感覺莫名其妙,明明是可以用更具有傳播力的廣告語。但從廣告語“誰不愛”中可以看到,瑞幸的目標並不只是一二線城市的都市白領,而是更廣泛的大眾人群。其無限場景理論也說明了受眾的泛化。

但這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品牌定位並不聚焦,場景過多可能反而導致品牌著力點的碎片化,讓人對品牌的認知產生很大幹擾。

市场、定位、产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谜

比如上圖中,瑞幸甚至舉出了“大學校園”、“加油站”的場景,讓我一度想起了麥當勞,可以說是與畫面中高端、精緻、白領的形象有一定偏差。

一個單一品牌如果想要覆蓋所有場景,面向所有人群,那麼必定是個毫無個性的品牌,也幾乎無法成功,唯有通過子品牌的形式才能操作。就比如小米手機想要覆蓋低價人群,於是有了紅米,若依舊採用小米手機品牌,那會大幅拉低品牌檔次。如果瑞幸咖啡成為大學校園中人手一杯的咖啡,那麼高端寫字樓裡的白領們還會買嗎?有些懷疑。

總體來說就是瑞幸咖啡所希望覆蓋的場景過多,而各個場景中的目標人群畫像似乎並不統一,從而導致品牌不聚焦,無法在人心中形成鮮明形象。

另外還是要吐槽一下,中文名“瑞幸咖啡”實在是太難讀了,簡直是敗筆,嚴重影響傳播,筆者總是讀成“幸瑞咖啡”,強烈建議換一箇中文名。說實話瑞幸咖啡在各種品牌文案方面上,確實還是要在花些心思。

三、產品規劃之謎

咖啡客單價較低、消費頻率較低是目前的現狀,瑞幸咖啡還單獨做了一個APP,實在是有些讓人費解。

市场、定位、产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谜

相信瑞幸咖啡對這個APP是極具野心的,我猜測未來會通過各種產品的填充,不斷刺激用戶活躍,提高下單頻率,通過各類產品及增值服務變現。但隨之而來的會帶來兩大沖突點:1、品牌的統一性;2、供應鏈的難度。

品牌統一性挑戰:咖啡肯定是無法支撐用戶頻繁打開APP的,app中的各種其他產品才能更加刺激用戶打開客戶端,瑞幸也許未來要做成一個輕餐飲界的小米也說不定。但依舊會導致的問題是,品牌統一性容易喪失,易造成認知混亂,特別是現在品牌名“瑞幸咖啡”中還有“咖啡”兩個字。

供應鏈挑戰:隨著產品種類的增加,產業鏈整合的難度會極速上升。比如輕食的供應鏈與飲品的供應鏈就難以協同共用,對於瑞幸咖啡而言,若要上架輕食類產品,受到供應鏈的挑戰,難度可想而知。

打開瑞幸咖啡的app,我們會發現已經有不少店上架了“健康輕食”類產品,其中有牛角包、烤雞卷、芝士蛋糕等,還有一些店上架了“新鮮沙拉”類產品,其中有雞蛋火腿沙拉、肌肉培根沙拉。但絕大部分店的這兩類產品,均處於售罄缺貨狀態。

市场、定位、产品?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谜

另外,對於瑞幸咖啡而言,目前產品依舊缺少爆款。相比於喜茶的芝士奶蓋、星巴克的星冰樂、奈雪的霸氣水果系列,瑞幸咖啡似乎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爆款產品。沒有爆款產品,也就沒有持續的流量,若停止補貼,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結語

總結一下,瑞幸咖啡的市場容量也許並沒有想的那麼大,咖啡消費習慣的培育成本極高,且目前也不見得是個成熟的時機;無限場景會帶來人群泛化,導致品牌定位的不聚焦;缺乏爆款產品,且在產品多樣化上不可避免的遇到供應鏈難題,讓人很難預想到未來瑞幸咖啡會如何突圍及挖掘盈利點。

好在資金的充裕能給瑞幸不少時間和底氣,希望瑞幸咖啡不會像以前叫囂著顛覆星巴克的同行們只是曇花一現。

搜索

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