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 创造了“七项世界第一”

安徽正加速向工业强省迈进。集中体现为'三个历史性转变'。从全球看,创造了'七项世界第一'……"安徽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牛弩韬在2017年度制造强省综合考核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

发布会上,牛弩韬表示,安徽工业制造业发展呈现出规模跨越、速度领先、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正加速向工业强省迈进。

安徽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 创造了“七项世界第一”

集中体现为"三个历史性转变":从全球看,创造了"七项世界第一":研制出世界最薄0.12毫米浮法玻璃,建成全球首条最高世代10.5代线,诞生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首台量子计算机;华米手环、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从全国看,多项指标位居第一方阵:汽车整车出口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1,工业机器人产量全国第2,近五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全国第5,水泥产量全国第六,两化融合指数全国第8,集成电路产量全国第9 ,电子信息规模全国前10。从全省看,实现"四大突破":201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规上企业突破2万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家电产量突破1亿台。

优良的成果离不开优质的考核政策,为了进一步激发各地、企业和企业家在制造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安徽省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自2017年起,安徽省首次开展了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区)、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区)、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制造业50名优秀企业家等四大6项考核评价工作。发布会上,安徽省经信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徐文章就考核相关情况做了通报。

【10强县(市)——肥西县增加值突破300亿元】

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依次为肥西县、天长县、宁国市、长丰县、界首市、无为县、芜湖县、当涂县、肥东县和桐城市。本次考核结果呈现出"制造业增加值平均189亿元、总量指标真比高、区域集中在万江城市带"三个特点,其中,肥西县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00亿;10强县(市)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总额、税收收入分别占全省18.46%、22.2%和10.27%;10强县(市)中,皖江城市带占据9席。

【10强区——蜀山区增加值高达885.63亿元】

10强区中,合芜蚌优势突出,合肥市和芜湖市各占3席,蚌埠市占2席,宿州市和亳州市各占1席。分别是合肥市蜀山区、芜湖市弋江区、芜湖市鸠江区、合肥市瑶海区、蚌埠市淮上区、亳州市谯城区、芜湖市三山区、合肥市包河区、蚌埠市禹会区和宿州市埇桥区。其中蜀山区占据绝对优势,坐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蜀山区规上增加值高达885.63亿元,占全部10强区总量的42.38%。

【10快县——皖北发展速度加快】

近年来,皖北地区制造业发展增速增速较快,占据四席。其中,界首市、太和县和蒙城县位列前5,萧县位列第7位。其中,在增加值增量方面肥西县、界首市、太和县、长丰县四县(市)均超过15亿元。

【10快区——合芜马占据半壁江山】

10快区中,合肥、芜湖各占2席马鞍山、准南、铜陵、六安、宿州、阜阳各占1席。10快区中,部分指标呈现爆发式增长,增加值增速方面,花山区、毛集实验区、瑶海区位列前三甲,分别达29.09%、22.23%和15.3%利润增速方面,义安区、花山区以566%6和209.9%的爆发式增长脱颖而出;税收增速方面,花山区和埇桥区超50%,超30%的有6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裕安区、花山区、泉区和鸠江区均超40%;增加值增量方面,蜀山区一枝独秀,高达75.36亿元,比第二名高50亿元。

在全省优秀50强企业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9077.52亿元,占全省比重约为25.28%,其中合肥入围企业数据占据三分之一。海螺集团、马钢(集团)、铜陵有色、江淮汽车奇瑞控股等公司名列前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