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不顾骨肉亲情,执意放弃快要出生的孩子?

“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离开,但应该知道从何而来。”这是纪录片《生门》的文案。《生门》记录的是产房的故事,却也以“生死”,这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将人性逼压得淋漓尽致。剧中有个极具争议的案例,离出生不远的孩子,被判可能大脑发育迟缓,是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还是决绝地放弃?

为什么他们不顾骨肉亲情,执意放弃快要出生的孩子?

对于没有真正遇到问题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因为人性层面的问题,做不得任何假定,不以真实发生为前提,根本无法得到答案。即使有答案,也只是“符合情理”的假设,而非真正面对问题时的“决定”。人性只有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显露。

剧中孕妇李双双的丈夫,公婆最后做出的决定令观众愤怒不已:结果可能是整个家庭被拖累,还不如一开始就将悲剧制止在摇篮里。医生的失望显而易见:生命怎能以金钱物质去衡量,这是一个生命。医生的大爱没有错,那么李双双家人执意放弃孩子,是否就该被唾骂?

为什么他们不顾骨肉亲情,执意放弃快要出生的孩子?

生过孩子的家庭都知道,怀孕时最害怕什么:就是频繁的孕检中,医生突然告诉你,孩子发育有问题,可能畸形。孕15-20周的唐氏筛查,涉及先天愚型、智力障碍等危险系数的判断。该项目不是实时得到结果,有问题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于是在等待的一周或更长的时间里,一个陌生座机电话,都能让孕妇及其家属心跳加速,恐惧得无可名状。

为什么这么害怕?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该怎样在一条与自己有着血缘相亲的生命和可能出现的高风险生活中做出抉择。纵然如医生所言,目前的科技不可能确保孩子百分百的健康。然而在明确给出一定范畴的畸形判断,却会如一条带刺的刀切入所有家属的心里。从给出建议结论,到孩子出生,以及后面的很多年,不时隐痛,提示着有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为什么他们不顾骨肉亲情,执意放弃快要出生的孩子?

而一旦这个判断成真,整个家庭必然要背负令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巨额的医疗费用,送医照看的精力,面对病儿无能为力的心痛,以及对孩子未来如何生活的焦虑。想要放弃,是人本能的选择。这绝不能单纯用自私去解读,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他们没有丰厚的经济基础,收入和积蓄,能保证的只是在正常生活下的有序生活。任何一个意外,对于整个家庭而言,可能就是毁灭性灾难。

人财两失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有一些自闭症患儿的父母表示:自己最害怕的事是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只留下孩子时,他该怎么办?想到就心痛得无法呼吸。是的,生命没有终结,就需要一直延续,延续到自己力不能及的时刻,又该怎样去保全,给他一个安好?

为什么他们不顾骨肉亲情,执意放弃快要出生的孩子?

尽管更大可能孩子不会出现畸形,尽管所产生畸形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治愈,但这一切就好比把整个家庭和孩子的命运设成一个赌局,把赌注压在好的那一边,输赢就在一瞬间。如果家缠万贯,豪赌一把有何不可?是输是赢不过就是如何安置的问题。但对于大部分家庭,是根本不敢赌。医生说,怎么感觉你们都不欢迎这个孩子。其实怎么会不欢迎呢,只是赌不起也输不起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