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中医才知道的一个物件:虎撑

只有老中医才知道的一个物件:虎撑

虎撑,提起来很多人都没听过,这是个老物件。据说,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明的,相传药王上山采药的时候,碰到老虎求医,一根大骨头卡在老虎的喉咙里,求药王医治,药王又担心老虎嘴合上,把自己咬到,遂把扁担上的一个铜环取下撑在虎嘴里,将骨头从老虎的嘴里取出,老虎被医治好之后,点头似是在感谢药王。后来郎中上山采药、行医都会带上改造过的铜铃,标志自己是药王的弟子、也是行医的标志,希望自己也有孙思邈一样的艺术,这种改造过的铜环,后来就取名虎撑子、药铃,是行医的标志。

只有老中医才知道的一个物件:虎撑

虎撑又叫虎衔,俗称药铃或串铃。它是形状酷似一个面包圈的空心物件,向外的一面中间开一狭长的缝隙,内置弹丸,摇晃起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只有老中医才知道的一个物件:虎撑

只有老中医才知道的一个物件:虎撑

老北京,旧时走街串巷的游医手里常会举着这种工具,边走边摇,以招揽生意。虎撑,又名“虎衔”、“报君知”,老北京人也称之为“虎撑子”或“镯子”。

只有老中医才知道的一个物件:虎撑

金庸《飞狐外传》。当时,在福大帅组织的“天下掌门大会”上,药王门的余孽、使毒的大高手、外号“毒手神枭”的石万嗔带着两个徒儿忽然闯进会场,意图分一杯羹。书中交代,石万嗔的扮相是这样的:

“只见此人极瘦极高,左手拿着只虎撑,肩头斜挂药囊,一件青布长袍洗得褪尽了颜色,拖着双破烂泥泞的布鞋,装束打扮,便是乡镇间常见的走方郎中,只是目光炯炯,顾盼似电”。

石万嗔手中,赫然拿着一只“虎撑”。这是全书这个东西的第一次出现。书中说,石万嗔手中的虎撑,其实是件兵器:

“只听得呛啷啷、呛啷啷一阵急响,那人提起手中虎撑,当头往胡斐头顶砸下。胡斐一瞥之下,已看清那人面目,正是自称“毒手药王”的石万嗔。……胡斐当下向左滑开三步,避开了石万嗔的虎撑,刷的一声,单刀出手,一招“谏果回甘”,回头反击。这一招回刀砍得快极,石万嗔不及躲闪,危急中虎撑一举,硬架了这一刀,当的一声大响,两人各自向后跃开,石万嗔虎撑中的铁珠只震得呛啷啷、呛啷啷的乱响。”。

只有老中医才知道的一个物件:虎撑

走方医,也叫铃医,也就是走方郎中、走方医、草泽医、串铃医

古时候,行医之时,郎中身负药箱、手摇串铃,成年累月的于村市街巷往来奔走,为百姓治病

只有老中医才知道的一个物件:虎撑

游医们摇动虎撑时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放在胸前摇动,表示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摇动,表示医术较高;举过头顶摇动,象征医术非常高明。但不管在什么位置,在经过药店门口时都不能摇动虎撑,因为药店里都供有孙思邈的牌位,倘若摇动,便有欺师藐祖之嫌,药店的人可以上前没收游医的虎撑和药篮,同时还必须向孙思邈的牌位进香赔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