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中醫才知道的一個物件:虎撐

只有老中醫才知道的一個物件:虎撐

虎撐,提起來很多人都沒聽過,這是個老物件。據說,唐代名醫孫思邈發明的,相傳藥王上山採藥的時候,碰到老虎求醫,一根大骨頭卡在老虎的喉嚨裡,求藥王醫治,藥王又擔心老虎嘴合上,把自己咬到,遂把扁擔上的一個銅環取下撐在虎嘴裡,將骨頭從老虎的嘴裡取出,老虎被醫治好之後,點頭似是在感謝藥王。後來郎中上山採藥、行醫都會帶上改造過的銅鈴,標誌自己是藥王的弟子、也是行醫的標誌,希望自己也有孫思邈一樣的藝術,這種改造過的銅環,後來就取名虎撐子、藥鈴,是行醫的標誌。

只有老中醫才知道的一個物件:虎撐

虎撐又叫虎銜,俗稱藥鈴或串鈴。它是形狀酷似一個麵包圈的空心物件,向外的一面中間開一狹長的縫隙,內置彈丸,搖晃起來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只有老中醫才知道的一個物件:虎撐

只有老中醫才知道的一個物件:虎撐

老北京,舊時走街串巷的遊醫手裡常會舉著這種工具,邊走邊搖,以招攬生意。虎撐,又名“虎銜”、“報君知”,老北京人也稱之為“虎撐子”或“鐲子”。

只有老中醫才知道的一個物件:虎撐

金庸《飛狐外傳》。當時,在福大帥組織的“天下掌門大會”上,藥王門的餘孽、使毒的大高手、外號“毒手神梟”的石萬嗔帶著兩個徒兒忽然闖進會場,意圖分一杯羹。書中交代,石萬嗔的扮相是這樣的:

“只見此人極瘦極高,左手拿著只虎撐,肩頭斜掛藥囊,一件青布長袍洗得褪盡了顏色,拖著雙破爛泥濘的布鞋,裝束打扮,便是鄉鎮間常見的走方郎中,只是目光炯炯,顧盼似電”。

石萬嗔手中,赫然拿著一隻“虎撐”。這是全書這個東西的第一次出現。書中說,石萬嗔手中的虎撐,其實是件兵器:

“只聽得嗆啷啷、嗆啷啷一陣急響,那人提起手中虎撐,當頭往胡斐頭頂砸下。胡斐一瞥之下,已看清那人面目,正是自稱“毒手藥王”的石萬嗔。……胡斐當下向左滑開三步,避開了石萬嗔的虎撐,刷的一聲,單刀出手,一招“諫果回甘”,回頭反擊。這一招回刀砍得快極,石萬嗔不及躲閃,危急中虎撐一舉,硬架了這一刀,噹的一聲大響,兩人各自向後躍開,石萬嗔虎撐中的鐵珠只震得嗆啷啷、嗆啷啷的亂響。”。

只有老中醫才知道的一個物件:虎撐

走方醫,也叫鈴醫,也就是走方郎中、走方醫、草澤醫、串鈴醫

古時候,行醫之時,郎中身負藥箱、手搖串鈴,成年累月的於村市街巷往來奔走,為百姓治病

只有老中醫才知道的一個物件:虎撐

遊醫們搖動虎撐時有一定的規矩:如果放在胸前搖動,表示是一般的郎中;與肩齊平搖動,表示醫術較高;舉過頭頂搖動,象徵醫術非常高明。但不管在什麼位置,在經過藥店門口時都不能搖動虎撐,因為藥店裡都供有孫思邈的牌位,倘若搖動,便有欺師藐祖之嫌,藥店的人可以上前沒收遊醫的虎撐和藥籃,同時還必須向孫思邈的牌位進香賠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