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水青山釋放發展“紅利”

洞庭湖水,碧波盪漾,風光旖旎;雪峰山脈,逶迤綿亙,綠意盎然。綠色,成了益陽最亮麗的底色,也是全市人民一直悉心守護的顏色。

让绿水青山释放发展“红利”

地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域,我市緊緊圍繞綠色益陽建設目標,盯緊生態紅線,卡住汙染源頭,發展綠色產業,做好生態文章,努力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做大“金山銀山”的價值,形成了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同頻共振,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科技種植 基地綠起來

紅色聖女果可即採即食,辣椒葉子是盤中美食,生菜品類各色各樣……果蔬不是長在田土裡,而是長在大棚的架子上,從管道中吸收營養液,不施肥不打藥。南縣華南農業引進世界頂尖級的無土栽培新技術,使生產的果蔬既營養豐富又綠色生態。

依託科技創新,讓農業生產基地“綠”起來。近年來,我市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高質量發展,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實行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傳統的農業生產變得更加循環化生態化。

在赫山區新橋河鎮,湖南中億農業致力綠色發展,每季稻田普施100公斤有機肥,通過輪作綠肥、油菜,並採用粘蟲板、誘蟲燈等綠色防控技術,不僅大大改善了土壤肥力水平,減少了農藥化肥用量,而且提升了稻米的口感和品質。中億農業創立了“林翼”大米品牌,系列優質大米俏銷市場,賣價30元每公斤。

我市現代農業主打“綠色牌”,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標誌的農產品有462個,中國馳名商標17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及中華老字號14個,湖南省著名商標、湖南名牌產品125個。南縣成為全省“三品一標”示範基地縣。同時,我市還總結推廣了稻蝦、稻蛙、稻鱉、稻魚共生及農牧對接等新型、生態、高效的種養模式。

生態農業“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農業主體主動將生態循環的理念融入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以生態循環求發展空間,益陽現代農業生機勃發。

生態整治 環境美起來

桃江縣灰山港鎮司馬村和順肉牛養殖基地,110餘頭肉牛產出的牛糞集中堆肥發酵成有機肥,用於150畝蔬果園,林下還放養野雞、珍珠雞、烏骨雞及家兔。基地將汙染環境的牛糞用於生態種養,建立起一條高效生態循環鏈,年利潤超過100萬元,獲得雙贏。

逐“綠”而行。我市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打出生態建設的系列“組合拳”,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啟動農村清潔工程,建立垃圾不出村、農戶分類減量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開展志溪河、蘭溪河“兩河”流域治理,整治汙染企業、養殖場,改善“兩河”水質;推進洞庭湖專項整治行動,恢復和改善生態,湖水變清,溼地變綠……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改善。

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定的“格”更高,“面”更大。根據市委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把美麗鄉村打造成益陽城鄉統籌發展的靚麗名片,到2020年全市完成10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打造一批可示範、可複製的美麗鄉村示範區、示範片、示範村。

如今,時間過半,行走在益陽大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如畫景象已映入眼簾。

來到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桃江縣大慄港鎮朱家村,潺潺溪水叮咚作響,樹木蒼翠夾道成蔭,農家小院坐落山間,天空偶有鳥兒掠過,花草的芬芳迎面撲來,頗有幾分世外桃源的韻味。讓人不由感嘆,鄉村如此美麗,生活如斯美好。

模式創新 產業強起來

生態建設改善的是環境,貢獻的是產值,回報的是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南縣稻蝦產業風生水起。“稻蝦共生”讓農藥化肥大大減量,青樹嘴鎮小龍蝦每畝平均收益超過4000元,“溢香園”“金之香”等優質稻蝦米最高賣到60元每公斤。“稻蝦共生”生態種養模式,帶來的是土地質量改善,農民增收致富,生態效益顯而易見。

過去幾年,由於治汙力度的加大和造紙企業的關停,沅江蘆葦產業深陷“泥潭”,蘆葦成了廢棄之物。面對生態和經濟利益的衝突,沅江市瞄準蘆筍做文章,變一家一戶自採自食為面向市場的規模化生產,拓展蘆葦產業的發展空間,向綠色生態食品加工蛻變。富硒蘆筍面、蘆筍固體飲料、蘆筍果蔬酵素粉等新產品推出,使得蘆筍搖身一變,成了年輕吃貨們的“網紅”。2017年,蘆筍產業綜合產值達到25億元。在這裡,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進而變成發展資本,真正釋放生態“紅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市各地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資源,深挖、做強、做大綠色品牌,現代農業產業逐步強起來。安化黑茶、桃江竹筍、赫山大米、沅江蘆筍、南縣小龍蝦、大通湖大閘蟹、資陽休閒食品等縣域農產品聲名遠播。“南縣小龍蝦”“安化黑茶”“大通湖大閘蟹”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安化黑茶”獲評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併成為中歐互認地標產品,安化縣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桃江竹筍”“沅江蘆筍”獲頒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