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復綠27.2萬餘株3249餘畝 生態保護,檢察院在行動

今天(5日)是“世界環境日”,重慶市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情況。去年1月至今年5月,全市檢察機關共批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65件85人,提起公訴670件1189人,其中包括對三起最高檢、公安部、環保部聯合掛牌督辦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涉及的罪名主要有汙染環境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採礦罪、非法採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盜伐林木罪、濫伐林木罪等。

全市檢察機關督促環保、林業、農業等行政機關移送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線索235件392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查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10件12人。同時,成立專案組,嚴格依法辦理最高檢、公安部、環保部聯合掛牌督辦的南川區劉雲貴等人汙染環境案、長壽區張光兵等人汙染環境案、涪陵中江船業有限公司汙染環境案,依法批准逮捕12名犯罪嫌疑人。

重慶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梁田說,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全市檢察機關共對履職發現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立案316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230件,行政機關回復採納建議糾正違法或履行職責93件,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1件。

通過辦理案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的水庫水源地面積2.25餘萬畝,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81.2噸,督促回收危險廢物10噸,整治違法排放廢氣和汙染物企業30家,恢復被損毀國有林地和生態公益林60餘畝,挽回、復墾被非法改變用途和佔用的耕地650餘畝。

梁田表示,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專業化建設上,全市檢察機關在萬州、黔江、涪陵、渝北、江津5地實行環保刑事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制度。同時結合當地工作實際,設立生態環保檢察專門機構。涪陵區檢察院制定《生態環保檢察工作辦法》,分別在景區、公司設立“生態環保檢察工作室”,拓寬線索發現渠道,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完善生態環保共建共享機制,“以點帶面”服務保障當地綠色發展。巫溪縣檢察院與縣林業局聯合成立全市首個“林業生態保護檢察室”,探索建立“派駐+巡查”林業生態保護工作,形成六項生態保護工作機制,全力助推巫溪縣生態文明建設。

全市檢察機關堅持打擊犯罪與恢復生態相結合,2013來,共督促419名犯罪嫌疑人補植復綠27.2萬餘株、3249餘畝,督促394名嫌疑人投放魚苗130餘萬尾,109名犯罪嫌疑人繳納生態修復費用233.84萬元,及時向環保、林業等部門提出加強生態環保的工作建議19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