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導語:休閒農業是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融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於一體的新型產業。根據實踐經驗,“三生”的順序應是先做生態、後做生產、再做生活。反之,就會出現投入大、浪費多,效益低的問題。植物生態景觀是休閒農業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植物生態景觀不僅可以改善生活環境,為遊客提供休閒、娛樂活動場所,還可創造遊覽、觀賞空間,給人以美的享受,是自然風景的再現。植物具有淨化空氣、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環境等功能。那麼,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呢?

1、展現時空序列

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形成了春花、夏綠、秋實、冬枝的四季景象。休閒農業園區要利用植物表現時序景觀。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幹虯勁。利用植物表現時序景觀,必須對植物材料的生長髮育規律和四季的景觀表現有深入的瞭解,根據植物材料在不同季節中的不同色彩來創造休閒農業園區景觀。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同時,植物又是休閒農業景觀營造中組成空間結構的主要成分,可通過視點、視線的改變而產生“步移景異”的空間景觀變化。在休閒農業園區景觀設計中營造既開朗又有閉鎖的空間景觀,兩者巧妙銜接,相得益彰,使人既不感到單調,又不覺得疲勞。

2、表達景觀主題

很多植物具有獨特姿態、色彩,風韻之美。如,有的春夏翠綠,深秋金黃;有的樹體高大,樹形優美;有的葉茂花豐,芳香四溢。因此,我們要利用不同植物的特點,展示它們優美的形態,絢麗的色彩,自然的聲響,沁人的芳香,從而在休閒農業園區景觀中構成豐富多彩的景觀主題。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3、形成地域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條件大差異,不同地域環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如海南主要是熱帶雨林及闊葉常綠林相植物景觀,長江流域的針闊葉混交林相景觀等。休閒農業園區要選擇適合生長的植物種類,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儘量選擇地區鄉土樹種,地方特色植物,如,華南地區有木棉、鳳凰木、蒲葵、芭蕉,三角梅、榕樹等,東北地區有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櫸樹等植物,從而形成休閒農業園區特色景觀。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4、進行文化創作

“詠物言志”以植物來表達主人思想和感情,中華民族自古便有。人們在欣賞花草樹木外在美的同時,也賦予了它們某種特定的意義。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古今文人學士、詩人畫家,他們通過詠詩賦詞、寫文作畫,把內心的感情和審美情趣都寄託於大自然的植物之中,所以才有了“歲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花草四雅”(蘭花的淡雅、菊花的高雅、水仙的素雅、菖蒲的清雅)的美譽。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休閒農業園區在植物生態景觀打造中,利用植物進行文化創作,使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5、展示組合功能

植物生態景觀不僅具有獨立的景觀表象,與休閒農業園區山水、建築、道路等小品還可組合展示。

(1) 襯托建築景觀

植物的枝葉呈現柔和的曲線,不同質地的植物,色彩在視覺感受上有不同差別。休閒農業園區可用柔質的植物材料來軟化生硬的幾何式建築形體,如基礎栽植、牆角、牆壁綠化等形式形成色彩襯托;以植物自然形藝和質感襯托建築硬質規則,可在玲瓏精緻的建築物四周選栽姿態輕盈、葉小而貧密的樹種。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從而形成建築在植物生態景觀下若隱若現,使人產生“覽而愈新”欲觀全貌而後快的心理追求。同時從房內向外觀景時,窗前簷下的樹幹、樹葉又有“前景”和“添景”的感覺。同時,休閒農業園區植物生態景觀還可作為空間的分隔、過渡、融合等,房物的花牆、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須藉助植物來裝飾和點綴。

(2)點綴山石水體

休閒農業園區山石水體有植物、建築、道路的裝點陪襯,才會有“群山鬱蒼、群木薈蔚、空亭翼然、吐納雲氣”的景象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植物覆蓋山體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還如同華麗的服裝使山體呈現出層林疊翠,“山花紅紫樹高低”的山區植物生態景觀。在休閒農業園區用喬木構成疏透的空間分隔,小景點綴一些文苔小草、紫竹伏松,立刻感到添上了生機,如同畫家繪石點綠,頓增美感。

栽樹也要有講究,休閒農業園區怎樣打造植物生態景觀?

我們給你幫助轉發是最好的支持

談再紅休閒農業服務工作室雲集上百名專家教授,帶著先進的營運模式和專業技能為您服務。如果您投資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休閒農莊、鄉村旅遊、農業產業發展等項目需要可研報告,規劃設計方案,請與專家團隊聯繫,並歡迎前來考察與交流!聯繫老師

L3178149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