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报:“地壳一号”完钻井深7018米、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恒河猴脊髓再生、“高分六号”卫星发射

科技快报:“地壳一号”完钻井深7018米、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恒河猴脊髓再生、“高分六号”卫星发射

1

7018米!中国科学家“向地球深部进军”

科技快报:“地壳一号”完钻井深7018米、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恒河猴脊髓再生、“高分六号”卫星发射

▲这是在松科二井拍摄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整机系统

6月2日,吉林大学主要承担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属于我国实施的松辽盆地白垩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实施22年以来最深钻井,也是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科学钻探井。

这是中国入地工程的一项标志性成就,将为我国地球深部探测提供关键技术和装备,拓展松辽盆地深部页岩气、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勘查开发的新空间,引领全球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研究,显著提升我国在地质历史古气候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2

国产海上平台用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科技快报:“地壳一号”完钻井深7018米、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恒河猴脊髓再生、“高分六号”卫星发射

5月30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首台国产海上平台用25MW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哈尔滨交付中海油公司。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相当于海洋石油开采平台的“动力心脏”,此举打破我国能源领域关键设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标志着我国已自主掌握此“大国重器”核心关键技术,将我国海上油气开采的命脉握在了自己手里。

这一将跃动在我国海上平台的首颗国产“中国心”,具有可自由切换双燃料可耐高温可适应高转速高压、耐腐蚀、抗冲击等特点。科研团队通过开展多轮设计优化及试验验证工作,首次突破并掌握了双燃料切换控制技术,填补了国产双燃料燃气轮机的应用空白,提高了燃气轮机对燃料的适应性,拓宽了燃气轮机的应用领域。

七〇三所所长林枫说,该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研制是一项典型的军民融合成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我国真正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摆脱了国外垄断,建立了核心设备自主生产和维保能力,改写了国外设备价格昂贵、维修费用高等受制于人的历史,对提升我国在能源生产领域的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我国科学家揭示剪接体组装及激活机制

日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组装机理与结构研究于《科学》期刊发表题为《完全组装的酿酒酵母剪接体激活前结构》的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处于被激活前阶段的两个完全组装的关键构象——预催化剪接体前体和预催化剪接体。

这两个高分辨率三维结构首次展示了在剪接体组装过程中剪接位点和分支点的识别状态与动态变化,回答了剪接体激活前剪接位点和分支点识别机理,以及激活过程中剪接体如何逐步组装并通过结构重组最终完成激活等重要问题。据介绍,之前研究界尚未清楚解释剪接体是如何逐步组装并完成激活的机制。

据介绍,本文报道的处于激活前的两个完全组装的剪接体结构,从复合物的提纯、样品的制备到结构的解析,每一步都很有挑战。预催化剪接体前体目前被认为是组成蛋白最多、分子量最大的剪接体,该状态结构复杂,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紧密,使得该复合物在提纯过程中容易解聚。在最新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研究组对提纯方案多次探索,最终优化出一套纯化方案,可以获得稳定的、性质良好的预催化剪接体前体样品。

预催化剪接体前体结构是目前世界上已解析的唯一一个同时包含5种核糖核蛋白剪接体结构,它由68个蛋白和6条RNA组成。在该结构中,首次观察到了剪接体组装早期U1核糖核蛋白对5'剪接位点的识别,以及5种核糖核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界面。除此之外,分支点的动态变化、剪接体的各组分所经历的结构重组与构象改变也都清晰的呈现出来。

4

高等灵长类恒河猴脊髓再生获重大突破

科技快报:“地壳一号”完钻井深7018米、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恒河猴脊髓再生、“高分六号”卫星发射

▲高等灵长类恒河猴

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损伤局部微环境不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向靶部位延伸。李晓光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孙毅团队将自主研制的可长时程释放神经营养素的生物活性材料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改善损伤局部微环境,促进皮质脊髓束的长距离生长并越过损伤区重新进入宿主脊髓组织中,瘫痪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最终长期稳定恢复。

李晓光表示,该项成果采用单纯的生物材料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伦理纠纷和发生肿瘤的风险,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思路,而它建立的一系列非侵入性观察评估技术手段如功能磁共振成像、运动学步态分析等方法进行疗效评估,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奠定了理论及技术基础。

5

武汉大学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科技快报:“地壳一号”完钻井深7018米、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恒河猴脊髓再生、“高分六号”卫星发射

▲珞珈一号01星搭载着长征二号丁火箭点火升空

6月2日12点1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武汉大学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通过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2点27分03秒,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截至发稿前,卫星状态正常,进入在轨测试阶段。

该星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是“武汉大学珞珈一号科学试验卫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主要用于试验验证低轨夜光遥感、导航信号增强等技术。

根据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选择了目前国内处于空白的“夜光遥感”及国家急需的“低轨卫星导航增强”作为卫星功能设计的出发点。该星分辨率为130米,理想条件下可在15天内绘制完成全球夜光影像,提供我国及全球碳排放指数、城市住房空置率指数等专题产品,动态监测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同时,该星搭载导航增强载荷,可开展卫星导航信号增强和星基北斗完好性监测技术验证试验,为我国开展新一代导航信号增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一星多用”的集成化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理论提供试验依据。

据悉,此外,本次作为主星发射的是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是国家高分辨率重大专项规划卫星,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高质量和高效成像等特点,能有力支撑农业资源监测、林业资源调查、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需求提供遥感数据支撑。长征二号丁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火箭的第40次发射,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6次发射。

6

“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技快报:“地壳一号”完钻井深7018米、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恒河猴脊髓再生、“高分六号”卫星发射

▲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它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的监测能力。

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

高分六号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和宽覆盖相结合特点,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监测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需求提供遥感数据支撑。

高分六号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高质量成像、高效能成像、国产化率高等特点,设计寿命8年,配置2米全色/8米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16米多光谱中分辨率宽幅相机,2米全色/8米多光谱相机观测幅宽90公里,16米多光谱相机观测幅宽800公里。高分六号还实现了8谱段CMOS探测器的国产化研制,国内首次增加了能够有效反映作物特有光谱特性的“红边”波段。

高分六号与高分一号组网运行后,将使遥感数据获取的时间分辨率从4天缩短到2天。国防科工局将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部等主要用户部门,利用卫星获取的数据,积极在农业资源监测、林业资源调查、防灾减灾救灾等行业以及首都圈、新疆等区域开展应用示范。高分专项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利用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在农业常规监测、农业资源调查等领域开展广泛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高分一号等系列卫星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使农业资源调查的范围扩大、频率提高、精度提升、成本降低。特别是在年度全国冬小麦、北方水稻等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监测、资源本底调查中,高分卫星数据已全部取代国外同类数据。

7

新材料让锂离子电池容量大幅提升

据美国《科学进展》杂志近日消息,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全新材料,可用于制造性能稳定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从而大幅提升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的续航时间,甚至可以延长到目前的两倍多。

锂离子电池已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而今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提升的需求,推动着正极材料不断进步——通常,人们采用的是锂、氧和一种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为电池正极,这其中,正是过渡金属负责储存和释放电能,其性质也是电池容量的关键。

现阶段最常用的过渡金属是钴,而此前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用镁取代钴,可以在提高容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但镁也有一定缺陷——电池性能退化太快,仅两轮充放电后就出现大幅下降。

据美国西北大学官方网站介绍,此次团队研发的新材料是掺有铬和钒元素的锂镁氧化物,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电池容量出现了大幅提高,同时兼具性能稳定、不会迅速退化的优点。

西北大学研究小组先是为锂镁氧化物材料建立了一个结构模型。该模型详细到了单个原子,团队借此分析了全部充放电过程,发现其中的氧也会参与存储电能,因而容量比以往要大。

随后,研究人员尝试了将不同元素掺入锂镁氧化物的方案,以期计算出不同混合物各自的储能效果。最终他们发现,掺入铬和钒能在保持电池大容量的同时实现最稳定性能。

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实验室中检验该新材料的实际应用表现。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