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主張洋務運動,號稱“鬼子六”,當年還差點做了清朝皇帝!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1636年到中華民國建立,共經歷了十代皇帝,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經歷過戰爭,也和平發展;有過康乾盛世,但自乾隆皇帝後,清朝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了。

此人主張洋務運動,號稱“鬼子六”,當年還差點做了清朝皇帝!

八旗子弟腐敗無能,長時期的安定平穩使國家沒有了銳氣;閉關鎖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小農與手工業者,但是與國際脫軌,錯過了工業革命,之前的優勢逐漸消失,甚至被西方國家反超;固守著天朝上國的思想;八股取士,思想僵化……

此人主張洋務運動,號稱“鬼子六”,當年還差點做了清朝皇帝!

但並不是所有皇室子弟都這樣。愛新覺羅·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是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寧的親弟弟,奕訢被封為和碩恭親王。在他們二人都是皇子時,道光皇帝選誰繼承王位並不確定,還在猶疑。兩個孩子都十分優秀,他都十分喜愛,哥哥奕寧有德行,弟弟奕訢與才華,選哪個繼承皇位的問題令他十分頭疼。思慮再三後,他選擇了有德的哥哥奕寧為皇儲。可能因為太過糾結,道光皇帝在遺詔中史無前例地提到了兩個人——皇四子奕寧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為親王。這是在之前的詔書中從未出現的。

此人主張洋務運動,號稱“鬼子六”,當年還差點做了清朝皇帝!

咸豐皇帝可能適合守成,但當時的環境應該由一個有才能得人擔任皇位。奕訢自小聰敏,長大後主張學習西方,主張革新,最後趕上並趕超洋人。他支持李鴻章等人辦洋務,建立與各國交流的事務衙門。但當時的大臣們並沒有這樣的眼界與前瞻性,他們在朝堂上排擠奕訢,背後稱他為“鬼子六”,說他企圖讓夷族改變大清。

此人主張洋務運動,號稱“鬼子六”,當年還差點做了清朝皇帝!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咸豐皇帝攜眷逃跑,恭親王奕訢留下與兩國交涉談判。

他十八歲就入了官場,打破祖制以皇子之身干預政務;以親王的身份出現在遺詔上;身為皇室人員,對西方世界卻十分了解……可他畢竟不是皇帝,若不然,歷史或許會走向不同的軌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