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

近幾天,一篇名為“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迅速在網絡上傳播。

事情的大致經過為3歲小姑娘王鳳雅患上了視網膜母細胞瘤,醫生判定有很大治癒可能。

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

鳳雅來自農村家庭,不是獨女,還有兄弟姐妹4個,家境不富裕。

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

轉眼又過了一個月,5月4日,王鳳雅小朋友還是沒有抵抗過病魔,去世了。

當志願者要求楊美芹提供鳳雅醫療救助的所有收據時,卻沒有得到任何回覆,因此不少網友猜測鳳雅父母涉嫌“詐捐”,並且懷疑將鳳雅的治病錢給了弟弟做兔唇手術。

過了兩天,王鳳雅家屬回應詐捐,僅募款3.8萬,餘款1301元已捐。

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圖:王鳳雅爺爺出示捐款憑證。)

多次反轉,事情的最終真相還不得而知,多方開始深入調查。

今天,我想從公益救助平臺的角度來談談這件事。

因為這不是愛心捐助平臺第一次出事了。

前幾年的羅一笑事件,這個月的王鳳雅事件,都是反反覆覆真相多次反轉。

無論這些事情具體發生在怎樣的時間和環境,它們其實都直指了一個問題——慈善款捐助審核和監管制度不合理。也正因為這些事情疊加者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敢捐,深怕善心被利用。

我們不禁開始要思考,水滴籌等網絡個人求助平臺的出發點本沒有錯,但為什麼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1.我避開了郭美美,卻沒躲過羅一笑父親

幾年前,郭美美事件把紅十字會的聲譽拉到谷底,也讓很多人對公益慈善心中蒙上了陰影。

好吧,大型公益慈善出了汙點,人們開始把善心和善款放到了網絡個人救助平臺上。

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刷爆了那個時候的朋友圈。

可是沒過幾天,事情出現大反轉,涉嫌P2P的“帶血營銷”。

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

此外還暴露了輕鬆籌的申請資格審查問題,一笑的父親羅爾在深圳有三套房產。

在網友質疑“賣掉一套就可以治病”的基礎上,輿論的斥責之聲開始發酵,這件事也讓網絡公益遭到了廣泛的質疑和空前的信任危機。

由此,人們發現了輕鬆籌平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個人提供公開募捐信息發佈服務、對個人求助信息審核把關不嚴、對信息真實客觀和完整性甄別不夠等問題。

不久,輕鬆籌就網信辦約談。

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

約談之後確實起到了一些療效,但這並不代表一切都會變成所想的那樣。

如今水滴籌、輕鬆籌在資格審查問題上仍然層出不窮。

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

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

2.避開了郭美美、羅一笑父親,還是遇上了王鳳雅母親

自羅一笑事件之後,資質審查變得嚴格起來,是個良好的改觀。

然而問題依舊出現了。

這次王鳳雅事件,網友最終的討論也好、質疑也罷,都是最終圍繞一個話題:“善款的使用和去向”。

由此可見,確保了人員的受助資質,還不夠,善款的使用、去向也至關重要。

並且善款的如何使用、誰來提取和管理、使用明細是否公佈,如果不透明,很容易出現白血病男孩的情況。

王鳳雅事件,給網絡慈善以及自媒體提了一個醒!

這種網絡個人救助不同於慈善基金,有第三方機構完全的監督,並且要進行明細公開,而個人救助既然走上了這樣一個平臺,也會受到同等的關注。

也有網友提到了大病求助募捐的三個基本原則——

真實性:募捐的發起要有真實的依據,真實性包括病情和家庭情況,這是募捐的基礎。用不真實的劇情來募捐是騙捐和詐捐。

限定性:募捐的執行要設定限時、限額,要明確超額部分和使用完的餘額部分的最終用途。

公開性:募捐的過程要公開、捐款的管理和使用要公開,必須要有第三方監督,餘額與超額部分的處理要出具證明。

但是以目前的階段來看,只有公益慈善組織使用有公募資質的賬戶在專業的公益慈善募捐平臺上開展募捐,才能滿足這三個條件,即使在《慈善法》出臺之後,網絡愛心眾籌平臺上也很難滿足“限定性”和“公開性”的要求。

說到底,還是網絡愛心救助平臺的性質問題,它不是公益慈善基金組織,無法做到和它一模一樣,他只是個人救助,那麼發生在個人救助中的“詐捐”或者“騙捐”,處理、定性起來,也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事情。

3.網絡公益的擦邊球

間接地吃著人血饅頭

民政部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3家指定互聯網信息募捐平臺共為全國200多家公募慈善組織及其合作機構發佈募捐信息超過1萬條,總籌款額超過7.5億元。

網絡募捐平臺是有積極意義的,這點不能否認。

但說到底,網絡募捐平臺仍然是個盈利性平臺,所以在公益與盈利的平衡上,也被曝出了許多不光彩的事情。

水滴籌剛上線不久,被爆料“數據刷量造假”。水滴籌APP安卓市場下載量疑似刷單、水滴籌一天消失18萬用戶,會員數據不符等。

緊接著,2016年11月,水滴籌就出現過違規宣傳和經營現象,甚至涉嫌變相或實際經營保險業務”等問題不合規定,被保監會約談。

具體原因,根據網友透露,水滴籌和水滴互助為吸引會員,將互助計劃與保險產品進行對比和掛鉤,模糊互助計劃的真正性質,混淆保險產品與互助計劃之間的區別。試圖以保險的賠付方式來誘導和吸引用戶,甚至還違規開展了保險運營活動,最終被保監會限令重點整治。

更有網友爆料:自己被代充1元入會,過了一段時間發現,系統一直間接或直接的引導自己充值,不然賬號就將按照規定失去保障資格,不僅是自己,身邊還有和自己一樣被拉進去的朋友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因為本來就是被動入會的,不想接著續費,最後都成了“殭屍粉”。

本應該被平臺清退掉的殭屍粉變成了濫竽充數的隊伍,造成用戶量大的假象,來吸引新的用戶加入並充值。

根據公開資料和媒體相關報道,目前輕鬆籌和水滴籌應該都處於虧損狀態,但憑藉龐大的流量,他們也是有一些收入的。比如輕鬆籌的嚐鮮預售、水滴籌的水滴集市等。這些功能都是平臺基於籌款衍生出來的一些變現渠道,但目前來看都處於嘗試階段,雖然有一些現金流產生,但並不足以覆蓋整個公司的日常開銷。

刷流量這些行為,還是表明水滴籌、輕鬆籌是依靠互聯網的流量,來實現盈利,但是如果後續監管制度缺失,造成大量“殭屍用戶”、“詐捐”、“騙捐”出現,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這個影響就遠遠不止網絡救助平臺運營不下去這麼小了,還會使網絡公益的公信力喪失,人們不再相信網絡公益,甚至嗤之以鼻,覺得是“騙子”。

久而久之,網絡公益這條路幾乎就斷了,使真正有困難的人發不出聲、得不到救助,這樣看來,網絡公益平臺就是為了一己私利而吃了人血饅頭。

如果水滴籌、輕鬆籌等網絡救助平臺不能很好的出臺制度標準、合理的規範化管理,很容易在眾籌集資邊緣的危險違法試探,不僅如此,比這更嚴重的則是間接的吃著人血饅頭。

總結:

個人求助平臺確實能夠起到救人的作用,但是如果管理機制跟不上,“詐捐”、“騙捐”等事情出現,只會讓捐款人寒了心,久而久之,平臺走不長遠,更可怕的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失去了發聲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