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致敬

向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致敬

戴安瀾戎裝照

在76年前的今天,1942年5月26日 (農曆四月十二),戴安瀾在緬甸殉國。

戴安瀾,安徽無為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後歷任連、營、團、旅、副師長等職,參加了長城抗戰、平漢線漕河、漳河戰役、臺兒莊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保衛戰、崑崙關戰役。先後榮獲五等雲麾勳章一枚,華胄勳章一枚,四級青天白日寶鼎勳章一枚,被蔣介石稱讚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

1939年1月,戴安瀾升任國民黨第五軍第200少將師長該師對外號稱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唯一一個機械化師;12月,戴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擔任對崑崙關的正面攻擊任務,重創日軍。

1942年春,戴安瀾所部被編入中國遠征軍第一路戰鬥序列,進入緬甸對日作戰。1942年3月19日,在同古戰役中,第200師與日軍第五十五師團一部血戰12晝夜,200師以高昂的鬥志與敵鏖戰,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衝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俘敵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遲滯了日軍北迸,掩護了英軍撤退,受到美國中將史迪威和英軍高級將領盛讚。美國軍方認為,東瓜保衛戰是“所有緬甸保衛戰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行動,併為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英國的《泰晤士報》稱之:“東瓜之命運如何,姑且不論。但被圍守軍,以寡敵眾與其英勇作戰之經過,實使中國軍隊光榮簿中增一新頁。 ”國內的輿論也對戴安瀾讚譽有加 。蔣介石把此次戰役稱做是“中國軍隊的黃埔精神戰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重慶的報紙稱東瓜保衛戰“無論在中國抗戰史或世界大戰史均有其不朽的價值”。1942年4月24日拂曉,棠吉之戰爆發。負責收復棠吉的第200師將士率先向日軍發起進攻。戴安瀾在收復棠吉的戰鬥中親臨前線指揮,攻克棠吉,不僅使中國遠征軍以極大的鼓舞,而且也使東線戰局的轉危為安有了希望。戴安瀾的名字再次出現在中國、美國和英國的各家報紙上 。毛澤東在挽戴安瀾的詩中,也盛讚了這一戰鬥:“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緬甸戰局惡化後,戴安瀾奉命率第200師撤退,在通過細(胞)摩(克哥)公路時,胸腹中彈,傷勢嚴重。由於時值雨季,醫藥匾乏,戴安瀾傷口化膿感染,於5月26日在緬甸茅邦村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