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百度頭條拓展區域品牌遇到難題,信息流廣告不如品牌廣告好

騰訊百度頭條拓展區域品牌遇到難題,信息流廣告不如品牌廣告好

手百、今日頭條在信息流廣告裡尋找增長爆發點,但騰訊新聞絕大部分收入卻依舊來自品牌廣告。

“現在騰訊新聞廣告收入裡,大頭是品牌廣告。其他信息流產品可能主要是效果廣告。”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內容商業化副總經理丁明銳接受36氪專訪時說道。

這並不意味著騰訊不做信息流廣告。他告訴36氪:“信息流廣告我們一直在做,是一個高效和快速的一個產品。但騰訊新聞的特質和它的歷史導致我們沒有完全走信息流這條路。”

未來騰訊新聞不僅要堅持這樣的廣告思路,而且還要複製到下沉城市。早在去年,騰訊就推出了面向區域市場的廣告平臺“匯贏”,目前基本覆蓋全國各地。

他認為,廣告,包括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依然是新聞產品變現的主要方式。然而,騰訊新聞也在探索知識付費產品和線下廣告投放。

36氪:在騰訊新聞內部,怎麼平衡客觀報道與廣告營銷的需求?

丁明銳:無論如何最本質的需求是服務用戶,這是普遍的。騰訊作為一個商業媒體,我們會在用戶能夠接受的範疇之內做更多的商業部署,這裡面有三點:

第一點,流量變現層面,針對於流量變現層面,現在騰訊新聞整個的廣告部署或者商業產品部署應該在行業中算是最低的,單位feed流的廣告條數是最低的。

第二點,騰訊現在要強調自己的內容提供是可信賴的,我們的廣告也同樣是做到這一點。所以在素材審核和行業准入上這點非常嚴格,比如說很多P2P、藥品保健品都被禁了。

第三點,我們也在做更多的品牌故事的原生內容運營,我們希望利用自己的公信力強化企業或者品牌或者產品的好。只要是內容真的好不是刻意做假新聞,而是真正地挖掘想要觸達消費者的最核心的傳播點,用戶也很愛看。

36氪:怎麼看《新聞哥》和《稜鏡》兩種新聞產品,一類題材寬泛、受眾多;另一類內容垂直有深度。而且前者的商業化也更好,你怎麼看?

丁明銳:我覺得年輕化和娛樂化和互動化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像《新聞哥》這個欄目很年輕,互動也很好玩。依靠騰訊這樣大的媒體平臺,這個欄目的傳播也不錯。而且還能養活自己,他們做這件事情挺好。

另一塊是《稜鏡》,我覺得我們需要鑄就社會公信力,需要報道事實最真實的層面。其實,我反倒是覺得他們不需要商業化,因為一旦商業化基本上觸及到一些行業底線。

比如,《稜鏡》報道賈躍亭,這件事是純媒體公信力和事實真相的一些挖掘。騰訊新聞還有很多類似的欄目,我也有建議過,這些欄目不要做商業化。

36氪:是內部要求這些深度欄目不做商業化?

丁明銳:是我們自己的要求。一線的《稜鏡》,不做商業化。還有像《財約你》,因為它是一個訪談類節目,會涉及到挖掘真相。還有像王志安的《局面》,也不可能做商業化。

如果做商業化註定是有失偏頗的,不是事實真相。

品牌廣告是大頭,完全沒有走信息流這條路

36氪:現在有很多的新聞資訊App以及信息流產品,也有專注不同區域的,騰訊新聞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丁明銳:如果跟同類的信息流產品或者資訊產品比較,我們的核心優勢是一直在堅持“重人工”這件事情。騰訊沒有在內容生產上和內容分發上隨波逐流,如果說我們每天發這種標題黨的文章,流量可能會很好,但騰訊也不缺流量。

36氪:有沒有加大信息流廣告的比重?

丁明銳:我們也會做信息流廣告,也一直在做,與品牌廣告是並行的。

現在騰訊新聞廣告收入裡,大頭是品牌廣告。所謂品牌(合約)廣告,就是這些買曝光的,以及招商的原生廣告等。其他信息流產品,可能大多都是效果廣告,比如遊戲、電商、二類電商、網服等。

36氪:品牌廣告的前三大類,是哪些領域的?

丁明銳:交通是最大的,房地產是第二大的,第三大類是食品飲料。

36氪:之後會以品牌廣告為主?還是也會加大信息流廣告?

丁明銳:信息流我們一直在做。信息流基本是一個高效和快速的一個產品。只要有過這樣的訴求,那個賬就能算得清楚,每個流量帶來多少錢基本上是公式能算出的。但騰訊新聞的特質和它的歷史導致我們沒有完全走信息流這條路。

36氪:現在三四線城市的廣告比重在大幅度地上升,在下沉城市有沒有變現的需求?

丁明銳:這是一個挺好的問題。互聯網產品下移到三四線、四五線城市,這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發現,尤其是區域性的品牌廣告,活力還是很大的。以前都是投傳統媒體、傳統戶外廣告,很多現在都開始採用互聯網產品,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我們在做一個“匯贏”的區域性廣告產品。這個產品專門服務那些全國各地的區域性廣告主,比如像廊坊、濟南、長沙等當地的廣告主。

36氪:什麼時候開始做這件事?

丁明銳:去年5、6月份。

36氪:全國覆蓋了多少城市?

丁明銳:目前全國基本都覆蓋了。

36氪:情況怎麼樣?

36氪:那是不是趣頭條更擅長做這一塊?

丁明銳:我們和趣頭條有本質的區別。不是壞事,市場多點元素是好事。

佈局下沉城市核心兩點,是跟現在在一二線城市是一模一樣的:第一大平臺大流量就能變現;另一方面區域用戶仍然對品牌或者價值影響力是有訴求的,絕對有訴求,所以我們也在堅持這點。

我們也會在這兩方面有所佈局,一個是品牌合約廣告一個是效果廣告。除了賣流量廣告以外,也會賣我們商業定製、招商產品。

36氪:未來在下沉市場會不會有更大的投入?

丁明銳:如果是趨勢的話…我覺得應該會大,但具體大到多大我不確定,那就得看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了。因為中國區域品牌或者是區域的廠家、區域產品,像汽車之類的能有多少,跟中國的經濟規模有關係。

新聞產品變現選擇不多,正在探索知識付費和線下投放

36氪:新聞產品變現主要有哪些方式?

丁明銳:從純新聞的角度來看,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就是廣告,廣告就是兩大部分,大頭是品牌廣告,買媒體影響力和價值的,另外一個是效果廣告。

商業層面我們在探索知識付費,再高級一點的新聞就是知識,所以這個需求肯定已經到來了。

36氪:知識付費產品具體要怎麼做?

丁明銳:我們操作知識付費也不會完全衍生出來一種新的知識付費的產品,還是依託在騰訊新聞下面的業務。

另外一個就是知識付費,還有我們做了很多聯運的業務,可能包括跟金融機構相關的一些合作,甚至是一些遊戲的合作,因為我們有體育用戶、有財經用戶,每個用戶有標籤我們想把這些用戶更多地利用起來,把他們轉起來。

36氪:知識付費已經被驗證為是一種有效的變現模式嗎?

丁明銳:也不一定,還是在探索。其實知識付費也是一樣,說白了一個用戶認識到了他的標籤以後給他什麼,我覺得內容肯定要給到,但在大商業層面上給他廣告也可以,因為他是知識付費的產品,你給一些聯運也可以,給他一些金融機構的合作也可以。這是商業跟用戶互動的過程,至於哪個能夠是未來,或者哪個變現率更高,我們現在也在摸索中。

36氪:還有在探索其他的變現模式嗎?

丁明銳:目前來看不多了。還有可能是在線下投放,因為線上的紅利,我們的人群已經差不多飽和了,我們的規模也已經很大了,剩的一些基本也是我們不想要的一些注意力和價值,所以線下是一個比較好的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