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文化——道情戏

金杞文化——道情戏

道情又称坠子翁。道情班,民国11年(1922年)传入杞县,在葛岗广为流传,唱腔为道情腔。民国12年(1923年)通许巩得保在葛岗莲花坡办道情窝班。民国18年,莲花坡班吸收白丘(今属平城乡)“新”、“玉”姑嫂2人入班,始有女演员。民国27年,王师云以莲花坡戏班为班底,吸收各班名角建杞县道情班(对外仍是莲花坡道情班),沿用豫剧场面,购置服装道具,改进唱腔,排演大册戏,连本戏,并到开封、商丘、淮阳、中牟、兰封(兰考)等数十县市演出,这是道情班鼎盛时期。1949年演员返乡参加土改,戏班解散。1956年,文化馆派张保珠到莲花坡复建道情班。当年参加开封地区文艺汇报演出后,正式成立杞县道情剧团。1957年,因搞政治运动,剧团解散。1975年,县文化馆再次派朱学彬到莲花坡辅导成立道情班,但规模远不如前。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道情班时演时停。演出剧目有《王金豆借粮》、《前进路上》等。1990年以后,剧团名角先后进入市级和其它剧团,道情剧团从此解散。莲花坡成为全县道情班的发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