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

法门寺地宫,装载着佛教和盛唐王朝的无数艺术瑰宝,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除了层层套裹佛指舍利及三枚影舍利的诸多金银宝函、玉棺,地宫出土了大量唐王朝供养舍利的国宝。

鎏金银龟盒

分体锤击后焊接成型,纹饰平錾鎏金。龟状,昂首,曲尾,四足内缩,以甲背作盖,内焊椭圆形子口架,尾与龟腹焊接。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鎏金银龟盒

鎏金银菩萨像

浇铸成型,通体鎏金。高髻,花蔓冠,宝缯垂肩,上身袒露,坐于圆形束腰仰覆莲座,右手五指微曲,掌心向前,肘微上举,左手掌心向上,五指舒展平举,除面部、胸部、手部外,通体鎏金。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鎏金银菩萨像

鎏金飞鸿纹银则

铸造、锤击成型,纹饰鎏金。呈卵圆形,微凹。则柄扁长,上宽下窄,柄端作三角形,上下部位錾花鎏金。上段为流云飞鸿,下段组成菱形图案,其间錾十字花。均以弦纹和破式菱形纹为栏界。柄背光素。银则为烹茶时投放茶末之工具。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鎏金飞鸿纹银则

鎏金双蜂团花纹银香囊

钣金成型,通体镂空,部分纹饰鎏金。香囊为镂空球体,上下半球体以合页铰链相连,钩状司前控制香囊之开合。下半球体内有以两个同心圆组成的持平环,铆接香盂于其中并与球体相连。球冠有圆钮,上接U形结构长链。链端套有环钩,链下端有莲蕾饰物。香囊内之香盂铆接于双层持平环上,环又与下半球形铆接,使香盂面始终保持平衡。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鎏金双蜂团花纹银香囊

壶门高圈足座银香炉

锤击铆接成型。通体素净,由盖与身组成。盖沿为三层渐收的棱台,盖面呈半球形,上半部镂空,模冲出两层莲瓣,盖顶以三层银片做成的仰莲瓣承托镂空的锥尖状莲蕾。炉身敛口,深腹,平底,圈足。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鎏金高圈足座银香炉

鎏金壶门座银波罗子

出土时五件一组套装。锤击切削成型,腹外鎏金。以子母口扣合,直口,浅腹,平底,壶门座圈足,器内底焊十字形格架,圈足有镂空的六个壶门,壶门间饰背分式忍冬草。底外壁有抛光切削候留下的同心圆痕迹。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鎏金壶门座银波罗子

鎏金毬路纹调达子

此件调达子为唐僖宗供奉。银片锤击成型,焊接包镶,纹饰平錾,花纹鎏金。器身木胎,外包较厚的银片。器身木胎下底部有水晶板衬底,形似“砚台”。台面凸起,器面中心有凹槽呈椭圆形,器口、器腔为双层棱台,可放置香料点燃,凹槽内及台面上可见烟怠遗痕。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鎏金毬路纹调达子

银芙蕖

莲花也叫芙蕖,是佛教密宗的十大供养之一。以银筋为茎、座,以银箔为花叶。主茎顶端有以莲蓬为蕊的芙蕖一朵,内外三层,共十六瓣。主茎中部分出三支茎,其一位莲蕾,其余为翻卷的莲叶。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银芙蕖

鎏金伎乐纹香宝子

钣金成型,纹饰平錾鎏金。带盖,直口,深腹,平底,圈足。盖作立沿,沿面饰一周二方连续的蔓草,盖面高隆,边沿錾水波与莲瓣纹,中心为宝珠形钮,下衬一周莲瓣。钮座四周錾两只鸳鸯和一只飞禽,填以蔓草。腹壁呈内弧,口沿饰一周蔓草。腹壁刻吹箫、舞蹈的伎乐,并衬以蔓草,底部一周饰莲瓣,喇叭形圈足,上部有圆箍棱,棱上面饰四出扁团花,下部錾上卷莲叶,叶脉清晰。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鎏金伎乐纹香宝子

「八识界」地宫中出土的国宝级器物,唐代皇族供养十世班禅真身法体擦擦 阎魔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