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这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同期墓葬中发现的最大的玉组配。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西周玉组配 山西博物馆

这套玉组佩今有2800余年,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等共计204件玉器组成。出土于北赵晋侯墓地63号墓。1993年下半年,考古工作者对北赵晋侯墓地进行了第四次抢救性发掘,发现了62号、63号、64号三座墓组成的一夫二妻异穴合葬墓。出土玉组佩的63号墓葬规格超过了64号晋穆侯和62号墓。64号墓为甲字形墓,全长24.3米。而63号墓却是中字型墓,全长35米,规格要比64号墓高。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晋侯墓地平面图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晋侯墓地63号墓的墓室

墓主人是什么身份呢?在墓葬中发现了两件铜壶,器形、纹饰和铭文均相同,盖口外壁和壶颈内壁铸有铭文9字:“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有人认为墓主人就是“杨姞”,因为在两周时期,国君的女子嫁出国,该国就以其母国的国名和姓相连称之,如秦国为赢姓,秦国女儿嫁到晋国就称她为“秦赢”。杨姞之名亦是如此,“杨姞”,意为是此女乃杨国的女儿,“姞”是杨国国君的姓,就说杨国的公主嫁到了晋国。而在各种史料中,并没有姞姓杨国的记载,有可能这样一个名为“杨”的小国家,被灭掉了,而63号墓的墓主人则是杨国最后一位公主。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壶铭文拓片

周人视死如生,不仅生前佩玉,并且认为在死后玉可保护尸体,使人不朽,所以大量的佩饰在生前使用,死后又一块随葬入棺中,覆在身体上,用以保护身体。而专为死者赶制的敛尸玉出现并逐步兴起。西周葬玉的逐步使用开创了以后战国、汉代葬玉大量使用的先风。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组配细节图

「八识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组成的西周玉组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