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這是迄今為止全國範圍內同期墓葬中發現的最大的玉組配。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西周玉組配 山西博物館

這套玉組佩今有2800餘年,由玉璜、玉珩、衝牙、玉管等共計204件玉器組成。出土於北趙晉侯墓地63號墓。1993年下半年,考古工作者對北趙晉侯墓地進行了第四次搶救性發掘,發現了62號、63號、64號三座墓組成的一夫二妻異穴合葬墓。出土玉組佩的63號墓葬規格超過了64號晉穆侯和62號墓。64號墓為甲字形墓,全長24.3米。而63號墓卻是中字型墓,全長35米,規格要比64號墓高。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晉侯墓地平面圖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晉侯墓地63號墓的墓室

墓主人是什麼身份呢?在墓葬中發現了兩件銅壺,器形、紋飾和銘文均相同,蓋口外壁和壺頸內壁鑄有銘文9字:“楊姞作羞醴壺永寶用”,有人認為墓主人就是“楊姞”,因為在兩週時期,國君的女子嫁出國,該國就以其母國的國名和姓相連稱之,如秦國為贏姓,秦國女兒嫁到晉國就稱她為“秦贏”。楊姞之名亦是如此,“楊姞”,意為是此女乃楊國的女兒,“姞”是楊國國君的姓,就說楊國的公主嫁到了晉國。而在各種史料中,並沒有姞姓楊國的記載,有可能這樣一個名為“楊”的小國家,被滅掉了,而63號墓的墓主人則是楊國最後一位公主。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壺銘文拓片

周人視死如生,不僅生前佩玉,並且認為在死後玉可保護屍體,使人不朽,所以大量的佩飾在生前使用,死後又一塊隨葬入棺中,覆在身體上,用以保護身體。而專為死者趕製的斂屍玉出現並逐步興起。西周葬玉的逐步使用開創了以後戰國、漢代葬玉大量使用的先風。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組配細節圖

「八識界」北趙晉侯墓地出土,由204件玉器組成的西周玉組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