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80:“退避三舍”,決戰城濮

“退避三舍”是春秋戰國史上非常著名的典故,經常被人們拿來引用,而這段典故的內容也在《史記》《左傳》等諸多典籍之中都有詳細記載。

上回說到,晉文公終於下定決心要與成得臣決戰,就在他準備出發之前,狐偃突然向他提起一段往事。

這個往事就是當初晉文公在留難到楚國時,親口向楚成王許下的承諾,將來萬一晉楚兩國發生衝突,晉國一定退兵九十里,以求楚國原諒,現在狐偃正是讓晉文公兌現這一承諾。

典故說春秋80:“退避三舍”,決戰城濮

晉文公還沒說話,魏犨卻先不幹了,他臉上明顯寫著不滿對狐偃說:“區區一個成得臣,難道我們還怕他不成,竟然要讓主公給他讓路,真是豈有此理。”

狐偃耐心的解釋說:“當初主公說的是退兵避讓楚軍,並沒有特指楚王,前者對原、衛主公尚能信守承諾,現在又怎能輕易毀掉您好不容易豎立起的威信。”

晉文公接住魏犨的話頭又問道:“寡人後撤,成得臣定然步步緊逼,到時將為之奈何?”狐偃回答說:“主公若能以君避臣,那就足以彰顯您的器量,如果楚軍仍然逼迫,那就是他們理虧,我們從道義上就能先勝楚國一籌,再加上成得臣驕躁自負,見我軍後撤,其心必驕,我們以德而戰驕,豈有不勝之理?”

晉文公對這個回答十分滿意,於是轉過頭對中軍元帥先軫說:“傳寡人將領,明日天明便拔寨啟程,撤退九十里以避楚軍,不得有誤。”先軫拱手受命。

第二天天一亮,先軫就開始按照晉文公的吩咐指揮軍隊撤退,從曹國方向動身,一路往西北方向退了九十里,直到衛國境內的城濮,先軫這才下令紮營。由於古人稱三十里為一舍,晉文公退了九十里,就是三舍,人們說的“退避三舍”正是由此而來。

到了城濮之後,晉文公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又寫信給齊昭公和秦穆公,希望他們能按照先前定下的盟約,派兵前來支援,齊、秦兩國倒也痛快,收到信後沒多久援兵就到了,齊國派來的是大將歸父和副將崔夭,帳下三千兵馬,秦國派的是公子小子憖,領兵五千多人。

宋成公聽說晉文公準備和楚國決戰,也將國內還勉強能拿得動刀的人都聚集起來,也拼湊了近千人,由他本人親自率領前來助陣。

晉文公見各路援兵已到,心裡很高興,他對齊、秦等國人說:“到時候大戰開始後,你們只需率本部兵馬在後面接應,擺一擺陣勢,不到萬不得已,你們無需出手。”

典故說春秋80:“退避三舍”,決戰城濮

晉國這邊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那麼楚國又如何呢?

當初一聽說晉國的兵馬後撤,鬥越椒等人就勸成得臣說:“既然晉軍已退,就證明他們怕了將軍,也算挽回了面子,乾脆就此罷兵好了,我們人數有限,如果非要和晉軍決戰,取勝的概率很小,到時候反而弄巧成拙,請將軍三思。”

那成得臣如今已經和晉文公較上了勁,根本聽不進任何勸告,他不顧眾人反對,命令部隊繼續向前追趕,沒幾日也到了城濮附近,並選擇了一處險要之地下寨。

在這次晉楚對峙期間,鄭國的鄭文公認定為楚國必定會佔上風,所以在大戰開始之前,他就派人給楚成王送信,表示願意把鄭國的軍隊交給楚國指揮,以助楚國聲勢,所以在來城濮之前,成得臣就派人去鄭國調兵,鄭文公不敢拒絕,馬上撥了一萬人給成得臣,再加上成得臣從陳、蔡兩國和楚國的申邑、息邑抽調的兵馬,也湊得三萬餘人,成得臣覺得有了這些兵力,足以和晉軍一戰。

成得臣讓鬥勃到晉軍營中向晉文公下戰書,鬥勃將戰術寫好後,帶著隨從來到晉軍寨門之前,將書信拿給守衛,守衛又面呈晉文公,晉文公打開來看,上面寫道:“末將明日想率領本部兵馬與貴軍戲耍一番,若明公有意駕車前來觀看,我家元帥願意奉陪。”

晉文公看罷書信後放聲大笑,又將書信交給帳內的其他幾位將軍看,眾人看罷之後,又是魏犨的反應最大,他將手裡的寶刀晃了兩晃,言語中帶著怒氣對晉文公說:“這廝口氣太大,主公不妨寬候片刻,待我去將他人頭拿來獻於主公。”

晉文公擺了擺手,對魏犨說:“將軍何必急躁,我觀此人根本不懂軍事,行軍打仗,這本是國家一等一的大事,帳外那小兒卻狂妄自大,視戰爭如兒戲,楚軍必敗無疑。”

晉文公轉身向欒枝交待了幾句,讓他去答覆鬥勃,欒枝出了寨門見到鬥勃,平和語氣中帶著一絲嘲弄對鬥勃說:“有勞將軍遠道而來,寡君念及貴國恩惠,本不敢與貴軍決戰,但怎奈子玉將軍一定要和寡君打一打獵,所以就請您回去告訴子玉,他要的戰車我們已經備齊,只等他大駕光臨。”

送走了鬥勃,晉文公在先軫等人的陪同下視察軍隊,做戰前的最後準備。在城濮北面,有一個古老的國家,名叫有莘,有莘國在這個時候早已滅亡多年,只剩下一些殘破不堪的城牆和幾處被風沙歲月腐蝕湮沒的建築,能夠說明這裡曾經的輝煌。站在這些破敗的城牆之上,正好可以俯瞰晉軍的整個大營。

晉文公站在高處,眺望著自己的部隊,晉軍五萬餘人此刻就駐紮在有莘國難免的平坦大道上,看上去頗有幾分雄壯之意,再往後是晉軍所乘坐的七百多輛戰車,各式配件一應俱全,裝備十分精良。

晉文公沿著舊城牆向前走了幾步,突然他的注意力被眼前的一支部隊所吸引,那是中軍的一個前哨部隊,晉文公仔細觀察了一陣,然後面帶微笑對先軫說:“你看那支部隊,排在前面的都是青壯年,後面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可見寡人的軍隊已經懂得禮讓,軍風如此,楚軍何愁不破。”先軫在旁邊聽了不住的點頭。

晉文公又看到前面不遠處有一片叢林,對先軫說:“此處樹木叢生,你去讓人多砍些樹枝來,留在軍中以備不時之需。”先軫應聲派人去照辦,晉文公又轉過幾圈,確信各營一切情況正常,這才同眾人一起返回本寨。

第二天天明時分,楚軍的左右兩路軍開始向北出發,左路軍由鬥宜申率領,下轄的基本都是鄭國人馬,右路軍由鬥宜申率領,陳、蔡兩國部隊排在前面充當炮灰,後面跟著的是申、息兩邑的士兵,成得臣則領著由若敖氏族人和西廣軍組成的中軍,留在陣中密切觀察著前方動向,準備隨時做出調整。

臨出發之際,鬥宜申小聲對鬥勃說:“今天這一仗,咱們怕是凶多吉少。”鬥勃問他:“戰爭還未打響,將軍為何就說出這種喪氣話。”

鬥宜申悄悄告訴他說:“先前咱們圍攻宋國的時候,有一天元帥對我說起了他的一個夢,他夢見當地的河神向他討要他最心愛的鑲玉馬冠和馬靴,並答應會把宋國的孟諸送給他,後來我和大心都勸元帥將那兩樣物品扔進河裡祭祀河神,誰知元帥怎麼也捨不得,後來我們讓元帥最信任的榮黃去勸他,一樣無果,元帥為了兩樣身外之物,竟不惜拿自己的國家和將士去冒險,我們豈能不敗。”

鬥勃聽完一句話也沒有說,但從他臉上的表情已經足以證實他內心的不滿和絕望。

比起鬥勃來說,先軫的心情似乎要好了許多,他剛剛從探子那裡得到了消息,對楚軍的陣型已經瞭如指掌,他的心裡有了一份詳細的作戰方案,他將這個方案的措辭在腦子裡稍加潤色之後,就向晉文公彙報說:“楚軍左右兩路同時而來,左路軍基本都是鄭國兵馬,不但數量多,而且團結,所以暫時不要和它接觸,右路軍則是由幾方人馬拼湊而成,軍心不齊、號令不一,再加上陳、蔡兩國對自己充當炮灰定然心存不滿,所以我們只要略施小計,就可將右路軍拿下,等破了右軍,我自有妙計連同左軍一同殲滅。”

典故說春秋80:“退避三舍”,決戰城濮

晉文公對於先軫的辦事能力向來還是放心的,現在看先軫已經是成竹在胸,所以也就放心的交給先軫去辦,他本人帶著舟之僑和士會率領親軍登上高地觀察戰況。

將近正午的時候,鬥宜申率領的右路軍逐漸接近晉國的防區,鬥宜申命令前面的陳、蔡兵馬加速行軍,儘快找到晉軍主力決戰,陳、蔡兩國心懷抱怨,執行起命令來當然也沒那麼痛快,一個個無精打采的朝前邁著步子,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忽然聽到前面不遠處一陣騷亂,陳、蔡人心頭一震,沒等他們回過神來,一支特殊的軍隊就已經殺到他們面前,之所以說特殊,那是因為在陳、蔡人眼中,那支突然衝過來的部隊似乎騎得是一群猛虎。

其實這正是先軫連環計中的第一計,他讓人制作了數百張虎皮,套在馬匹上,偽裝成老虎的樣子嚇唬敵人,沒想到這一招果然慣用,領兵的胥臣帶著部隊衝到陳蔡軍面前後,陳蔡人所乘戰馬一看到那些虎皮,還以為是真的老虎來了,一個個嚇得腿肚子直髮抖,站在那裡根本無法動彈,有幾個膽子小的乾脆掉頭就發瘋似得往回跑,陳蔡軍頓時亂成一片。

陳蔡人原本就無心作戰,現在一看馬受了驚嚇,索性也跟著自己的馬往回跑,結果結果跑不多遠就與後面申、息士兵撞在一起,整個右路軍的陣型完全被破壞,頓時潰不成軍。胥臣抓住機會,緊走幾步衝上來在楚軍之中大開殺戒,除過鬥宜申領著一百多人僥倖逃脫之外,其餘人不是投降就是被殺,無一倖免。

先軫得知胥臣的前軍已經得手,馬上進行下一步計劃,他先是派幾名小卒穿上楚軍的衣服,去向鬥勃彙報說前面鬥宜申已經得手,將先軫中軍擊潰,催促鬥勃領命趕快接應,接著又讓狐毛領著後軍,軍中豎起兩面大旗,一個代表先軫、一個代表郤溱,偽裝成中軍,然後故意在鬥勃的下風之處裝成敗逃的樣子,引誘楚軍上當。

鬥勃求勝心切,不知有詐,果然領兵上前追趕,誰知在這個時候,先軫這邊竟然出了麻煩,他派本打算派校尉祁瞞領一支部隊迂迴到鬥勃後面,準備形成合圍之勢,誰知那祁瞞竟然將中軍帥旗給丟了,差點暴漏了中軍行蹤。

好在先軫經驗豐富,馬上採取了補救措施,他讓欒枝將頭一天砍下的樹枝綁在戰車上,然後故意繞到鬥勃軍前不遠處向前行走,樹枝託在地上留下的印記,很像是軍隊敗逃時散亂不堪的車轍印,鬥勃正是發現了這些車轍,才進一步落入晉軍的圈套。

鬥勃沿著車轍印不顧一切的向前飛奔,只想儘快找到先軫好將他的人頭取來,誰知他剛穿過叢林,忽然從他的右側殺出一支人馬,將他的部隊攔腰截斷,鬥勃仔細一看,發現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晉軍中軍主帥先軫和副帥郤溱。

鬥勃大叫一聲不好,迅速領著部隊掉頭回來,打算和先軫拼死一搏,誰知前面的狐毛此刻又領著部隊反殺回來,將鬥勃和他先頭部隊的幾百人圍在當心,鬥勃不敢分心,揮舞著馬刀與晉軍幾員大將戰在一處,他身後率領的楚軍此刻已經倒下一大片,鮮血幾乎將整片叢林染紅。

典故說春秋80:“退避三舍”,決戰城濮

這時候,又是一聲炮響,欒枝、狐偃等人也領兵殺到,晉文公本打算派出舟之僑也來助陣,可舟之僑卻不知在什麼時候已經悄悄離開,晉文公只好派士會代替舟之僑為親軍統領,一起加入戰圈支援先軫。

面對晉軍的幾路圍攻,鬥勃知道大勢已去,只好奮力向外突圍,一番廝殺之後,總算在親兵的保護之下勉強保住性命,帶著一百多人逃回了本寨。

在大寨中等候消息的成得臣得知左右兩軍全軍覆沒,他手下僅剩中軍不足千人的兵力,成得臣無奈之下,只好下了撤軍的命令,等鬥宜申和鬥勃都回來之後,成得臣便帶著殘兵敗將離開了城濮,往郢都方向而去,城濮之戰最終以晉軍的完勝而告終。

這就是春秋史上著名的“退避三舍”和“城濮之戰”的典故。

楚軍走後,晉文公親自率領部隊佔領了楚軍大營,他下令將楚軍的糧倉打開,拿出楚軍堆積如山的糧食,在營中設宴犒賞三軍,晉文公一行在這裡逗留了三天,直到將楚軍的糧食全部吃完,才離開楚營準備往絳邑出發。

然而就在晉文公剛剛走到衡雍的時候,他突然從楚國方向得到一個消息,讓他異常興奮,也正因為這個消息,晉文公決定改變行程,開始謀劃一個更大的戰略。

那麼晉文公究竟得到了什麼消息,他下一步又會採取怎樣的行動?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人莫予毒”,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