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2018年,張悅然主編、創刊已有十週年的《鯉》,聯合騰訊大家、理想國,舉辦了一場最富懸疑感的文學競賽——“匿名作家計劃”。參賽者由中國頂級作家和年輕的文學新人組成。沒有題材的限制,沒有年齡的苛求,參與者只有一個條件:完全匿名,將作品全權交給讀者審判。大賽將分為初評、終評兩個部分。終評評委由著名作家蘇童、格非、畢飛宇擔任。目前,該項計劃已經開始,編號為001和002兩位作家的作品,已在各大平臺發佈,收穫了不少讀者的良好反饋。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 “匿名作家計劃”初衷:拋卻故事與名氣,迴歸文學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此外,張悅然坦言:“我們在做一件危險的事情。”她認為,這對成名作家可能是一個冒犯,他們維持了這麼多年的聲名,可能會得到批評、質疑。但參與這個活動是一種胸襟的體現。對於一個真正想認真寫作的作家,他們是想聽真話的,真話是很可貴的。


/////// 作家的寫作風格:是城牆亦是武器


由於“匿名作家計劃”的要求,很多成名作家在參與這次寫作時,都很希望挑戰新的風格,讓別人猜不出自己。很多時候,風格既確立了自己的獨特性,又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作家與自己的風格似乎永遠是糾纏不清的。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梁文道表示,他常常不太能明白什麼是風格,對於作家來說,語言、時代背景都影響著作家的寫作。他認為風格之所以被讚賞,是因為現代人認為作家應該發揚自我、彰顯自我,他的面目不應該是模糊的,而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去歌唱。但另一方面,風格也是一種自由,一個人可以創造很多種風格。它是城牆,但也是武器。但風格是不能被拋棄的,應該繼續發展。如果不強調風格,很難理解一個作家。


路內同樣是一位獨具風格的作家,技校生的青少年時代,破敗的工廠,這些元素令人過目不忘,也形成了“路內”式的風格。“如果參與這個‘匿名作家計劃’我不會拿最拿手的去寫”,路內認為像技校生、工廠這些只是作品的元素,元素和語言風格是可以疊加的。如果用語言風格去轉換不同的元素,那麼作品就難以被辨別。談及匿名作家計劃,他說道,有可能不寫化工廠,可能換一個元素來寫。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年少成名的張悅然,為青春文學貢獻過最受歡迎的作品,但現在的寫作和當時存在著巨大的區別。除了題材,也可以看到風格的轉變。張悅然坦誠,其實很想和之前的自己決裂,但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早在十年前,她下了很大的決心要去轉變,擺脫“青春文學”的標籤,但她自認為很徹底的改變,在讀者看來還是可以被辨認的。

/////// 中國很難出現另一個費蘭特?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發佈會現場,頭戴保羅·奧斯特面具的讀者

梁文道認為我們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渴望真人真事。之前的作品發表的時候是看“人”,推薦人、作家等,但現在時代不同了,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營銷手段,甚至商品的營銷背後也是人的故事,諸如,釀酒師從那一年開始釀酒,經歷了什麼故事,怎樣釀酒等。對寫作而言,也越來越會朝這個方向發展,不是寫什麼小說,而是寫作者為了寫作做了什麼事情。


對此,張悅然頗有感觸。她談及自己受訪的經歷,常常被告知“不要講那麼多幹貨,講講自己的故事”。這使她啼笑皆非,作為一個成名較早的作家,她認為自己被採訪的次數很多,很多故事都講過了,因此成為一個“窮作家”。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路內和張悅然最初是通過網絡論壇認識的,界面是一個上下跳躍的小兔子,他們藉由這個載體認識彼此。對於張悅然提到的被採訪經歷,路內透露到,自己有時候會杜撰一個故事,而不是一直重複寫自己的故事。


/////// 匿名:隔著幕布去傾聽文學的聲音


2013年梁文道在《開卷八分鐘》裡鄭重地向讀者推薦過“鯉”書系,還專門非常高興地提到了路內,“這位未曾讀過的年輕作家非常吸引我”。梁文道對此回憶道,當時他提到了三個雜誌,但是五年過去了,其他兩個都倒閉了,這跟創辦者的目標有關,說明《鯉》的目標是很務實的。他認為,與官方雜誌不同,民間文學雜誌可以舉辦“匿名作家”計劃這麼有趣的活動,但唯一遺憾的是像《鯉》這樣的民間文學雜誌太少了。


張悅然:在渴望真人真事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匿名

對此,路內也表示,2008年剛出道,就與“鯉”結緣,十年過去了,他對“鯉”有很深的感情,他希望“鯉”越辦越好。


張悅然談到,這麼多年來,她一直把辦雜誌看做一件小事,因為文學的處境是如此邊緣。作為作家和雜誌主編,她想“恢復文學的遊戲之心”


對於“匿名作家計劃”梁文道認為,它是隔著一塊黑色的幕布去傾聽音樂,也是對當下強調真人真事的極端傾向的逆反。


想快速瞭解當下中國小說寫得最好的是哪些人?他們在思考什麼?想明白為什麼這篇小說好,而那篇不好?


張悅然主編、創刊已有十年的純文學主題書系《鯉》,以專業的尺度,匯聚當下中國同時具備好讀與思想性的三十位小說家。


一週十分鐘,一堂開放的當代文學課。資深文學批評家隨文伴讀,犀利的評語、富於洞見的觀察,教會讀者理解最新的中文小說創作,學習如何判斷一篇小說是好小說。


幫助匿名新人走向臺前,與蒙面名家同臺競技,順應“作品比作者流傳得更久”的古老文學規則,拋開光環、名氣、身份,讓文學的歸於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